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杰,大唐海南海上风电事业部工程管理人员。作为海南儋州CZ3海上风电项目的一名海上施工管理人员,梁文杰和团队成员被称作“种”风车的“追风青年”。2019年大学一毕业,梁文杰就成为了一名风电人,他最早是在陆地上“追风”,后来到了海上。茫茫大海,一眼望不到尽头,起初梁文杰并不太适应,晕船、呕吐都是常有的事。
“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一秒都不能浪费。”
“种”下一台风车,并非想象中的浪漫。这背后是人的协作和大自然相互配合的过程,各种船舶互相交错,各个工种相互配合,同时要考虑风浪等天气因素。
作为一名成熟的海上风电人,风吹日晒不算什么,难的是如何抢抓施工的“黄金时间”。天气复杂多变,一年的有效施工时间最多也就180天左右。每一个窗口期,梁文杰和团队必须与时间赛跑,一秒都不能浪费。
“这次就不走了,我们也把家安在海南。”
以前,梁文杰工作是跟着项目走,但爱人为了支持他在CZ3海上风电项目的工作,辞职来到了海南。宝宝在海南出生,夫妻俩也决定把家安在海南。
2024年6月5日,首台风电机组叶片实现精准对接,意味着海南CZ3海上风电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一刻,是对梁文杰所在团队所有辛苦和付出最好的回报。他说这只是起点,未来,这片海上将筑起一片“绿电森林”。一台风机一年产量是3000万度清洁电能,项目一期60台机,一年就是18亿度电,这意味着可供73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正常用电需求。
陈淑娟,三亚海关查检科科长。对进境的种子“上门”查验,是她的工作之一。
王芳,三亚崖州湾种子质量检测实验室技术检测员。她要做的测试是为了实验室能获得ISTA(国际种子检测协会)的认可资格。
一般入境的种苗或种子,需要在海关查检作业,确认检疫结果合格后,才能放行。在中转基地,陈淑娟和王芳的工作都在和种子打交道。
“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解决企业抛出的各种‘难题’。”
陈淑娟的成就感来自于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企业不停地出“难题”,她和同事们就不停地研究“解题”。
比如,为企业加快引进榴莲种苗的进境速度,他们专程赴云南和进境口岸的海关沟通,并且通过海关内部的智慧种苗系统,时时和引种企业共享口岸检疫进度信息,榴莲种苗通关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他们的工作不仅是方便国外种子进得来,也要便利国内种子出得去。在获得农业部门对外提供种子的许可后,去年他们首次推动南繁基地科研作物种子走出国门,目前已推动3批经南繁技术转化的玉米、大豆种子出口巴西。
“只要顺利‘上岸’,就会很有成就感。”
因为掺杂的其它植物种子有些国内没有,且一些相同属的种子又长得很像,对于王芳和实验室来说,其它植物种子数鉴定的难点源自于此。
此外,语言是王芳遇到的另一个挑战。ISTA(国际种子检测协会)提供的参考文件都是英文,解读这些文件有时可能会遇到理解上的偏差。但持有ISTA质检证书是开展国际种子贸易的前提条件,如果顺利,2025年他们将成为国内第三个ISTA国际认可实验室,这将助力海南自贸港打通种子质量检测国际互认渠道,为企业引进种质资源、开展种子贸易提供检测保障。
良种育希望,中转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助力壮大种业“芯”力量;迈向“深蓝时代”的海上风电,布局清洁能源岛“风”潮正劲。从一粒种子到无垠深海,海南因地制宜“向种图强”“向海图强”,他们向“新”而行,提“质”而兴,在这片沃土,续写生生不息。
《风华正茂》第六集:生生不息
12月14日(周六) 19:30
海南卫视 诚意钜献
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者大型人物系列纪录片《风华正茂》第二季,海南卫视每周六19:30大屏更新,旅游网视、优酷视频、哔哩哔哩等同步上线,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