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上海有农村实行“围村收费”,引发热议,主要原因是外来车辆使用村庄内部道路需支付费用。
02然而,这一做法存在争议,如租客已支付房租和停车费,再向租客收费及收费标准界定不清。
03另一方面,围村收费可能给当地村民带来不便,降低通行效率,提升物流成本。
04贸然以村集体名义收费可能产生与村民争利的弊端,如收费导致乡村游客变少,影响村民收入。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一则关于上海有农村“围村收费”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发布者张女士表示,她在上海连民村租下民房和院子,月租金2000元,平时将车停在院子里。12月2日起,该村试行“封闭式”停车收费管理,村委会人员到她院子里要收1500元“停车费”,理由是她“走了我们(村)集体的道路了”。
近年来,“围村收费”现象在一些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其实已时有出现。它是一些村庄在常态化涌入大量外来车辆的大背景下,向外来者收取一定道路使用成本的尝试。客观上说,不少村庄内部道路系村民出资修建,向外部车辆收取一定费用用于道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这本身是站得住脚的。
但是,该做法背后涉及大量的边界处理和各种利益的平衡,必须慎重。首先,一些在农村租房的租客,本身向房东支付了房租和停车费,这里面或本身就隐含了对村庄内部道路的使用成本,据此再向租客收费,以及收费标准如何界定,难免存在争议。其次,一些“围村收费”行为还在客观上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不便。如有的连周边村民过路都要收费,这其实就打破了长期以来村民共享道路资源的一种习惯性做法,不仅人为制造了村与村之间的“割裂感”,还可能降低通行效率、提升物流成本,这与乡村总体上越来越开放的趋势,恰恰是相背离的。
再者,贸然以村集体名义“围村收费”,也可能产生与村民争利的弊端。如有的村民就抱怨,过往游客在村民的土地上停车,将会由村民本人收取一定的停车费,但现在村委会收取的停车费用并未明确声明分给村民,实际可能导致一些村民的利益受损。甚至,一些村民还担心,收费使得乡村游客变少,反倒直接影响一些经营乡村文旅的村民的收入。
由此可见,“围村收费”绝不是简单“把乡村围起来收过路费”的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它所带来的利益洗牌及对乡村原有社会生态的冲击,都不可不察。在道路所有权和管理权,以及收费标准、收费用途去向和如何避免带来负面影响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明确前,实在不宜操之过急、盲目跟进。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村庄搞“围村收费”时引入了市场化的运营企业,这或有助于提升收费、管理上的效率,但同时也意味着在村集体与村民、租客等之间引入了新的利益主体。这使得相关的利益博弈将更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或也标志着村庄道路的性质从之前的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变成了一种“经营性资源”,便有可能带来新的矛盾。如外来租客不仅可能要与房东、村委打交道,还需要和收费公司交涉,由此增加的复杂性和成本,恐怕也是对乡村“营商环境”的一种破坏,最终很可能弱化乡村对租客、创业者等的吸引力。这在多方鼓励村民对外出租闲置房屋,和市民下乡租房、创业的今天,值得警惕。
总之,“围村收费”必须要多一些利弊权衡和长远性的综合考量,不能成了乡村引入外部资源的障碍。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对此,在遵循村民自治的前提下,相关部门也可以给予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和合规性的把关,防止急功近利下的一哄而上。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