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的那场公审大会,李大爷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他在江南一个小县城的高中读书。一个寒冷的早晨,班主任突然通知全班同学去县文化宫广场参加一场审判大会。这种大会在当时并不少见,往往会吸引整个县城的人前去围观。
文化宫广场上搭起了高台,台上坐着县里的领导干部。广场四周站着荷枪实弹的武警,他们戴着反光的墨镜,在寒风中一动不动。李大爷和同学们到得早,找到了离犯人很近的位置。
上午九点,载着犯人的军绿色卡车缓缓驶入会场。车前后都有摩托车开道和断后,戒备森严。据说是为了防止犯人家属闹事。车上押解着二十多名犯人,其中三人被判处死刑。
让李大爷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位姓张的中年农民。这个朴实的庄稼人因为宅基地纠纷,一时冲动杀害了村干部。案发后他主动投案,原本期望从轻处理,但由于案件性质恶劣,最终仍被判处死刑。
在宣判现场,这位农民已经被死亡的恐惧压倒。他面色惨白,虚汗直流,当听到"执行枪决"几个字时,整个人瘫软在地上,裤子都湿透了。两名武警不得不搀扶着他完成最后的游街。
相比之下,另外两名年轻的死刑犯表现得十分镇定。他们谈笑自若,还向看守要烟抽。但李大爷觉得,这种表面的平静下,或许掩藏着更深的绝望。
游街的队伍沿着县城主街一路北行又南返,最后来到城南的一片荒地。那里杂草丛生,零星散布着几座古坟,是当地传统的行刑场所。武警在周围拉起警戒线,防止意外发生。
行刑过程十分简短。三声枪响过后,生命戛然而止。法医随即验尸,尸体被送往殡仪馆火化。家属还要交钱来领取骨灰,这是最后的程序。
这场公审在当时的小县城掀起不小的波澜,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亲眼目睹整个过程的李大爷那一幕幕却深深刻在了记忆里,特别是那位农民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绝望。
如今躺在病床上的李大爷已经两鬓斑白,但每当想起那个冬日,那些画面仍会在脑海中清晰重现。时代在变迁,行刑方式也在改变,但法律的威严永远不容挑战。那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无论是谁,都应该珍惜生命,遵纪守法。
窗外飘着小雪,李大爷轻轻叹了口气,合上了眼睛。那些往事随着雪花慢慢飘远,只留下淡淡的感伤在心头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