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作家的情谊

2024年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120周年诞辰。许多年轻作家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据我所知,上海作家、诗人赵丽宏就与巴老有着跨越数十年的交往,两代作家深厚情谊,令人感动。

我与赵丽宏初识于1984年末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那次我注意到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青年作家代表,经常与许杰、徐中玉、钱谷融等前辈在一起,十分亲热。有人告诉我,他是赵丽宏,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而那三位长者是他的大学老师。赵丽宏对师辈的尊敬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翌年,我得知赵丽宏离开《萌芽》杂志社,加入作协。同年,他随王元化先生率领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了墨西哥和美国。代表团中还有作家张一弓。出访期间,张一弓主动与赵丽宏聊起自己与巴老的往事,正是巴老力排众议,才使得他的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在《收获》杂志上得以发表。赵丽宏对此感同身受,尽管与张一弓受到巴老帮助的方式不同,但两人的感激心情是一样的。

1986年5月,作协有一份文件给赵丽宏,我家离他家很近,就由我交给他。那时住房紧张,赵丽宏住在一居室里。靠窗的写字桌上亮着灯,他正伏案写作。我怕打扰他,刚想离开,他拿出一本刚出版的散文集《维纳斯在海边》,并在扉页上题签后送给我。回家后,我迫不及待翻开书页,看到他在《自序》中提到了巴老签名赠书的事。我心里很羡慕。若干年后,在聊到这件事时,赵丽宏向我详细讲述了经过。

1984年,青年作家赵丽宏在读了巴老陆续发表的《随想录》后,忍不住给巴老写了一封信,表达钦敬之情,希望得到巴老的新书,并请求巴老能在书上为他题一句话。信寄出后,他感到自己有点冒昧。心想,巴老这么忙,哪有时间回信呢?四五天后,正在家里写作的赵丽宏突然听见楼下有人喊他的名字。下楼一看,是邮递员送来了一个牛皮纸的大信封。赵丽宏一眼就看到信封上寄件人的亲笔签名:巴金。拆开看是一本《序跋集》,扉页上有巴老的两行字:“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赠赵丽宏同志,巴金,1984年11月15日”。巴金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文学创作的真谛,从此,这两句话成了赵丽宏创作的座右铭。

1986年1月,赵丽宏提议组织一次拜访活动。不久,他同王安忆、赵长天、宗福先、程乃珊、王小鹰、陈村等作家相约来到巴金家里。这次会面令人难忘,大家围坐一起畅谈甚欢。巴金静静地听着年轻作家分享各自的故事,偶尔也会微笑着插上几句话。陈村刚从九寨沟回来,他向巴金介绍了九寨沟的美景。巴金听后感慨地说,我的家乡在四川,但九寨沟我没去过,以后有机会要去看看。与青年作家在一起,巴金兴致勃勃,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那时,正值《随想录》写作接近尾声。赵丽宏被巴金不顾疾病困扰顽强创作的精神感动。他多次带着年幼的儿子小凡去拜访巴金。1994年的除夕夜,父子俩再次前往探望巴金。赵丽宏还特意让小凡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幅画。画中描绘了一个冬夜,天空飘着雪花,一间小屋亮着温暖的灯光,屋内有一位老人蜷缩在灯下。巴金对这幅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询问小凡画中的含义。小凡解释说这是冬天的场景。当被问及画中的老人是谁时,小凡笑称是一位被困在房内的老爷爷,正期待春天的到来。巴金感慨地说:“我很羡慕你,我比你大81岁。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喜欢的事情可以做。”回家的路上,小凡好奇地问赵丽宏:“巴金爷爷的头发一直都是这么白吗?”赵丽宏回答说:“不是的,他年轻时也是黑发。那些黑发如今已化作书籍、深刻的思想和无数动人的故事,永远留在了这个世界上。”

赵丽宏在《沧桑之城》中专门有一章写巴金,其中写道:

我不会忘记武康路/那个小小的花园/巴金曾站在门口/微笑着向我挥手/那一头白发/在斜阳里晶莹如雪/他的微笑/含着岁月的沧桑/含着人间的深情……

1998年11月25日是巴金94岁生日。上海作协主席团成员前往医院探望,赵丽宏也在场。那段时间,巴老的健康状况不太稳定,但见到年轻作家来访仍然格外高兴。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文学,巴老坐在轮椅上,听得多说得少。这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赵丽宏和几位青年作家一起拜访巴金的情景。当时他们留下了一张合影,照片中的那些年轻作家已成为如今文坛上的佼佼者,并且承担起了推动文学事业发展的责任,这正是巴老所期待看到的景象——新一代人才不断涌现。

2005年10月17日午后,巴老的病情十分危急。赵丽宏得到消息立即赶往医院,透过落地长窗焦急地看着病房里医护人员实施抢救,期盼着奇迹出现。可是,天不遂人愿,傍晚时分,巴老在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的旋律中走完了百余年人生历程。次日,赵丽宏以《巴金,高举着燃烧的心》为题创作了一首悼诗,他手书了这首诗,展示在作协大厅为哀悼巴金而布置的花坛前。

巴金去世后,赵丽宏一直在想一件事:他认为巴金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住宅和花园应该完整地保留下来,让后人能来到这里,怀念这位伟大的作家。2006年3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精心撰写了“建议在上海建立巴金故居博物馆”的提案,冯骥才、梁晓声、贾平凹和张抗抗等作家也在这件提案上签了名。提案得到了国家和上海各级部门的重视,经过五年整理和筹备,“巴金故居”于2011年正式挂牌开放,成为上海重要的文化景点和文学地标。


作者:陆正伟

文字编辑:郭海瑾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