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极越和小米:才知道同为造车新势力,差距有多大

近日,极越汽车陷入“原地解散”风波。

在最新发布的情况说明中,极越汽车对公司经营状况、车辆服务保障、新车交付进展、供应商合作四方面问题进行了回应。但是所谓的创业的2.0阶段,显然不能回应网友、车主、供应商消费者的质疑,极越汽车目前是四面楚歌。

今日早间,多位极越汽车员工在公司总部办公室要求极越CEO夏一平补缴社保、医保和公积金缴齐、今年12月工资、离职赔偿等。

图片

随后,徐继业在朋友圈发文回应关切。徐继业称:“没钱了。没钱了需要找钱,找钱需要活着,因此活着最重要,活着才有希望。”

其实极越汽车今年的销量还可以,比去年要强多了,今年11月,极越汽车交付量为2485台,环比下降20%。今年前11个月累计交付超过1.4万台车。但是很显然,这样的销量是无法覆盖造车成本的。

图片

极越汽车的股东有两家,吉利汽车和百度公司,都是各自行业内的巨头,所以很多车主信任极越汽车,就是因为这两家股东,但是为什么背靠这两个大树,极越汽车还是倒下了?

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合作造车,很容易产生话语权的争夺,产生扯皮和冲突。比如说,极越汽车当时还没改名的时候,百度汽车是大股东,它的股份是55%,吉利是45%,但是随后因为造车资质,合作双方的分歧,集度更名为极越,吉利持股比例上升至56%,后期,吉利汽车的股权又上升到了65%,百度持股35%。

图片

在股权变更的时候,极越汽车内部,百度和吉利汽车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好揣测,但是,有一个问题大家都能想到,百度和吉利,谁更需要极越汽车?百度和吉利,在极越汽车之中谁的话语权更大?吉利旗下造车新势力众多,极越汽车的优先级未必有多高,而百度汽车虽然将极越汽车作为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要载体,但是百度汽车这家公司的一贯作风大家也知道,不多说了,懂得自然懂。

所以,看似两家巨头强强联手,但是所实现的效果反而是1+1<2,而且很可能出现,两个巨头谈崩了,这家新公司就倒闭的情况,这个结论适合其他强强联手的造车新势力。即使它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子品牌,但是谁能保证,为了财报数据,为了市盈率,这个项目这个公司会不会被砍掉,或者两大股东发生分歧,导致这家新势力遭殃了?

图片

其实相比之下,同为造车新势力,小米汽车要靠谱得多,这里不是踩一捧一,而是从小米造手机、进入家电行业一步步走来,小米确实是走得很稳。

2021年3月30日,小米发布公告,正式官宣要造车。那小米其实有很多种方法造车,拉一个行业内的公司,大家合资,你出技术,我出资金,也可以独立成立一家公司,拉投资,做PPT,讲故事,说梦想,但是小米汽车都没有这么做。

图片

小米汽车是小米的全资子公司,首期投入100亿元,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金,在发布会上,雷军直言,小米已经不再是10年前小米,现在的小米有1080亿元现金余额,公司“亏得起”!但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也并非“拍脑袋决策”。你从这两家公司的做法,就可以看出差距来。

图片


图片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在买车的时候,我的建议就是大厂嫡系首先考虑,优先级最高,什么叫大厂嫡系呢?传统车企大厂的全资,或者接近全资的子公司,经营状况好的,销量高的,排在第一,像小米汽车这样资金充足,母公司实力很强的全资子公司,也可以买,最怕的就是那种,四处拉融资的并且经营状况不好的,或者两大巨头一拍脑门合伙的,风险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