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夜读丨祭奠,以国家的名义!

图片

图片
请点击“”进行聆听


山河肃穆,草木含悲。又到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83年过去了,中华门城墙上密集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万人坑”的累累白骨尚在,但再多的文字也难以真正记录大屠杀发生时的悲惨与残酷。

岁月的距离隔不断国人的悲愤,我们把历史记取。以国家之名祭奠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是传递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图片

以国之名公祭遇难同胞,不仅仅是为了打捞那段被时间湮没的历史,更是为了唤醒民族的共同记忆。30万同胞惨遭杀戮,钟山石城腥风哀,血灌长江赤秦淮。我们翻开历史,祭奠遇难同胞,是不忘国家和民族所曾经历的坎坷命运。为何从第一次国家公祭后,每到长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总能排起长队?是因为我们把“同胞”二字存在心间,真正理解“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个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

以国之名公祭遇难同胞,不仅仅是一次回溯苦难的历史反思,更是一次矢志复兴的精神检阅。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是苦难历史带给中国的深刻教训。记住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记住历史是不容篡改的,是告慰死者,也是警醒生者。触摸历史,勿忘国耻,在扼腕思考惨痛历史的同时,是警醒人民莫让历史轮回,激扬爱国精神,发奋图强,从而凝聚起国家和民族的信念和力量。

图片

以国之名公祭遇难同胞,不仅仅是为了慎终追远,更是为了让和平常驻、正义长存。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我们通过国家公祭这一仪式,阻击逆流,敦促全人类认知侵略战争之痛与世界和平之可贵,是在建立一座和平航道的坐标,校正人类航船的方向,真正维护世界和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正因如此,中国国家公祭网推出7种语言,海内外网民参与在线公祭,在跨越大洋的祭奠中,让死难者的故事得以诉说,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年复一年举行公祭,就是凝聚和平共识,更是在推动全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片

曾经有人说,“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而在中国人心里,国家每强大一分,黑暗才会后退一分。中国军队,先进战机呼啸长空,东风利剑威震世界,大国重器排山倒海,解放军将士精神抖擞;中国科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这何尝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祭奠、对同胞最好的告慰!

今天的中国,任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警钟当长鸣,吾辈当自强。血液里流动的是对同胞的爱、对家国的爱,肩上扛起的是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在国家公祭中凝聚民族复兴力量,阔步行进在和平与发展的人间正道上,定能抵达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片

本期主播

戴  璐


源:中国劳动保障报(原文发于2021年)

校   对:兰   杰  王   乾  常一笑

审   核:牛艺龙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