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透过文物,看古人冬天里的仪式感

  【“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文物里的“冬天”系列】

  【编者按】进入冬季,草木凋零,蛰虫休眠。古人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季?本期“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甄选9件文物,通过有声海报与AI配音等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带你了解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滑雪狩猎彩绘岩画

图片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寒风凛冽,首领手握武器正指前方,小队成员迅速踩着雪板冲向被另一队族人驱赶的兽群,用训练有素的包围战术,成为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狩猎最后的高潮……千万年前的场景,用最古朴的技艺绘制在我的身上,诉说着那些热血的故事。”

  ——来自滑雪狩猎彩绘岩画的自述

  文物简介:

  滑雪狩猎彩绘岩画位于阿尔泰山南的新疆阿勒泰市敦德布拉克河谷东侧坡面巨石洞穴内。岩画所在的洞穴深1.7米,宽3.5米,高0.8米,在洞穴正上方绘有10个人物,每个人物弯腰屈膝,抬头撅臀,手持单杆,脚蹬短小滑雪板。相关研究显示,它的绘制时间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一两万年或更早。

 

  ◆曾侯乙碳炉

图片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青铜的造物不只是肃杀的兵器、奢华的礼器,也可以是冬日里盛满炭火带给人们温暖干爽的我——青铜碳炉。除了实用的功能,我的三个兽形矮足、套接提链的双环耳与红铜镶嵌简化龙纹纹饰造型,也彰显了当年的设计格调与文化审美。”

  ——来自曾侯乙碳炉的自述

  文物简介:

  战国早期曾侯乙碳炉(附箕、漏铲)现藏湖北省博物馆,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隋州擂鼓墩1号墓。碳炉直口、平沿、方唇、短颈、浅腹、平底、三个兽形矮足,器身有两环耳套接提链,镶嵌红铜纹饰,颈部为棱形纹,腹部为勾连粗云纹,与箕、漏铲一起出土,是一套取暖用具。

 

  ◆分格鼎

图片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没什么事是吃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一顿不行那就两顿。我就是来自2000多年前备受人们喜爱的‘鸳鸯锅’。到了冬天,一群好友相聚桌前,分享的不止有锅中的美味与锅外的热气,更是闲暇欢乐的情趣时光。”

  ——来自分格鼎的自述

  文物简介:

  分格鼎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出土时除器盖略有残损外,其余基本保存完好。鼎带盖,两者以子母口相合,顶面饰三凤鸟形立钮。器身内部以四块隔板与一件圆筒将整个鼎内分为五块独立区域。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

图片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我是一枚银质香囊,特殊的持平结构设计,无论怎么转动,香灰都不会洒出来。我不仅可以薰衣香体、悦心怡情,还可以暖身,堪称唐代‘暖手宝’。”

  ——来自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的自述

  文物简介: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现藏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博物馆,这是迄今发现的唐代香囊存世品中最大的一枚。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一般挂于房间或车上,主要是熏香及礼仪作用,也产生热量,冬季有取暖的功效。

 

  ◆《快雪时晴图》

图片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奇峰寒林,白雪皑皑,山下客舍三两间,山中红日横生一带红霞……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古人把雪描摹在画中。通过我,带后世的人们看看当年雪后初晴的山中美景。”

  ——来自《快雪时晴图》的自述

  文物简介:

  《快雪时晴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一幅山水画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快雪时晴图》描绘了雪霁后的山中之景,其中除一轮寒冬红日外,全以墨色画成。高山上留有积雪,天边处有一轮红日,横带一抹红霞,生动表现出雪后初晴的景象。

 

  ◆青花松竹梅瓶

图片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松,四季常青,坚韧不屈;竹,经冬不凋,谦逊虚心;梅,凌寒留香,冰清玉洁。寒冬时节,多数草木都已凋零或者蛰伏,而凌霜傲雪的‘岁寒三友’,既象征着君子品格的坚贞,也蕴含着春的希望。因此,我身上的松竹梅纹饰,自古以来广泛应用在瓷器上,传递着清新雅致的审美风格。”

  ——来自青花松竹梅瓶的自述

  文物简介:

  青花松竹梅瓶现藏于山东博物馆。小直口,器肩丰满圆润,上腹微鼓,下腹内收。该瓶青花设色淡雅,瓶腹绘松、竹、梅“岁寒三友”,主体纹饰与辅助纹饰和谐得体,造型古朴庄重,瓷质细腻,整体更显雍容大气。此瓶描绘的松竹梅图案,整体笔法洒脱写意,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扫雪貂皮行裳

图片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现在的人们冬日出游,有保暖的羽绒服和方便的‘暖宝宝’,而我是清代人们在冬天狩猎、游玩时的保暖‘神器’。穿着时,用上面的两条长带系在腰间,看似围裙的下摆,其实中间开裾有裆,每片衣裾里侧各有带子,可以系在腿上,既御寒又耐磨哦。”

  ——来自扫雪貂皮行裳的自述

  文物简介:

  扫雪貂皮行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行裳式如围裙,裾前开,腰栏前饰暗兜左右各一。内饰月白色素纺丝绸里,里钉蓝色丝织人字绦带,缀铜鎏金光素扣二。这件行裳以扫雪貂皮为之,毛锋茂密,皮质柔软,拼接均匀,是冬季行围打猎时实用的服装。

 

  ◆《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图片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堆雪人是大家的儿时记忆,古代小孩也有着相似的乐趣。不过,就像我所描绘的那样,他们堆的可是狮子。大雪初霁,松柏枝头还盖着一层未化的白雪,画中人物在宫苑里休闲、赏雪、玩耍,或神态安然,或兴高采烈,呈现着一派冬季节日的景象。”

  ——来自《弘历雪景行乐图》轴的自述

  文物简介:

  《弘历雪景行乐图》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了清代乾隆皇帝与众人新年在宫苑赏雪的情景。从技法上分析,图中人物由郎世宁绘制,而屋宇、树石背景则为中国画家补画,这使得海西画法的写实画风与逼真的效果直接体现在画面上,而在审美情调与营造意境上又不背离中国的传统习惯,因而此幅虽为众多中西画家的合作,却不显丝毫生硬牵强,反映出宫廷建筑画“中西合璧”的新画风。

 

  ◆木冰鞋

图片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滑冰,又称‘冰嬉’,是我国北方盛行的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冬季运动。想要滑出彩,当然少不了一双好的滑冰鞋。别看我设计简易,但在我的帮助下,可以让清代的冰上滑行选手‘步逾疾焉’。”

  ——来自木冰鞋的自述

  文物简介:

  木冰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冰鞋前头有高高的凤头,凤头部分近乎直角弯曲向上,凤头内侧的设计,使冰刀固定得更加牢靠,同时使凤头更加不易变形。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李春鹏 统筹:唐颖、储佩君 文案/制作:李飞、孔繁鑫、曾震宇 设计:杜丹

  联合出品:光明网、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

 

  往期回顾

  踏上雪板去打猎吧!

  盛满炭火的青铜碳炉是战国冬日的浪漫

  汉朝的“分格火锅”,太讲究了!

  来自唐代的“暖手宝”,真香!

  跟着这幅图,“去”元代的山中“赏雪”

  一瓶能赏“岁寒三友”,一起看看吧

  冬季骑马怎么御寒?古人自有“暖宝宝”

  走进画中,同古人欢度雪后年节

  这双“滑冰鞋”,材质居然是……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