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强基固本提质效 行稳致远促发展 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闻发布会,枣庄市政府副市长刘吉忠作新闻发布。
刘吉忠介绍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坚持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出发点,把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来抓,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可及、质优价廉、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枣庄市相关工作经验做法先后5次在全省综合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中部片区调度会在枣庄市召开,相关工作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典型案例》。
——坚持高位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健全。枣庄市把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和惠民实事项目予以重点推进。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健康枣庄建设“十大行动”的意见》等政策文件。2023年、2024年将基层医疗机构一类保障率、村卫生室建设提升先后纳入市对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今年枣庄市出台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可以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形成了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县域层面,滕州市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试点县,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深入推动县域医疗资源共享,着力补齐镇村医疗服务短板,分级诊疗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镇级层面,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镇卫生院大提升行动”,聚力推动镇卫生院整体水平提升和特色专科发展。
村级层面,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全省创新性出台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以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服务能力、规范管理、运行保障提升“五大工程”为重点任务和奋斗目标的“总蓝图”,成立由编办、财政、人社、卫健、医保等1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指挥部,把村卫生室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全市乡村医疗卫生整体水平提升吹响了“冲锋号”。
——强化要素保障,乡村医疗卫生基础配套愈加完善。村级网底持续兜牢。投入7000余万元用于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建设样板村卫生室153个、帮扶薄弱村卫生室65个、新建中医阁232个,村卫生室升级后面积平均增加40平方米,全部建有卫生厕所,增配起背式观察床、壁挂式全科诊断仪等设备2000余台,20%以上的村卫生室实现“五有三提升”。在省内率先全市域部署“智医助理”系统,电子病历规范率从去年不足20%提升至98%,辅诊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全市村卫生室诊疗人次、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均增长30%以上,基层群众就近就医更加便捷、更有保障。
镇级节点不断壮大。按照“扶持一批薄弱卫生院,建强一批高水平卫生院”的思路,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5家、特色专科卫生院10家、中医特色卫生院6家,19家镇卫生院配置CT等大型设备,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社区医院,实现社区医院区(市)全覆盖。不断织密基层医疗服务网络,65个镇街根据规划全部设置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其中43%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创建,“两院一体”机构达到23家,占全市镇卫生院总数的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安宁疗护服务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壮大人才队伍,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质效加速提升。坚持把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做好人才“招”“育”“帮”“留”。
拓宽“招”的渠道。积极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招乡管村用”机制,招聘21人到村卫生室工作。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录大学生乡医11名,占全省招录人数的近一半。培养公费医学生201名,毕业后全部安排到基层工作。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到55%,与年初相比提高5个百分点。
丰富“育”的途径。组织实施“千医培训”,加强乡村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置能力,累计培训469场次、1.2万余人次,选派327人到上级医院学习实践,目前所有村卫生室均可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4类6项以上。
加大“帮”的力度。扎实开展“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健全城市医院帮扶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帮扶镇卫生院、镇卫生院帮扶村卫生室的三级帮扶机制,下沉医护人员460余名,通过培训带教、巡诊义诊、健康宣教等方式,累计巡回诊疗服务35万余人次。在村卫生室设立名医基层工作站156处,289名骨干医师定期到村卫生室坐诊授课,累计带教乡村医生1115名,服务群众7.4万余人次。
完善“留”的机制。积极开展离岗乡医返聘工作,累计返聘60余名。严格执行乡医岗位补贴和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投入近200万元为全市村卫生室全覆盖购买医疗责任险,切实让乡医有盼头、无后忧。
(大众新闻记者 李子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