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玉屏投稿邮箱:weiyuping1984@qq.com
杀年猪吃庖汤炕腊肉
玉屏这样迎新年
吃“庖汤”是贵州的传统习俗,每年冬腊月期间,农村有杀猪过年的风俗,年猪宰杀后,主人家便会煮上一大锅新鲜猪肉来招待大家,俗称吃“庖汤”。近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村里正组织大家一起杀年猪、吃“庖汤”、“炕”腊肉,热闹非凡。 一大早,村民们便到广场上架起炉子,烧好一锅锅滚烫的水,准备杀年猪。随后,杀猪师傅和村民们一起来到各自家中,把猪从圈舍赶上车,运送到广场进行集中宰杀。 “快过年了,村里组织大家一起杀年猪、吃庖汤,热闹热闹。”枹木垅村党支部副书记吴钦容说。 广场上,拉绳子、揪耳朵、扯尾巴,三四个人费了一番工夫才将一头肥硕的土猪按在案板上,紧接着杀猪师傅上场。杀完猪后,刚切下的猪肉就被送往厨房,村民们洗肉、切肉、煮肉……大家各司其职地忙碌起来。吴钦容告诉记者,用大锅大灶将新鲜的猪肉、猪肝、猪排、猪血等烩成一锅,熬煮一个小时后,分装到小锅便可以上桌了,这就是原汁原味的“庖汤”。再分别用五花肉、瘦肉、内脏炒几个小菜,一桌丰盛美味的“庖汤饭”就已完成。 圆形木桌摆满院落,热气腾腾的饭菜挤满圆桌,村民唠着家常农事,碗筷交错间,每一口“庖汤”都是乡土的馈赠,暖了胃,更暖了乡里情。吃过“庖汤”后,村民们将余下的猪肉进行分割、腌制、熏制,制作成侗乡独特年货腊肉、香肠等腊制品。
“这次我们杀了6头土猪,有一两千斤肉,吃过庖汤后,剩下的肉腌制三四天之后就上炕,制作成腌制品。”吴钦容说,枹木垅村大多数村民以玉米、红薯等熟食喂养生猪,村里以村级集体名义成立加工厂,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村里生猪,加工成腊味产品,创建“侗乡腊味”品牌,不仅可以解决农户销售问题,还能实现产品质量和村民收入双提升。 3天后,在枹木垅村“侗乡腊味”工坊的烟熏间里,村民们正在将腌制好的猪肉、香肠挂在悬挂架上等待熏制,门外的村民也正马不停蹄地制作着香肠。 67岁的村民姚丽平一边挂腊肉一边说:“村里收了我养的2头土猪,价格比市场上高一点,还雇我来做腊肉,这样我就得了一份卖猪的钱和一份做腊肉的钱。” “我们选用的都是一年以上喂熟食的土猪肉,生肉用花椒、食盐和白酒进行腌制,熏制时用的是麻栗柴、青钢木,这样制作出来的腊肉、香肠腊香浓郁、口感肥而不腻。”村委会副主任龙仕成说。 据了解,“侗乡腊味”秉持绿色、健康、生态、环保的品质要求,通过“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腊肉产业,优先采购本村村民养殖的土猪,并推行订单养殖,向脱贫户、监测户及弱劳动力户签订代养协议解决生猪供给。同时,腊制品的收益将以“541”模式进行分红,即50%用于本村低收入人群,4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及公共设施建设,10%用于村集体经济管护。 “我们成立‘侗乡腊味’品牌就是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收购的土猪来自村民,务工的都是60岁以上的村民,不仅保证了腊制品的供货品质,更为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龙仕成说。玉屏融媒体中心记者:
文政松、殷瑜禧、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