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一些照片背后有日期,有手写的笔记,甚至还有血迹。那是一个个曾遭受苦难的个体故事。”今年6月起,一个名为“松杰的朋友们”的社交账号发布多个视频,讲述了有关法国青年马库斯·德雷特斯(Marcus Detrez)的家族和一批日本侵华战争照片的故事,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
马库斯今年26岁,是一名教师。11月29日,他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生活,亲历了日本蓄意制造的侵华战争,并用相机记录下了许多触目惊心的日军暴行。他称,希望能将这些照片捐赠给中国,目前已与大使馆取得了联系,并将相关证明材料交给了大使馆。
12月11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该馆已知悉马库斯的捐赠意愿,不过具体鉴定及捐赠工作,还需等大使馆及外事部门按流程处理后才能进一步推进。在此之前,淞沪会战纪念馆工作人员也向南都记者证实,马库斯等人曾与该馆联系,并通过线上发来几张照片。
马库斯向南都记者展示照片。
“被藏起来”的照片
马库斯告诉南都记者,起初他并不知道这些照片的存在。
“它们被藏了起来”,马库斯说,直到大约四、五年前,一次他在父母的车库里找东西的时候,才无意间在架子上发现了一个被塑料薄膜包裹得很好的盒子,里面有上百张黑白照片。经过询问,他从母亲那里得知,这些照片是外祖父留下的。
意外找到外祖父的东西,让马库斯很是欣喜,但其中的内容却使他心情复杂。据马库斯的描述,那170多张照片所记录的,既有战争爆发前的平静岁月,也有战争开始后的触目惊心,宛如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种反差给他带来了很大触动。
“我的外祖父在20世纪30年代去了中国,先是担任政府雇员,随后作为一名企业家留在上海。”马库斯告诉南都记者,外祖父是一个风趣的人,会说中文,因此能和中国同事们打成一片,他在那里最好的朋友也是中国人。
马库斯的外祖父(左二)与外祖母(右二)在上海结婚。受访者供图
马库斯告诉南都记者,初到中国的几年里,外祖父拍摄的照片中不乏温馨的家庭生活:“他和我的外祖母在上海结婚,他们的孩子们和中国孩子们一起在当地学校上学,他们还在中国拍过全家福……”
然而,一切都随着日军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库斯向南都记者展示部分照片时介绍说,这一时期他的外祖父用镜头记录了战争中最残酷的一面——轰炸过后的残垣断壁、被遗弃街头或江中的尸体、在废墟上清理的人们……有些照片中的主角甚至是曾与外祖父相熟的朋友。同时,日军却在国际上粉饰太平,将对城市的蓄意轰炸称作“意外”。
希望亲身到中国捐赠
采访中,马库斯告诉南都记者,他会讲一点中文,并且可以用中文阅读和写作。这得益于小时候母亲就将他送到华人学校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正因如此,他一直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库斯多方了解了许多与日本侵华战争相关的历史。
在深入探究这段历史后,他意识到,日军的罪行是中国历史上无法磨灭的血泪记忆,但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的史实,在西方世界却被普遍忽视。“那段历史在西方学校的教育中被抹去,因此很少有人熟悉,甚至一些历史老师都对此一无所知。”马库斯说。
发现外祖父留下的照片后,马库斯更清晰地感受到照片背后的那段历史。“一些照片背后有日期,有手写的笔记,甚至还有血迹。那是一个个曾遭受苦难的个体故事。”
“我希望激发大家的共鸣,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以免悲剧重演。”马库斯说,这也是他决定将与照片有关的故事分享出来,并希望将照片捐赠给中国的重要原因。
今年6月起,在身处中国的一名中国朋友和一名法国朋友的帮助下,马库斯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这些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这两位对中国更为熟悉的朋友,也开始帮助马库斯与多个纪念馆及外事部门联系,表达捐赠意愿。
马库斯及其朋友称,经过多方沟通,他们已经与大使馆取得了联系,并将相关证明材料交给了大使馆。
12月11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已知悉马库斯的捐赠意愿,不过具体鉴定及捐赠工作,还需等大使馆及外事部门按流程处理后才能进一步推进。
在此之前,淞沪会战纪念馆工作人员也告诉南都记者,马库斯等人曾与该馆联系过,并通过线上发来几张照片。
马库斯说,未来他希望能亲身前往中国捐赠照片。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