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娘去世那天,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她的两个女儿站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推车上盖着白布的遗体,内心五味杂陈。
大女儿王秀英已年过花甲,从县城赶来时,母亲还留着最后一口气。小女儿王月华则一直在省城照料母亲。这对姐妹俩早已为母亲的离世做好了心理准备,毕竟老人家已经卧床一年多了。
但她们却没想到,母亲的后事会如此棘手。
在他们生活的这个偏远山村,女儿是不能上坟祭祀的。自从父亲去世后,姐妹俩就很少回老家,每年清明也只能在远处遥祭。如今要安葬母亲,可老家已经十多年没来往了,连个说得上话的近亲都没有。
按照当地风俗,办丧事要请村里的理事帮忙。王月华找到了远房堂兄,让他去请村里的张理事来商量后事。张理事来了,王月华双手奉上一千块钱表示谢意,希望能简单地将母亲与父亲合葬。
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棺材价格被抬到了五千,是普通人家的六倍还多。挖墓工、瓦工、小工的工钱也被加码,还要在村里摆上酒席。更糟的是,当年父亲的坟墓所在地已经转包给了种地大户陈老板。
陈老板一开始就拿着承包合同说事,声称土地使用权在他手里,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挖掘。在王月华苦苦哀求下,他才勉强同意,但要价两万元赔偿。
姐妹俩找到村委会主任评理,却发现主任和陈老板早就是一伙的。她们不得不支付了一万八千元的"赔偿费"。
正当她们以为事情告一段落时,母亲娘家的两个远房舅舅突然找上门来,指责她们不孝,没有去娘家报丧。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堵在坟前,不让下葬。王月华又不得不给每人塞了一千块钱,这场闹剧才算结束。
后来王月华遇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张大壮,才知道村里其他人在这片地里埋葬亲人,不但分文不取,就算踩坏庄稼陈老板也不敢吭声。唯独对她们姐妹下手特别狠,就因为她们是女儿身,家里没有男丁。
那天傍晚,王月华站在新修的坟前,望着远处起伏的麦浪,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闺女再好,到底是别人家的人。"她这才明白,在这片承载着千年传统的土地上,没有儿子的人家,就如同大树失去了根,风吹雨打都不复安稳。
雨越下越大,打在她的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远处,乌云压顶的天际飘来几声沉闷的雷响,仿佛是对这人世间悲欢离合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