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响起,谁人来召唤……”12月14日~15日,《英歌》在广州大剧院公演,将潮汕地区传统的民间英歌舞赋予时代“精气神”,让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独具匠心的舞台演绎和艺术呈现,传播到五湖四海。
原创舞剧《英歌》未演先火——该剧公演一票难求,开票不久售罄,在行业内外引起极大关注。据悉,《英歌》2025年还将在全国巡演60场。
怎样打造好岭南文化IP,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日采访《英歌》主创,听他们讲述创作背后的思考。
未演先火,《英歌》公演门票售罄
音乐声起,英歌棰响,文艺展演拉开序幕。由广州歌舞剧院荣典首席舞蹈演员依力凡、庞冠宇领衔主演的舞剧《英歌》精彩选段一登场便吸引台下嘉宾,他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恢宏有力的“中华战舞”与震撼人心的潮语说唱相融合,向中外来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威武雄壮和勇往直前的民族气节——这是在12月3日晚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之夜”文化展演上的一幕。
三江出海,一纸归潮!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一种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华战舞”。伴着强烈的锣鼓节奏,踏着变化多样的步伐,舞槌上下翻飞,汇聚成激越的变奏与力量,带来力与美的震撼,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广州歌舞剧院创排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剧《英歌》,以英歌舞贯穿始终,该剧自官宣创排后便备受瞩目,11月15日开票当日三小时首场售罄,两天不到所有公演门票全部售完。应广大观众要求,《英歌》在12月15日加演一场,但加场也在开票四小时后卖光,不少观众在网络留言称“赶紧开启巡演吧”。
“中华战舞”为什么这么火?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该剧艺术总监史前进认为,英歌舞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英歌》爆火背后有很多因素。“首先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岭南文化的深厚人文底蕴,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同时,广州务实、包容、进取的城市特质,为文艺创造了无限可能。舞剧《英歌》不仅呈现传统文化,更是通过舞台创新吸引年轻观众,并结合了岭南文化和现代审美需求,契合年轻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奇幻色彩,多维空间讲述家国情怀
“英歌舞在这几年非常火爆。如何把英歌舞搬上舞台,是我们长久以来一直思考和努力攻破的过程。”该剧总编导钱鑫、王思思对记者说,主创必须着力提炼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以及深刻的人文意义,经过长时间的采风、调研,舞剧《英歌》最终确定了创作方向,就是试图为观众呈现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和民族情怀。“就像漂洋过海的潮汕人,不管漂泊得多远,心中始终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英歌》的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广州歌舞剧院总经理、舞剧《英歌》制作人张毅介绍道:“剧中三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潮汕父亲,新婚不久,背井离乡,远赴南洋,后来音信中断,再也没有归来。他的妻子林巧儿含辛茹苦把儿子陈心远抚养成人。儿子无意中被父亲留下的英歌槌所牵引,进入了奇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知道了父亲不为人知的故事,终于明白了父亲的大情大义,感悟传承英歌之所在。最后,儿子回到了现实世界,把父亲最后一封未能寄出的侨批(信件)带回,了却母亲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之情。”
“这部舞剧的结构不是线性叙事,它由多维度空间叙事所构成。”钱鑫、王思思说,“希望观众在观剧过程中能够将这些记忆碎片、情感碎片、叙事碎片以及艺术表达碎片,一片一片拼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英歌》艺术总监史前进也表示,这部剧能够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因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都能在这部剧中找到与自己情感共鸣的部分。年轻人能感受到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舞台剧的形式带来的新鲜感,而年长者则能从中找到他们的乡愁和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深入挖掘,找到本土文化的优势和特色
从“守护”到“创新”,在传统文化热潮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重新焕发新生。此前,舞剧《醒·狮》《龙·舟》先后跟观众见面,如今,《英歌》公演,七年间创作的这三部作品,已成为广州歌舞剧院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部曲”。这些作品不仅呈现岭南文化的精髓,也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让更多人看到传统艺术在当代舞台上的无限可能。
