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萧易:营造学社为何总与元代古建筑飞来寺擦肩而过

图片

本文节选自《漫长的调查:重走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萧易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39年8月—1940年2月间,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西康走访了35个县市,拍下3100多张照片,这就是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也是营造学社历时最久的一次调查,共173天,却一直鲜为人知。

本书沿着当年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路线,重走考察之路,将营造学社的调查对象一一考证,重现当年梁思成与他的同伴们的考察经历,结合营造学社拍下的调查照片与今天的现场照片,让读者再次看到川康古建筑的过去与现状。全书约15万字,图约260张,以营造学社当年的考察路线为顺序,兼及地域特色划分章节。

>>内文选读

来到四川后,梁思成一直苦苦寻找宋元建筑,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收集材料。11月1日,他来到峨眉飞来寺飞来殿前,觉得隐有古风,但出于谨慎,还是将其定为明代建筑。半个世纪后的一次维修,证实它应该是座元代建筑,临近的香殿同样修建于元代。四川近年来发现了阆中五龙庙、剑阁香沉寺、盐亭花林寺、蓬溪金仙寺等元代建筑,多以家庙为主,为何营造学社当年与它们失之交臂?

图片

不识峨眉真面目

11月1日上午,营造学社兵分两路,刘敦桢、莫宗江留在乐山继续调查崖墓、石窟,梁思成、陈明达赶赴峨眉,之后两队人马先后返回成都。梁思成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也就无法得知他的行程。峨眉照片分为两部分,一是飞来寺,一是圣积寺,推测他们先调查了飞来寺,尔后游历了峨眉山。

飞来寺在峨眉县(今峨眉山市)北飞来岗上,距县城约五里。出峨眉城后,沿途村舍日渐稀少,滑竿穿过田垄、竹林,跨过奈何桥,停在了飞来寺九蟒殿前。九蟒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明间开敞,正中神龛供奉王灵官,这是道教护法神,中国几乎每个道观都有他威武的形象,一如佛教的韦驮。次间围着木栅栏,里面也供奉神像。

拾级而上,香殿与飞来殿屋檐相接,山面有披檐相连。香殿是上香朝拜的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外檐斗栱五踩重昂,梁思成发现内额有“洪武二十四年”重建题记(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年号,二十四年为1391年。

飞来殿是飞来寺主殿,外观被香殿遮挡,却依旧透出一股沉着古朴的气度。它面阔五间,进深四架,前檐斗栱七踩重昂,头昂雕成龙首,二昂象鼻形。明间雀替雕作龙形,次间凤形,昭示着建筑的不凡身份。前檐檐柱巨龙缠绕,龙首上扬,童子踏着龙身,手牵龙须,神态天真烂漫。

殿内梁架结构一览无余,这样的做法叫作“彻上露明造”。

金柱上彩塑或大或小的童子,它们脚踏祥云,似从天国降临。殿中供奉诸多神灵:东岳大帝身披道袍,全身贴金,双手持笏板拱于胸前,身后彩绘背屏十分华丽,这位道教尊神位列五岳之首,主宰世间万物的出生,并掌管着阴森的地狱。炳灵三太子传说是他第三子,又名泰山三郎,浓眉大眼,神情威严,身着贴金道袍,双手于胸前持笏板。殿中还可见其他神灵,他们或是文官模样,或是侍女姿态,道教典籍记载,东岳大帝掌管的铁围城有惩奸恶的三十六署,司吉凶的七十二曹,以及十大太保等。

飞来殿后即为玉皇楼,楼下供奉净饭王夫妇,他们是释迦牟尼佛的父母,楼上供奉玉皇大帝。殿中石柱础是古镜式样,比檐柱大得多。玉皇楼或许起初是座明代建筑,木建筑腐朽后,石柱础尚算坚硬,古人就地取材,将石柱础重新利用。

匆匆考察完飞来寺,梁思成、陈明达起身前往峨眉山。来到四川后,梁思成一直希望找到宋元建筑,飞来寺香殿与飞来殿,是他最接近的一次。

图片

营造学社考察时,蜀王府明承运门基址、承运殿旧址、嘉量楼尚存,图为明代嘉量楼。

题记中保存的真相

1988年,飞来寺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宋元建筑寥若晨星,飞来寺也就成了“明星”,古建筑爱好者趋之若鹜,但近年来常年维修,大多处于关闭状态。石广场爬上了厚厚的青苔,枯黄的落叶几乎铺满了每一寸月台,黑猫与黄狗在里面追逐嬉戏。

