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是在制造稀缺

  不久前,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和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在一场活动上进行对谈。当他们讨论到中国时,杰弗里·萨克斯态度鲜明地指出,中国的崛起不是美国的威胁,而是美国的机遇。

  杰弗里·萨克斯引用了不少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当谈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他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让所有人变得更富裕,让我变得更富裕,让美国、世界以及中国自身变得更富裕。”

  谈到那些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观点时,他认为:“如果你关心科技发展、加利福尼亚州以及(世界的)和平与未来,你应该支持中国。”

  在经济学界,杰弗里·萨克斯素以坚定支持自由贸易著称。他这两段表述的意思很明确:自由贸易是促进人类社会整体福祉的最好选择,如果美国试图用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土就业,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大约200年前,葡萄牙的橙子大量进口到法国,并以更好的口感、更低的价格受到法国民众欢迎。但是一位名为毕吉欧的法国议员,却以保护本国果农利益为借口,主张对葡萄牙橙子征收高额关税。当时,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对毕吉欧大加批评。他认为,毕吉欧的主张会迫使法国人放弃又便宜又好吃的葡萄牙橙子,转而购买价格更贵的本地橙子,从而侵害公众利益。他质问道:“所有这些关税中,哪一条保护了穷人的利益?”

  巴斯夏出生于1801年,17岁便继承了家族的出口贸易事业。由此,巴斯夏的一生都在关注贸易,也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在一篇名为《丰裕和稀缺》的文章中,他开篇就提出了一个“灵魂之问”:“丰裕或稀缺,人们更喜欢哪个?答案看似明显:当然是丰裕,难道会有人认为稀缺是人类福祉的基础?”

  紧接着,他执笔为剑,直指贸易保护主义者:丰裕更好,本是常识,但贸易保护主义者却打着为了民众利益的旗号制造稀缺,反对丰裕。当他们看到更多进口商品时,就开始叫嚣“我们简直被外国商品淹没了”,一定要加征关税阻碍外国商品进口。进口商品变少了,不就等同于公众的消费选择变少了吗?这不就是制造稀缺吗?

  联想到一些西方政客如今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倾销他国”,我们完全可以用巴斯夏的观点进行回应:这些人不也是打着为了民众利益的旗号,反对丰裕、制造稀缺吗?

  不过,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丰裕呢?也不尽然。比如,一些目光短浅的生产者就热爱稀缺,因为稀缺可以让他们的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因此,总有一些人巴不得把所有外国商品赶出去,只留下他们自己成为唯一拥有生产资格或权力的人,从而轻松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是,这样的愿望显然与消费者的福祉对立。对于这个问题,巴斯夏旗帜鲜明地指出:政策制定者不能仅仅从个别生产者利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制定政策,而要从社会的方方面面考虑整体的、长远的利益。

  这是不是和杰弗里·萨克斯的观点很像?——贸易保护主义也许能让一些特定群体保住其工作岗位,但是却阻碍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伤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巴斯夏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另一种在今天依然非常常见的贸易保护借口——“公平生产条件”。有人声称,一些国家的进口商品成本低,竞争优势过于明显,对于本地商品是不公平的,因此“必须要施加各种限制措施,实现同等的生产成本”,促进“公平贸易”“公平竞争”。

  对此,巴斯夏批驳道:“同等生产条件”的说法,本就破坏了贸易的基础,因为商品的差异正是贸易的基础和动力。此外,加征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也不会实现所谓的“同等生产条件”,正如加征关税不会使里斯本的阳光变暗,从而消除葡萄牙橙子的生产优势。“生产条件是不会因贸易保护主义变化的,真正变化的是销售条件,加税的结果只是商品销售价格更高了,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

  巴斯夏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对他的观点进行了总结:“种种所谓公平贸易的要求,无非是在说,你们的马比我们的马跑得快,所以要砍断它的一条腿,让它和我们一样慢,这才叫公平。”

  巴斯夏写下这些文字的年代,距今已快200年了。在此期间,全球贸易已经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谎言也被编织得越来越精致,一些西方政客甚至操弄起“国家安全”的借口,使其大行其道。不过,杰弗里·萨克斯和巴斯夏的论述让人们清楚地看到: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借口再多,也不会改变其本质——与社会民众的根本利益相左。 (作者:袁 勇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