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县文昌宫红军长征陈列馆内,保存着一件座钟,被贞丰县百姓亲切称为“红军钟”。这件座钟,见证了一段红军与贞丰人马良辅一家的军民鱼水情。
1935年4月19日晚,家住贞丰县城的马良辅赶完乡场回到家里,看到除了奶奶,家里还有一个陌生的年轻人。
此人20岁左右,中等身材,胖胖的脸蛋,头发很长,青布上装,灰布下装,脚穿线耳草鞋,身旁靠着一支步枪,条桌上还放有一副子弹带和一个由旧灰毡捆成的包袱(背包)。年轻人坐在马良辅家的小条桌上,正低着头用一小块布沾水擦洗脚上的水泡。
因马良辅给红军带过路,他猜测这个人是红军。
马良辅走进灶房问奶奶:“这个红军,怎么一个人到我们家来了呢?”
奶奶说:“他们的‘粮子’(队伍)扎在饶大太爷家,那里住不下,他就住在我们家,贾裁缝家还住着两个,和贾长贵(贾裁缝的独儿,十八岁)好得很。”
吃饭时,马良辅去招呼红军来吃饭。那位红军说:“莫卡。”(表示不要客气)马良辅说:“不要客气,出门人哪点碰到哪点吃。”红军又说:“莫过子卡,有条面。”(意思为:不要客气,拒绝他们的好意,表示自己有吃的)于是马良辅一家三人就先吃了。
然而,那红军吃的是冷包谷饭。马良辅奶奶再三劝说,他才同意帮他热饭,又拈咸菜给他下饭。晚上,安排红军与马良辅同床睡,他也不同意,反复说:“谢谢!”自己抬小条桌靠近篱笆就休息了。
红军在马良辅家住了两夜,第三天与部队一起出发了。临走时,那红军给马良辅奶奶一个银元作为报酬,奶奶不肯收。红军沉默片刻后,放下背包,取出一架座钟,双手捧着送给马良辅奶奶说:“请收下做个纪念吧!”马良辅奶奶只得叫马良辅接过来藏好。并连声地说:“谢谢红军!谢谢红军!”红军战士很激动,并连声地说:“莫!莫……”满脸笑容,招手而别。
马良辅将这架钟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时举行庆祝活动,也把这座钟作为革命历史文物展出。
这架红军钟由帽、身、座和脚四部分组成,呈长方体。此钟通高290毫米;钟帽长370毫米,宽130毫米,高28毫米;钟身长320毫米,宽110毫米,高165毫米;计时表呈圆形,镶嵌在钟身正中央,直径140毫米,指针为铁质,时针长45毫米,分针长60毫米(秒针已遗落);钟座长380毫米,宽135毫米,高70毫米;钟脚高20毫米,前两只为铜质狮脚,后两只为角铁质。钟面下方边缘印有英文字母“MADEinU·S·A BYWATERBURY.C-COCKCO”,钟身两侧和钟座正前面都镶有铜质花状图案。
(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朝敏 实习记者 王国珍 图/贞丰县红军长征陈列馆提供)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多彩贵州的“红色家底”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