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陵水黎族自治县生态环境局获悉,冬季到来,大量过冬候鸟到访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过冬水鸟的光临,得益于陵水持续推动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目前已累计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0240亩,其中种植红树林面积为6301.65亩。
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不断迎来到此过冬的鹭鸟。杨松 摄
据悉,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海域面积465.70公顷,是国内罕见的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为一体的潟湖海岸,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陵水红树林湿地公园自设立以来,坚持以保护和恢复潟湖生态系统及生物栖息地为核心,打造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和湿地生态文化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陵水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园内130公顷重建区和红树多品种特色科普宣教区均已完成修复。
湿地公园设立以来,陵水大力推进黎安、新村两个潟湖环境整治工作,累计退塘近667公顷,实施退塘还林还湿生态修复工作,因地制宜地促进红树林湿地的修复及海草的保护。陵水结合潟湖湿地整治与修复,深化运用生态补偿机制,在沿海地区凡规划为红树林保护区、海草特别保护区和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区域,对占用农民发展产业地的,均给予当地农户政策扶持式的生态补偿。
“在修复实践中,陵水尝试性地对生态修复区域的集体土地实施生态补偿,且补偿标准逐步提升、连续补偿20年,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生态修复腾空间。”陵水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依法补偿、引导深海养殖、岸上就业、休闲渔业等工作,让农民得实惠,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截至目前,在生态补偿的合理、合法、合规引导下,陵水在原生503亩红树林面积的基础上,按照“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原则,精准施策,持续推进,累计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0240亩,其中种植红树林面积为6301.65亩。
红树林的储碳、固碳功能是其发挥生态价值的重要功能之一。为转化湿地建设成果、释放生态碳汇能力,早在湿地红树林建设之初,陵水就将其作为海南省重要的碳汇林示范基地进行打造,通过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设立“陵水红树林湿地碳汇项目”,连续5年种植2882亩(192.2公顷)红树林作为首批碳汇产品交易试点,将红树林变身为“金树林”,助力碳中和生态价值目标实现。
来源:南海网
编辑:黄国梁
审核:殷礼嘉 龙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