我联系了峨眉文管所,管理员才打开木门,营造学社当年考察过的九蟒殿、香殿、飞来殿仍在,寺里还有从其他地方搬来的诸多明清建筑,堪称“古建筑博物馆”。跨过牌楼式的山门,九蟒殿出现在我眼前,单檐歇山顶,面阔12.5米,进深6.5米,修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殿中空空荡荡,王灵官像早已不翼而飞,没有了神像,内部构架倒是一览无余,前后檐正中的斗栱昂尾直向上插,在正脊檩底下相交,如同一个大大的“人”字。

香殿在飞来殿后,比起八十多年前,它往前迁移了十米。原来,香殿、飞来殿年久失修,随时有坍塌的危险,1983年11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两殿进行了维修,并将香殿迁移到今天的位置。也就是在这次维修中,在香殿前檐额枋发现“至治二年岁次壬戌十二月”(1322年)题记(王小灵:《峨眉山市元代古建筑飞来殿落架维修及香殿搬迁工程》,载《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至治是元英宗硕德八剌年号,这年六月,著名画家赵孟頫辞世。

两株枝繁叶茂的樟树下,古老的香殿依旧屹立在月台上,面阔12.8米,进深6.25米,额枋上设平板枋,其上承接斗栱,五踩重昂。明间开敞,次间、山面用大面积隔扇,室内光线也颇为透亮。殿中不用内柱,明间前后檐柱间用大内额,额上施一斗三升的斗栱和素枋,其上又施五踩斗栱,第二翘向内出挑,上承平棊,这都是元代建筑的典型做法。

殿内有四通石碑,其中一通信息丰富——《宋淳化四年重修庙记》。淳化是宋太宗年号,四年为993年,碑上“嘉州峨眉县重修东岳……”“嘉州军事推官登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任尹述”“将仕郎守嘉州峨眉县主簿兼令尉事程及篆额”题记清晰可见,可知993年曾对古庙进行重修,并得到时任嘉州军事推官任尹、峨眉县主簿程及等人的支持。这也说明宋代的飞来寺其实是座祠庙——东岳庙,在漫长的岁月中才变成了佛寺。

从香殿再往上,便是飞来殿。香殿搬迁后,偌大的月台上只剩一座飞来殿,视觉上也更加开阔,可惜檐柱上两条巨龙早非原物,童子也换成了道教的神仙。民国年间,梁思成从殿外拍下了照片,当时殿中神仙云集,童子遨游,连角落里都挤满了神仙;如今,飞来殿中没有一尊造像,金柱上也是空空荡荡。“文革”期间,东岳大帝铜像被砸毁,殿中神仙也逃不了同样的厄运,偌大的一个飞来殿,就这样被洗劫一空。

同样在1983年维修时,工人在飞来殿前檐角梁上发现了带有“元大德戊戌年”题记的铁钉。大德是元成宗年号,大德戊戌为1298年,这个发现也将飞来殿的年代拉回到了元代,并验证了学者们的猜测——既然附属的香殿修建于1322年,作为主体建筑的飞来殿应该更为古老才是。1941年,刘致平也曾来到飞来寺考察,他认为飞来殿的斗栱是他在四川看到最宏伟的,有可能是元代建筑(刘致平:《西川的明代庙宇》,载《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第3期)。

不过,铁钉只是建筑构件,不属于传统的大木作,飞来殿的准确修建年代依旧扑朔迷离。话虽如此,这座建筑却隐藏着诸多古老的手法——面阔五间,前檐改为四柱三间,中央两柱跨度达8.15米,这样的做法称为“移柱造”,也是中国宋元建筑常采用的手法。当年,梁思成曾对这些存古的细节思量再三,但稳妥起见,还是将飞来殿定为明代建筑。

图片
千佛岩小时的石包之一。暂编为甲石包,照片中的人物为莫宗江先生。

近年来,四川各地发现了一批元代建筑,比如梓潼七曲山大庙盘陀殿,眉山报恩寺,阆中五龙庙、永安寺大殿,盐亭花林寺,蓬溪金仙寺,剑阁香沉寺等。营造学社梦寐以求的宋元建筑在四川存世数目并不少,他们为何总是失之交臂?

  作者:

文:萧易编辑:金久超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