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4年12月13日),是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城曾遭遇的苦难,不能忘。日本侵略者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不会忘。
历史的回响需要反复倾听。今晚和大家分享两本日记的片段,它们分别来自两位女士:魏特琳和程瑞芳。
左:魏特琳 右:程瑞芳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中,两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情感,在日记里真实、详尽地记录并相互印证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强奸、抢劫、纵火破坏等暴行。
注:南京大屠杀期间,美籍人士明妮·魏特琳和中方人士程瑞芳共同留守南京,守护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民间多称“金女大”)。这里是难民的主要避难所之一,其时,魏特琳任金女大难民收容所负责人,程瑞芳是舍监,协助收容难民、保护妇女儿童。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日军在南京将中国青年作活靶练习刺杀
日军在尸横遍地的屠杀现场,用两辆货车运送抢劫来的物品
遭日军焚烧破坏后的南京街景
惨绝人寰的屠杀
流离失所的孩子
87年前,在艰难恐怖的环境下,两位伟大的女性,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日记记录下日军对中国人民所犯的滔天罪行。她们的文字既彼此佐证,又共同流向一份痛苦而深沉的情感: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捍卫真相。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雕塑《家破人亡》
此刻,我们重读这些日记,见证祖辈和同胞流过的血、亲历的痛,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眼下享有的和平所承载的代价和凝结的分量。它沉甸甸来之不易,它也鞭策并激励着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居安思危、保持清醒,不能止步,更不能忘却。
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对逝者的纪念,不止今天。
对家园的责任、对山河的守护、对自强的追求,同样不止今天。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