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初赛最后一轮今日开启,上周两位周冠军的答题秘诀来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伊娜

本周六,浙江少年诗词大会进入初赛最后一轮,8:30至22:00开放答题系统,想参加的同学记得要抓住机会。

面对诗词,有学生摩拳擦掌,只等答题系统开放后一展身手,但也有学生有些畏难,自己的诗词储备量到底够不够,会拼不过别的同学吗?

其实,学诗背诗这件事,本没有那么难开始,难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上周初赛第二轮的两位周冠军,一位已经坚持参加了三年,仍然信心满满;另一位身处学习紧张的初三时间,也依然在诗词中找寻力量。潮新闻记者采访了两位周冠军,为大家理了点学诗词的干货出来。

秦一帆:随身携带诗词错题集,每周举办家庭分享会

初赛第二轮的小学组周冠军,是来自杭州市临平区星桥第二小学六年级的秦一帆。一帆是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老朋友了,今年是他第三次参加比赛,只用了3分47秒就答完题,获得了101分。

图片

秦一帆 受访者供图

一帆告诉记者,他的答题秘诀在于一本诗词古文错题集。他说,自己通常在寒暑假的时候集中背诗,开学后则主打巩固复习,“不让这些诗词从我的脑海中消失。”

遇见一首难背的诗词,或是有感悟的古文句子,他都会在将其收集在错题集中。还有往年参加浙江少年诗词大会时,遇到的难题,他都会抄录下来,反复琢磨,慢慢积累,自己的诗词储备就越来越多。

一帆说,这次答题的时候,自己的错题集就放在身边,但自己并没有翻阅,“因为很多诗词我早就已经记得滚瓜烂熟了。”

秦一帆喜欢李白诗的豪迈,好像遇到天大的事情,都能“大事化小”,即使“行路难、行路难”,也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他还喜欢苏轼的一句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每次读完,都想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三年级的时候,秦一帆储备的诗词量就已经有500首左右,每周末,他和爸爸妈妈都会花上一点时间举行一场“诗词分享会”,每个人分享几首本周读过的诗词,探讨读后感。

上周末,秦一帆赏析了柳宗元的《江雪》,分享会之前,他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孤独,那种江上空空荡荡、愁云惨淡的寂寞,“有一次我要参加体测,早早地就到了学校,坐在空空的教室里,我心头就涌上了一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但在和父母赏析后,他意识到柳宗元的“独”还有可能是独立于世间的高洁,“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词的感受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时间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学诗词最美妙的地方,能和不同时代的不同诗人感同身受、情绪相通。就算我不能和柳宗元面对面交流,还是能从他的诗句中感受到他的情感。”

周六赏析新诗,周日复盘记忆,地点不限,时长不限,最重要的是有内容、有收获,这样的“诗词分享会”,一家三口已经坚持了三年。

图片

秦一帆 受访者供图

一帆的妈妈是位数学老师,她告诉记者:“从一帆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带他背诗词,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很难坚持下去,觉得背诗难,理解不了。后来,他爸爸就说,我们夫妻俩也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诗词,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相互比拼,从单纯地背到理解诗句,效果都很不错。”

一帆妈妈觉得,许多男生看似外向活泼,实则内心腼腆,难以表达自我,所以她希望一帆通过读诗、学诗,先拥有内心的富足,再慢慢地学会与人交往,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是自己鼓励儿子参加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重要原因。

“在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上,我遇到了许多诗词达人,他们的实力很强,诗词储备量很大,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也收获了许多好伙伴,我们一起背诗,一起分享在诗词中感受到的那些乐趣。”秦一帆说。

郑宇涵:看题时全神贯注 答题时活跃思考

当记者拨通杭州市临平区星华实验学校906班老师电话的时候,初赛第二轮周冠军郑宇涵还在上晚自习。听说同班同学拿到了浙江少年诗词大会的周冠军,电话那头响起了欢呼声,班上瞬间沸腾了,有同学直呼厉害!

班主任吴老师说:“郑宇涵平时学习很努力,和班上同学的关系也很好。初三这个阶段学习节奏很紧,他的成绩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图片

郑宇涵 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郑宇涵第二次参加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去年,他遗憾没有入围。今年虽然升入初三,学习压力很大,他依然为比赛做了充足准备。

每天晚上9点晚自习下课,回家20分钟路程里,他选择和同学们一起背诗,“背诗很解压,每天不给自己设立具体的目标,想到什么背什么,等到周末的时候,集中复习。”郑宇涵说,自己会把背过的诗词打印或抄写下来,上周答题时,自己归纳的诗词“宝典”也在自己身边放着,随时翻阅。

初赛第二轮,他用了3分44秒回答了全部题目,得到了97分,“开始答题以后,发现许多诗自己都很熟悉,甚至已经滚瓜烂熟了。”

除了做好充分的诗词储备,郑宇涵还分享了答题的小秘诀:看题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脑子活跃地思考起来。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先跳过,主攻有把握的部分,等到最后再慢慢查漏补缺,实在模棱两可也不要过于纠结。

郑宇涵最喜欢的诗人是辛弃疾,“他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位将军。虽然经常面对战争的残酷,但还是能写出很美的诗句,比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读诗,这种意境美很难在现实中感受到。”

他也很喜欢辛弃疾的那些描写沙场的诗句,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平时除了读诗,郑宇涵本身也喜欢这一类的文学作品。

图片

郑宇涵 受访者供图

读诗词、背古文,不仅填补了学习之余的放松时间,也在郑宇涵心情低落的时发现一些别样的美感,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写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等具体的词句很美,“有时候想象一下诗中的画面,心情就会舒畅起来。”

郑宇涵告诉记者,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也会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大家体会诗词古文中的意境,最近一次,自己扮演了古文《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天子,对古文的印象一下子就深刻了起来。“平时在学诗、学古文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形式身临其境。”他分享道,接下来,他也期待着能读更多的诗词,借诗词体会更多人生情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