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之名公祭:我们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图片图片

1999年12月20日零点零分,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区区旗在澳门的夜空冉冉升起——澳门正式回归祖国怀抱,如今已过二十五载。回顾这片土地的盛衰变迁,从海滨渔村到通商口岸、纸醉金迷,再到抗战的后方援地、回归后的华彩澳域。它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相连,见证了国运的兴衰起伏。

图片中国国旗和澳门特区区旗。来源/纪录片《澳门二十年》

海上丝路“中继站”的盛衰

澳门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西侧,与中国东南海洋文明一脉相承。它原属广东省香山县,旧称香山澳、濠镜澳。16世纪以前,这里的人们都过着打鱼为生的平静生活,直到葡萄牙人跨过汪洋大海,踏上了这片土地。

明嘉靖年间,葡萄牙人借口航船触礁,需借地晾晒受潮货物,贿赂广东地方官员后登陆澳门,搭棚暂住。此后,他们以每年五百两的贿银入居澳门,并开始与中国人通商。探险家费尔南·门德斯·平托的《远游记》中就有相关的记录:

“日落时分抵达了距离北岸6里格处的另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名叫浪白澳,葡萄牙人就是从这个地方与中国人做生意,直到1557年,在商人们的请求下,中国官员才把澳门港给了我们,如今我们继续在澳门做生意。”

图片明代 青花军持。来源/澳门博物馆

虽然这是一段非官方语言描述的历史,但从中可以看出,在当时欧洲世界资本扩张的趋势下,葡萄牙商人十分渴望与中国通商。只是受限于明朝的政策,他们每年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往返广州进行贸易。即使这样,澳门也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到16世纪末明万历年间,在此经商、定居的西方人一度超过万人,澳门逐渐演变为一个国际性商港,成为东行连接日本,南行沟通菲律宾和美洲,西行抵达印度果阿和欧洲的三条贸易航线的一个重要支点。

图片望远镜,于明末传入中国,至清代数量不断增多。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广州的富商显宦使用望远镜的情况十分普遍。来源/澳门博物馆

在大约120年的时间里,澳门是中国境内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口岸,也是明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主要出口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从这里销往欧洲,西方的钢琴、机械自鸣钟以及数学、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也从这里进入中国。1592年,43岁的汤显祖来到澳门,写下“不住田园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墙。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的诗句,留给后人遐想四百年前澳门的风物人情。

但在贸易繁荣的同时,鸦片也开始输入澳门。到了晚清,英国人逐步取代葡萄牙人,开始长期在澳门并贩卖鸦片,使这里沦为了西方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最早集散地。清代思想家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纪》一文中记载:

“(鸦片)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耗其财,弱其人。”最初,它是作为药材纳税,在乾隆三十年(1765)以前,每年进口的数量不超过200箱。嘉庆元年(1796)“因嗜者日众,始禁其入”,但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走私鸦片,道光六年(1826)设立巡船后,“巡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每年20000箱)”。到了道光十八年(1838),走私数量“遂至四五万箱矣”。

图片影视作品中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来源/电影《鸦片战争》(1997)截图

对此,当时的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得到了林则徐的支持。为了严禁鸦片,林则徐于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抵广州,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次年二月,英舰海阿斯号强行驶入澳门,林则徐闻讯后,指挥军队南下、进入澳门,在大三巴、妈阁、南湾等炮台鸣炮十九响,向外国鸦片贩子宣示中国主权,英舰被迫离澳。随后,林则徐通过撤买办工役、封锁商馆,挫败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猾,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并于虎门海滩销烟,20天内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然而,鸦片战争失败后,一度中落的鸦片走私贸易又开始泛滥。与此同时,由于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口通商,形成了“通商口岸”的体系,中国外贸重心北移,澳门经济日渐式微。

图片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洋海军“来远“舰军刀。来源/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无视中国的海关主权,公然宣布开放澳门为自由港,允许所有外国船只来澳自由贸易。中法战争后,葡当局又利用清国库空虚、急需筹款的心情,与英国勾结,诱骗清政府于1887年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实现了“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地”。主权丧失与经济衰落,给鸦片、苦力贸易及博彩等特种行业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导致澳门在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百余年间,社会畸形发展,从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商埠,沦落为一个以特种行业为经济支柱的地方。

从“以商救国”到主权恢复

19世纪后期,西方的“重商主义”的思潮逐渐在中国形成,像曾国藩“商鞅以耕战,泰西以商战”的观点与王韬对西方“恃商为国本”的断语,都构成了这种思潮的渊源。

在这部分思想家中,出身买办、一生从事工商业活动的郑观应,则是直接将商战提升到了国本的地位。1885年5月下旬,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他以养病为由,决定从上海退居澳门。这里的盛衰变迁牵动了郑观应的观察视线,在经历了一段惶惶不安的日子后,他从澳门的苦力拐卖现象开始,延续早年对时事的思考,最终完成了《盛世危言》的创作与编撰。

在《盛世危言》中,郑观应提出了“外洋以商立国”“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的观点,主张中国也应该坚持商战为本的思想,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振兴工商以致富强。这在1895 年甲午战败、清政府途穷之际,成为朝野上下为数不多的破局之策。

