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冰箱贴,凭啥这么火?

全文1527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近期,文创冰箱贴收藏热潮席卷各大社交平台,成为网络顶流。

02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为例,一上市就成为热搜的“网红”。

03除此之外,国家博物馆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冰箱贴也备受关注,截至11月底,共计销售超53万件。

04冰箱贴的火爆背后,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追捧坚守、对中国历史深情回眸的直接表达。

05同时,冰箱贴也成为线上线下的“乐点”,实现了与对视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和情感互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凌晨六七点钟就排起了长龙,上架两小时就被抢购一空,“种草攻略”被收藏超4000条次……近日,文创冰箱贴收藏热潮席卷各大社交平台,成为网络顶流。“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天宫藻井”等文化创意产品,更是“一贴难求”。

带着浓郁工业流水线气质、几乎是物质充裕代名词的冰箱,何以能和文化创意产品牵手结缘?方寸大小的“磁力贴片”,怎么就能轻易“拿捏”住年轻人的心?文创产品“卖断补货”的“泼天富贵”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沉淀的思考?

图片

‍这些日子,可把薛俭忙坏了。作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他也不曾料到,以文物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为原型的“天宫藻井”冰箱贴,一上市就成了冲上热搜的“网红”。

图片

图为天宫藻井冰箱贴。新华社 发

网友们热议:“九点开门,六点就有人排队”“现场队伍上百米,网上预约更是一‘号’难求”……线上线下持续不减的热度,道出了这款冰箱贴究竟有多“火”。

“卖断货”的还有以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设计灵感的冰箱贴。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木质和金属款凤冠冰箱贴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国博近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

图片

左图为木质凤冠冰箱贴,右图为AR金属凤冠冰箱贴。新华社 发

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关于冰箱贴的相关笔记,点赞量上千过万的一篇接着一篇。有的秀自己“去一趟北京博物馆回来后的冰箱”,有的晒“集齐凤冠冰箱贴的全攻略”,有的分享“打开北京最炫冰箱贴的仪式感”……

这些满满的仪式感背后,说是年轻人购买和分享冰箱贴的乐趣,不如说冰箱贴“拿捏”住了年轻人的心。

图片

关于冰箱贴,在社交平台上,点赞互动最多的一条评论是“冰箱贴,到底有什么用?”

是的,很多有点年纪的人,对冰箱贴的如此“魔力”,感到疑惑和不解。

从网友热捧的网红冰箱贴来看,无一例外,都是创意独特、制作精良、寓意丰富的产品。这些特质,的确让冰箱贴具备了走红的潜质。但有创意、制作好、寓意深的文创产品,并非冰箱贴独有。如此大红大紫,为何独独就是冰箱贴?

小小冰箱贴,在双向对视中,让沉默的历史开口说话,让浓缩的文化徐徐“化开”。

图片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文创店内陈列的各式各样的冰箱贴。新华社记者 冯松龄 摄

有网友称,层层打开天宫藻井冰箱贴,仿佛古代的“琼楼玉宇”尽在自己手掌间开合;“点亮”彩绘雁鱼铜灯冰箱贴,古人导烟照明的智慧,在“鸿雁回首”中若隐若现;欣赏造型精致的九龙九凤冠,就像和古人开展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以冰箱贴为代表的这波文创热,赢得“泼天流量”,与其说是冰箱贴把历史讲“活”了、带“火”了,不如说是传统文化把冰箱贴送上了热搜热榜。这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追捧坚守、对中国历史深情回眸最直观的表达。

小小冰箱贴,沉淀着一段经历、一段情感、一段回忆。一名网友说:“现在每去一个城市都喜欢买冰箱贴。往客厅一坐,看着看着就想起一段难忘的回忆。”

图片

社交平台上网友发布的关于冰箱贴的帖子。新华社 发

“天坛飘雪冰箱贴唯一的缺点是只有北京有”“四季款冰箱贴是我在苏州花得最值的一笔”“这些冰箱贴都是我遍布世界的足迹啊”……在某社交平台上,这些网帖下面都有成千上万条互动留言。

将冰箱贴随手发到社交平台,还能和天南地北的网友,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各种经历,在有限的流量中找到无限的乐趣。

承载这么多信息,提供这么多情绪价值的冰箱贴,还只是一块磁贴吗?

图片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屏”。

电视,曾经是我们共同的屏,牢牢地占据着客厅C位,是人们获取资讯、精神娱乐的最主要渠道。

有意思的是,曾经躲在厨房、只负责食物供给的冰箱,却因一块块冰箱贴,竟成了精神和文化的载体,甚至有赶超电视、争抢C位的趋势。

的确,看看年轻人的冰箱,面膜、奶茶、减脂餐……这些储藏品,似乎都是“美”的素材,而不只停留在“吃”的主题。

不少年轻人甚至将“生活的松弛感”“冰箱的颜值度”作为衡量幸福感的指数。

从冰箱的“里”,到冰箱的“面”,里里外外,都在丰富着冰箱的“打开方式”。

冰箱这面看似冰冷的“屏”,贴满了生活的碎片。这些碎片,布满岁月的印记,散发着文化和历史的韵味。当然,也精准地戳中了线上线下的“乐点”。

“冰箱屏”不会说话,却在沉默中实现了与对视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和情感互动。这种“双向奔赴”,会不会是冰箱比电视更会“拿捏”人心的秘笈所在?

“冰箱社交”初露端倪。你家的“冰箱屏”,贴满了吗?

(题图漫画:潘红宇)

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 冯松龄 刘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