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在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的同时,财政保障压力也日益加大。面对复杂环境,白玉财政勇于应对挑战,敢于创新,善于突破,全力抓收入、调结构、保民生、促发展、防风险。通过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政管理绩效观念,白玉县首次将衔接资金绩效管理作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标准关”。白玉县出台多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16项制度办法。同时,建立了由25000余条指标构成的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库,为衔接资金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操作规范。
二是用事前绩效评估严把项目“准入关”。白玉县财政局将事前绩效评估作为衔接资金项目入库的前置条件。2024年9月,白玉县首次组织召开2025年衔接资金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评审会,对全县2025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拟入库项目进行事前评估。结果显示,102个项目中,90分及以上的项目有15个,这些预期效益良好的项目将在2025年度优先保障实施;90分以下80分及以上项目37个,这部分项目将纳入衔接资金项目库,并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和财政资金充足程度进行预算安排;80分以下的项目不予入库。
三是用事中监控把好项目“过程关”。白玉县财政局首创“股室为主+中介指导”模式,对2024年全县60个衔接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工作,覆盖率100%。同时创新结果呈现方式,以预算部门为单位出具监控报告,以项目为单位出具监控表,充分落实了部门的主体责任。通过监控,对26个绩效目标实现不及预期的项目下达了整改通知,并对其中11个无法完成年度目标的项目进行预算调减,共收回资金1120.79万元,有效地提升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四是用事后评价把住项目“管理闭环关”。白玉县财政局衔接资金项目绩效自评按照“部门业务经办录入—财政归口股室业务经办审核”模式,实现了绩效自评录入、审核100%覆盖,并对衔接资金项目财政重点评价实现了100%覆盖。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次年编制预算、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对预算执行率偏低、评价结果较差的项目提出整改措施,着力提升结果应用实效。
白玉县通过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孔松)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