新书推荐 | 台湾著名学者王晓波文集



王晓波(1943—2020),台湾著名学者,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世新大学共同科教授兼主任,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台湾历史。



图片

王晓波文集


王晓波 等著

陈鼓应 宋洪兵 编


第1卷:儒法思想论集


图片


近代西方文化东来与中国本土文化磨合,产生中国文化的变迁,而有现代化和传统主义的冲突。在古代中国也曾发生过从宗法封建制到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和从井田制到公田制的转变,也曾发生过文化变迁。代表保守周制文武之道的是儒家,主张尊君法治新制的是法家。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儒家主张“克己复礼”,以恢复宗法封建制结束乱局;法家则主张“严刑峻法”“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新制,才能结束乱局,建立新秩序。从而有“变古”与“法古”之争。随着争论理论的深入,除了历史论、社会论和人性论外,还深入至形而上学,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本书各篇论文正是在思想层面对此一文化变迁的探讨。


目录 

述往事以知来者——《儒法思想论集》自序

先秦思想与文化变迁

孔子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

先秦儒家伦范思想概述

先秦儒家社会哲学之研究

“法”在韩非思想中的意义

韩非的哲学思想

先秦法家发展及韩非的政治哲学

素罗金的社会文化学说和中国文化

名词对照表




     
第2卷: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


图片


春秋战国时代是古代中国从宗法封建迈向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转型期,而韩非则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本书作者认为,汉代虽“独崇儒术,罢黜百家”,但“汉袭秦制”,两千多年来中国所实行的也是法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和私田制,而不是儒家所主张的宗法封建制和井田制。在儒家思想的掩盖下,法家和韩非思想真实的一面鲜为人知。本书集中探讨了韩非思想的发生及至“阳儒阴法”确立的经过,以哲学、历史学和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先秦法家和韩非思想的产生及其对汉代以后中国思想的影响,论证了中国“阳儒阴法”的真实历史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目录  

古代民主与民本思想(序)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变局与韩非

第二章 韩非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 人性论社会论与历史论

第四章 专制主义之政治哲学

第五章 秦的兴亡与法家之治

第六章 汉初的黄老之治与法家思想

第七章 汉代阳儒阴法的形成和确立

名词对照表




第3卷:先秦法家思想史论


图片

全书以“变古”为轴心贯穿中国先秦法家思想史,系统性地纵论了先秦法家思想的脉络,并据陈启天先生的主张以管仲、子产为法家思想的先驱。子产“铸刑书”,开启了中国的法治制度。至战国时期,更有魏李悝集诸国法典造《法经》,商鞅吴起分别实施变法,而兵强国富。后商鞅虽死,其法未变,经数代经营而统一六国。由于公布法而产生罪名与罪刑相符应的“刑名”问题,故有郑邓析造“竹刑”,当为先秦法家的旁支,本书亦将其列入。刘纲纪教授曾评本书为“法家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

目录 

古代的法律思想与《吕刑》——代序

法家的前驱——管仲与子产

管仲

一、生平

二、政治社会思想

三、论礼


子产

一、生平

二、开明的国家主义

三、论礼

四、“铸刑书”及其意义

五、有关天道、鬼神和人性诸问题


邓析与邓析书的名法思想

一、邓析的生平与思想

二、《邓析子》书的史料问题

三、无厚的人性论

四、循名责实的知识方法

五、法势术的政治思想

六、“天”“命”和“时”


战国初期的法家——李悝和吴起

李悝

一、生平概况

二、尽地力的经济思想

三、《法经》的意义

四、术及其儒家思想


吴起

一、生平

二、强兵的理论与实践

三、政治思想

四、“术”“命”“鬼”和历史观


商君与《商君书》的思想分析

商君

一、生平

二、商君法的基本精神

三、政治社会的思想和实践

四、商君思想的批评


《商君书》

一、变古的历史观

二、好利的人性观思

三、社会论与价值论

四、法、势、术

五、政治思想


申不害的重术思想研究

一、术与法家思想

二、生平与学术

三、名实思想与知识方法

四、术的实践和理论

五、政治思想及其他


慎到重势思想之分析

一、生平与学术

二、道与因的意义

三、势的理论与运用

四、法治与专制


韩非思想的形成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

一、古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二、奴隶社会论批判

三、封建社会论批判

四、韩非的生平

名词对照表



第4卷:道与法--法家思想和黄老思想解析


图片


本书所涉及范围包括《老子》《黄帝四经》《管子》《尹文子》《鹖冠子》《韩非子》及王弼的《老子注》,均为与道、法、形名相关之哲学研究。作者从多角度切入,深入论证法家思想之出现及其流衍的思想背景,指出法家思想代表中国“阳儒阴法”的政治传统中“阴”的面向,并以深厚的黄老政治哲学作为基础。另外,在本书中,作者不仅运用常见的传统古籍,而且也研究了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献《黄帝四经》的思想内涵,有其突破性意义。

目录 


黄序

自序

第一部分 老子哲学的诠释

《解老》《喻老》:韩非子对老子哲学的诠释和改造

(一)老子“道”的诠释

(二)老子“德”的诠释

(三)以“理”诠释“道”“德”

(四)老子辩证思想的诠释

(五)韩非知识论的建立


“崇本举末”与“崇本息末”:王弼对老子哲学的诠释

(一)“得意在忘象”

(二)“以无为本”

(三)“因而不为”

(四)“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归本于黄老”与“以无为本”:韩非及王弼对老子哲学诠释的比较研究

(一)战国时代与三国时代的历史比较

(二)“参验”与“志慕”的方法论比较

(三)“先天地生”和“与天地之剖判也具生”的两种“道”

(四)“以无为本”和“以法为本”的两种“本”

(五)“因乘以导之”和“有为则有所失”的两种“无为”


第二部分 黄老哲学

“道生法”:《黄帝四经》的道法思想和哲学

(一)前言

(二)道与阴阳

(三)神明与形名

(四)化变与时和因

(五)“道生法”与“太上无刑”

(六)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齐法家的哲学和思想:以《管子》为中心的研究

(一)《管子》书与稷下黄老学派

(二)水地、宙合和精气

(三)《管子》四篇的道与气

(四)《管子》各篇的“道”的考察

(五)“管子学派”的认识理论

(六)“管子学派”的法治思想


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尹文子》的哲学与思想研究

(一)尹文与《尹文子》书再辨伪

(二)“道行于世”与“法行于世”

(三)正形名、察名称及定名分

(四)“名分不可相乱”与“名正而法顺”

(五)万事皆归于一,百度皆准于法


初本黄老·迪于刑名:《鹖冠子》的哲学与思想研究

(一)前言

(二)“道”和“一”

(三)“泰一”与“神”

(四)“气”与“阴阳”

(五)“天”与“地”

(六)“命”与“时”

(七)“人情”与“刑法”

(八)“分物纪名”和“生法”


论“归本于黄老”:韩非子论“道”

(一)《老子》、“黄老”与韩非思想的关系

(二)韩非改造了老子的“道”

(三)理定而后可得道

(四)上德不得是以有德

(五)虚静无为,道之情也

引用书目

名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