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菜中的“奇葩”--雷公笋
冰镇后的雷公笋。史君豪 摄
野外生长的雷公笋。陶艮坤 摄
雷公笋在海南的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但要说哪里最为常见,当属琼南山区。闭鞘姜遍布琼南山区的溪沟旁、田坎上、山湾里、岭脚下,每逢春风化雨时就会破土而出开始生长。而其采摘时间可不像一般野菜那么短,从3月到10月,均可上山采摘。
菜市场总是一处充满生活气息与人间烟火的地方。我们时常可见一位慈祥的阿婆或稳重的阿公,轻巧地将十几根雷公笋精心捆扎成一束,摆放在摊位上,静待有缘人的青睐。在海口地区,想要觅得雷公笋的踪迹,犹如寻宝般充满挑战。然而,若将目光投向海南岛的南部,如白沙、保亭等琼南地区,雷公笋则成为农家房前屋后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在这里,家家户户的菜园中,雷公笋与各种果蔬和谐共生,它们不仅装点了农人的生活,更成为餐桌上的常客,是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采摘雷公笋,不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场与自然的默契对话。经验丰富的农人深知,雷雨天是最佳的采摘时机,此时的雷公笋最为鲜嫩,口感最佳。在采摘过程中,他们遵循着古老而智慧的法则,总是小心翼翼地留一节茎,让它继续生长,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体现了海南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雷公笋不仅是一道自然景观,更是海南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从每年的3月至10月,雷公笋便成为海南琼南地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无论是清炒雷公笋,还是雷公笋炖肉,每一道菜肴都能将雷公笋的鲜美与独特风味发挥到极致,成为海南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代的海南人已经掌握了雷公笋的食用秘诀,当地居民熟知雷公笋的多种食用方法,将这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一道道令人垂涎的佳肴。
雷公笋最传统的食用方式莫过于清炒。将新鲜采摘的雷公笋去皮切片,与蒜片、辣椒一同快炒,雷公笋的鲜美与蒜香、辣味交织,简单而纯粹,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雷公笋的原汁原味。此外,雷公笋还可以与肉类、海鲜搭配,制作成雷公笋炖肉、雷公笋炒虾等,其特有的清香与肉类的醇厚相得益彰,令人回味无穷。
雷公笋的吃法多样,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但若论起最能触动人心的美味,莫过于将这山野珍馐泡制成酸菜。当新鲜采摘的雷公笋与水或者米汤相遇,如同一场味觉的魔法仪式。加入适量蒜瓣、小米辣和充足的海盐,将这份自然的馈赠封存于坛中,时间悄然流逝,一周后,坛内便弥漫起令人陶醉的酸香,雷公笋化身为令人垂涎欲滴的“酸味笋”。
雷公笋腌制成的酸菜。史君豪 摄
除可食用外,雷公笋还可供药用,主治肾炎、浮肿、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尿道刺痛、肾结石等。雷公笋含有丰富的皂苷、总黄酮,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年食用能缓解病情。此外,雷公笋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质鲜嫩脆、清香可口,是不可多得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在海南,雷公笋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它承载着海南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雷公笋,我们不仅能够品尝到大自然的馈赠,更能够感受到海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海南人民的热情好客。在品尝雷公笋的美味之余,我们更应珍惜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让这份山野间的自然馈赠得以世代传承,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舌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