图片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0-1895年威海龙庙嘴炮台21厘米口径大炮炮轮。来源/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虽然郑观应有自身的思想局限性,但《盛世危言》对后来的革命派产生了深远影响。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阅读这本书后,被其中提倡政治改良、呼唤技术进步的观点启发,产生了借鉴西方长处、拯救中国之文明的想法。而《盛世危言》的孕育之地澳门,由于葡方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保持中立,经济相较内地短暂回温,从灰色产业发达的纸醉金迷城市,转变为支援抗战的后方基地。澳门同胞情系祖国,通过宣传、慰问、募捐、赈济等手段支持抗战,助力实现民族独立。

面对祖国山河破碎,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以悲愤激越的笔触,写下著名的《七子之歌》,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每一首诗都有相同的结尾:“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其中,写给澳门的诗句被作曲家李海鹰谱上曲后广泛传唱,令无数中国人感动落泪: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们开始为港澳的主权问题采取外交行动。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收回港澳”被进一步提上日程。从经济状况看,此时澳门与内地联系愈发紧密:一方面,澳门缺乏资源,从原料到粮油、鲜活食品都需依靠邻近地区进口,内地大米自1954年进入澳门市场起,占有率不断扩大,在1958年就达到90%;另一方面,驻澳中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在20世纪90年代初,跃升为澳门第一大外来资本,成为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87年4月13日,经过四轮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字。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在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图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京正式签署》来源/《人民日报》1987年4月14日,第1版

1999年12月19日,23时50分,全世界的目光汇集澳门,无数澳门市民涌入议事亭前地。人们手里拿着小国旗、盯着大屏幕倒计时:“五、四、三、二、一!”12月20日0时整,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与澳门特区区旗升上澳门的夜空,人们高呼:“回家了,澳门回家了!”

海上丝路的繁荣再现

回归祖国后,澳门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开始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地区发展韧性。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特区政府“固本培元”,于2002年开放博彩经营权,让其作为“龙头”拉动旅游业等多种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上,澳门继续发挥文化多元、归侨侨眷众多的优势,作为中国的“窗口”联通世界。中央政府也不断推进内地与澳门的合作,2003年批准在粤澳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次年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为内陆省区与澳门的合作提供可能与便利。

图片1999年12月20日《澳门日报》头版。来源/澳门博物馆

新时代以来,澳门发展更加迅速,“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犹如两条纽带,连接着中国与152个国家及32个国际组织。澳门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再次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迎来经济发展的全新局面。

图片金光大道。图片提供: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影像馆,拍摄:陈显耀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澳门海岸线全长79.5公里(2024年最新海岸线测量数据),具有多个深水港组成的良好港口群以及连接南海的广阔海域,身处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冲,成为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上往来距离最近的经济发达区域。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际航运和物流业务,促进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组成部分,澳门背靠珠江三角洲,具有经济腹地广阔、产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地缘优势。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2021年,横琴岛正式成为粤澳深度合作区,极大促进了区域间的人员往来与经贸合作。协同发展有效弥补了作为微型经济体面临的资源有限、市场狭小等发展不稳定因素,与珠三角九市形成互补,发挥集群优势。

图片港珠澳大桥。图片提供: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影像馆,拍摄:陈显耀

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一部分,澳门同香港一起,连接起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横贯广东、广西,上连云南、贵州。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

“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

这一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澳门在区域合作中的独特作用,为整个珠江—西江经济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图片横琴口岸。图片提供: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影像馆,拍摄:陈显耀

2023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听取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的述职报告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央将一如既往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不断推进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以新的发展成果迎接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如今,澳门已经摆脱回归前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明确了“1+4”的产业发展目标,在大力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同时,持续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发展。从数据看,202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为3794.8亿澳门元,较1999年增长约7倍,并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文化关系。居民获得感也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强,2023年澳门就业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数,由回归之初的不足5000澳门元升至1.75万澳门元,人均GDP超55.9万澳门元。

图片图片图片路氹城。图片提供: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影像馆,拍摄:陈显耀

二十五载风雨兼程,澳门经济在回归祖国后,对内深化合作,共享内地发展机遇;对外广纳外资,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各地的经济与文化再次交融于此,重现了四百多年前汤显祖笔下“明珠海上传星气”的繁荣盛景。

参考文献:

[1]戴圆:《从经济到政治:郑观应〈商战〉再研究》,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4年第3期。

[2]孔剑锋:《澳门历史形象研究——从社会变迁看历史眼中的澳门》,载《新闻界》2016年第8期。

[3]唐京伟:《澳门的历史、发展与回归》,载《档案学通讯》1999年第6期。

[4]叶农,欧阳开方:《两次鸦片战争之间澳门经济转型与发展——以〈华友西报〉为中心》,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5]张励:《新时代下港澳引领式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环境、发展条件与实施路径》,载《港澳研究》2023年第4期。

[6]钟韵,洪铠邦:《回归25年来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回顾与检验》,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7]朱亚非,刘文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与门户——论16—18世纪澳门的历史地位》,载《世界历史》1999年第6期。

[8]深圳宝安网:《伶仃洋:从地理名称到文化符号》。

[9]新华社: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海报:澳门奇迹历历可“数”。

[10]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回归二十载,看澳门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国家人文历史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