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听!来自乌拉特草原的天籁之声

图片


音符里的非遗




给耳朵一场盛宴


在巴彦淖尔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它们宛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历史的光芒;它们记录着历史,见证着人民智慧和劳动成果。


这里的人民淳朴热情,至今保留着许多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爬山调乌拉特民歌深受人们喜爱,它们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展现着无与伦比的韵味与独特魅力。



乌拉特民歌:

来自草原的天籁之声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乌拉特民歌《鸿雁》悠扬的旋律,触碰过许多人心中的柔软与美好。


乌拉特民歌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有长、短调之分,演唱讲究仪式感和程式化,曲调悠扬大气,充满神圣感,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乌拉特中旗,有这样一位乌拉特民歌传承人,她不仅创作出许多优美的乌拉特民歌,更致力于乌拉特民歌艺术的传承,直接或间接传授弟子近千人。她就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乌拉特民歌传承人乌云其其格。


图片

乌云其其格(左三)在演唱乌拉特民歌


图片

乌云其其格在演唱乌拉特民歌


1966年,乌云其其格出生在乌拉特中旗一个民间音乐世家,从7岁便开始学习乌拉特民歌。“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后,我都会跟着奶奶和母亲学习唱歌,那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乌云其其格笑着对记者说,“我奶奶唱歌非常好听,村里谁家办比较隆重的活动,都会邀请奶奶、父母和我过去唱歌助兴。”


童年时都是奶奶和母亲教乌云其其格唱乌拉特民歌,但传统唱法对嗓子伤害比较大,于是,乌云其其格于1978年拜斯仁吉德为师。“学习科学的唱法,可以很好地保护声带。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乌拉特民歌的独特魅力,越发对它着迷。”乌云其其格说。在近二十年的学习过程中,乌云其其格得到了斯仁吉德的真传,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斯仁吉德的演唱技艺和曲目,其中《雄伟的北京城》《达拉海降生的马驹》《永恒的蓝天》等,都是濒临失传的传统民歌。从1987年开始,乌云其其格随斯仁吉德深入牧区与民间艺人采风演唱,并在当地电台进行录音。通过多年的实践活动,乌云其其格对乌拉特民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图片

乌云其其格演唱的新曲《北飞的鸿雁》


谈起自己第一次登台演出的经历,乌云其其格说:“我当时非常紧张,没有表情,也没有表演。所以我后来在舞台上演唱很注重表演,我也教授我的学生如何进行表演,提升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


乌拉特民歌蕴含着不同时代乌拉特草原的社会民情、经济生活、文学艺术等信息,是承载乌拉特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乌拉特民歌,2005年,乌云其其格组织成立了乌拉特民歌协会,通过演出、比赛、培训等,与民间艺人和乌拉特民歌爱好者相互交流、切磋技艺,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乌拉特民歌的认识和喜爱。


多年来,乌云其其格深入乌拉特中旗牧区各苏木探访民间老艺人,并协助乌拉特中旗文体广电局整理出版了《乌拉特民歌》,共收录了500多首乌拉特民歌。


图片

乌云其其格(右四)在与学员交流


民歌的根在民间,情结在民众。从乌拉特草原出发踏上更大的舞台,乌云其其格将乌拉特民歌传向更广阔的天地。“乌拉特民歌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乌拉特民歌传唱人,今后我将继续传承好非遗文化,唱好乌拉特民歌,讲好中国故事。”乌云其其格信心满满地说。




文字、图片:记者 刘蓓尧
视频:记者 陶飞 石乐
封面图:记者 刘昕和
编辑:陈龙 校对:贺诗宇 希吉乐
审核:田昌
监审:王剑
终审: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