“2017年策划第一部舞剧《醒·狮》,当时就觉得,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搬到舞台上,难点在于醒狮这个IP观众太熟悉了,要是做成舞剧的形式,大家接不接受?”史前进告诉记者,《醒·狮》经过五年策划,三年打磨和一轮轮的演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之后才确定了立足岭南非遗这个创作方向。“作为广州的专业文艺院团,我们深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从《醒·狮》《龙·舟》到《英歌》,我们扎根深厚的岭南文化,把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传承创新中展现,为广州文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我觉得这是文艺院团应该要做的事情。”
“南粤大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岭南文化,有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雷州文化。其中醒狮、龙舟、南拳和西关风情属于典型的广府文化。”广州歌舞剧院总经理、舞剧《英歌》制作人张毅表示,广州歌舞剧院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元素,把岭南地区三大非遗IP——醒狮、龙舟与英歌牢牢抓住,找到了本土文化中的优势和特色。“岭南文化非常丰富,我们在岭南这片土地上深耕,以后再尝试演绎更多文化。”
融合创新,既感到亲切又耳目一新
艺术创作需要不断寻求新的亮点和突破点。《英歌》以英歌为核心,巧妙地将传统英歌舞、非遗元素与现代舞台艺术手法相结合,不仅保留了英歌舞的原始韵味,更赋予其新的时代感和审美价值。除英歌舞外,潮汕少男少女的成年礼“出花园”、闻名遐迩的木雕、铁枝木偶、牛肉丸、潮州油纸灯笼等,都有机融入剧情,展现丰富、多面的中华文化。
“在《英歌》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希望《英歌》能够做到既保留传统的文化元素,又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冲击。例如,英歌舞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历经岁月洗礼,深深植根于民众的生活之中。我们通过巧妙的舞台设计、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让传统民间艺术在舞台上得以重新定义和升华,力求通过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与意义,让观众既感到亲切,又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艺术总监史前进说。
《英歌》创排期间,广州歌舞剧院同步创作拍摄同名主题歌、纪录片等,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全方位打造舞剧《英歌》IP,并推动2025年全国巡演。据悉,《英歌》2025年将在全国巡演60场,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出发,后续将推进华东、华中、华西、华北等多地演出。张毅表示:“我们还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舞台,积极推动《英歌》与另一力作《醒·狮》的国际交流演出,旨在以这两部舞剧为窗口,向世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风情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醒·狮》《龙·舟》《英歌》三部剧的创作,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更加明白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史前进认为,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在展示岭南文化丰富性的同时,也希望年轻观众不仅看到作品本身,也看到背后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目前,广州歌舞剧院正在与多个演出机构、演出院线和剧场对接,全力以赴推动舞剧《英歌》2025年甚至2026年的全国巡演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向国内外观众展示既传统、又现代,既创新、又时尚的岭南文化,让更多观众感受到岭南文化的艺术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风貌。”
多元开发,全新面貌走向年轻受众
除了广州歌舞剧院打造舞剧《英歌》IP外,南方歌舞团音乐剧《黑凤梨》、揭阳普宁大型实景剧《英歌情》,以及正在策划、制作中的电影和动漫,都以英歌舞为题材——岭南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在不同维度与观众产生共鸣。
近年来,岭南文化IP通过多元开发,在广泛观众群体中反响热烈。
除了舞剧《醒·狮》外,电影《雄狮少年》《雄狮少年2》都有不少醒狮元素,音乐剧《雄狮少年》全国巡演反响热烈,唤起不少年轻观众对广东传统舞狮的关注。此外,醒狮文化与文创、潮牌相结合进行传承和创新,衍生出一系列颜值与内涵齐备的文创产品,让传统岭南醒狮文化以全新面貌走向更年轻的受众。
电影《雄狮少年》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影片导演孙海鹏坦言,雄狮系列一直致力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传统文化是创作的宝库,也是创作不同作品的钥匙”。12月14日上映的《雄狮少年2》选择从传统武术入手,也很契合雄狮IP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作为粤产IP代表之一的“猪猪侠”,2005年诞生至今,已成长为国民级IP。猪猪侠IP已累计推出18部系列长篇、6部番外以及9部动画大电影,累计作品存量近3万分钟,是国内制片量最高的3D动漫品牌。“这只国民小红猪乐观向上、勇敢坚韧的正能量IP精神内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深受观众喜爱。”咏声动漫电视事业部总经理刘维述表示。
在岭南文化IP打造过程中,咏声动漫坚持创作主线,推出以《落凡尘》为代表的“东方传说”系列国漫动画电影,深受年轻观众喜爱。新作《凤凰与我》缘起于创作团队对岭南独特文化的探索。“作为广州本土的创作团队,我们对这片岭南大地有着天然的探索愿望,这部影片从岭南文化出发,充满奇幻的东方魅力。”制片人赵健朝介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斯其格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