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举办新能源领域专利技术成果对接交流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乌鲁木齐代办处绿谷科创城工作站”在经开区(头屯河区)的新疆软件园授牌。
该工作站将实现知识产权交易前置窗口、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后期将重点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两大领域开展相关工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
经开区(头屯河区)科技局党组书记陈鹏说,绿谷科创城工作站相当于是把专利服务窗口设在了离企业最近的地方,让企业更便利地享受到咨询、办事、政策落地等服务,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服务站还将组织专利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为企业上门服务,帮助企业推动专利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将定期举办相关活动,让研发人员、专利机构、政府部门等多方畅通无阻地交流,促进成果进一步转化。
经开区(头屯河区)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先后入选国家首批“双创升级”开发区,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多个“创新名片”,辖区企业累计30余项专利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专利奖。去年,全疆首个专利开放许可在该区落地实施。
经开区(头屯河区)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王子欢介绍,该区创新氛围日渐活跃,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企总数达223家,占全市30%,科技型中小企业161家,占全市27%。今年10月,金风科技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获科技部授牌,该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治区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总数达79个,企业对于知识产权有关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
新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张稳说,将绿谷科创城工作站设立在经开区(头屯河区),是基于该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中的优势,希望他们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在全疆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成果转化中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介绍,为了解决新疆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质量整体偏低、竞争力不强、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今年5月至10月期间,新疆知识产权局先后印发了《自治区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实施方案》《新疆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指引》等相关文件,通过召开对接会及奖补等惠民政策来促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及转移转化工作。
今年以来,新疆知识产权局共实施44个专利实施项目,投入项目经费1490万元;5个软课题项目52万元;出资200万元,对2021-2023年专利权质押融资的50家企业发放贴息补助;投入160万元对维持10年以上的高价值发明专利的201家437项专利进行补助,全年累计投入1902万元。
张稳说,新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今年6月成立,10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待国家级批复建成后,主要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两个领域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发明专利3个月内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最快1个月授权,外观专利最快5-7个工作日授权,大大缩短审查周期。
当日的交流会还对立昂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鑫卓达线缆有限公司、新疆秦域工业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新疆新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4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进行了贴息补助。
继续阅读——
新能源行业拥抱科技向“绿”向“智”
在新疆,每经历一场大雪后,电力巡视人员就会对用电线路进行特巡,保障居民用电。
为此,新疆为朋电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通过发明设计,希望进一步减轻电力巡视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并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更多电网调度、运行管理、负荷预测等工作。
12月11日,在新能源领域专利技术成果对接交流会上,多家企业分享了专利技术及转化成果,并展现各自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绿”向“智”的创新举措。
新疆为朋电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在电力大数据技术领域深耕的企业。2024年,该公司通过自治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成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新疆为朋电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张羽珈禾说,该公司的“虚拟电厂”将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将多个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生产负荷、储能装置等),整合在一起进行集中管理和优化调度,通过协调这些分散的资源,使其在功能上类似于一个传统的大型发电厂,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灵活性和可靠性。
同时,为朋电科信息科技还可通过“电力AI大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综合性电力系统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预测、优化和控制,大模型将整合大量的电力数据,覆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
“我们公司取得了17项软件著作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有效保护了公司的生产技术,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张羽珈禾说。
近年来,自治区注重风光电互补调节、平衡发展,科学布局新型储能项目,推动储能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
经开区(头屯河区)在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也在积极布局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今年5月,该区招商团队赴江苏溧阳,与3家新能源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经开区(头屯河区)锂电池产业链结构将进一步补强完善,并向科技化、平台化、精细化方向稳步迈进。
中科锂芯(新疆)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铭说,该公司拥有“云平台”智能化数据链系统,可实现跨场景应用,包括自动适应智能设备、交通领域及储能系统场景应用。比如企业正在积极推进的智慧电梯“云平台”服务功能,可实现电梯数字化转型,做到全覆盖、全监管。在收集故障信息的过程中,可对电梯运行的各类状态进行收集,并对电梯运行的各类状态自动化分析、数据呈现等。
“我们通过发明专利,可以对电池容量运行状态进行精准评估,并且把数据上传到‘云’端。”吴铭说,企业将进一步拥抱科技,推动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作为新疆新能源的代表性企业,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参与、承担科技部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近日,由金风科技牵头研究的“大型风电机组系统多模态稳定性设计与控制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科研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荣获2023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技术已在风电行业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为提升风电机组可靠性作出建设性贡献。
“风电行业的技术难题如同一场复杂的‘性能-成本-安全’博弈,而安全无疑是这场博弈中的核心支柱。”金风科技研发中心电气主任工程师岑先富说,面对大叶轮、高塔架、大容量风电机组日益复杂的稳定性需求,金风科技于2018年5月携手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等科研力量,启动了这一科研项目。
经过近6年的不懈攻关,项目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瓶颈,显著提升了风电机组安全性,为风电行业巩固“防火墙”。
该项目累计授权专利46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国际专利11件;发表学术论文22篇,完成软件著作权5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并获得全球技术和产品认证22项。
为了推进新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今年1月,新疆新能源新材料协会成立。截至目前,协会吸纳了华为、联通、新疆火烧云铅锌矿等行业知名企业共170家,协会还建有专家智库。
新疆新能源新材料协会会员部部长李泽旭说,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的引领下,新疆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硅基、铝基、钛基等新材料产业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新疆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多个标志性项目在新疆各地相继建成投产,将新能源产业优势不断转化为装备制造优势。同时,自治区着眼于提升电网的新能源消纳能力,一大批“光伏+储能”电站、“光热储能+光伏”一体化示范项目等新型储能项目在新疆陆续落地。
李泽旭说,期待产、学、研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持续提升能源技术与应用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高效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关键基础材料等技术升级,鼓励“源网荷储”“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市场应用,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责编/徐洁 谭凌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