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柏林12月13日电 专访|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访约翰·拉贝曾外孙赖因哈特
新华社记者褚怡
国际友人约翰·拉贝曾外孙克里斯托夫·赖因哈特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不忘过去对于推动人道事业真正取得进步意义重大。
“当前,西方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反面例证,人们往往过于关注进步,而忽视了历史的教训。”他强调,要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受雇于西门子公司的约翰·拉贝同其他在华国际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庇护所。约翰·拉贝在华期间写下的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困难时不袖手旁观”是赖因哈特的家训。他说,拉贝曾在看似绝望的境地中开辟生的希望,这证明“即便是个人或微小的团体,在面对似乎不可逾越的难关时,也能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
赖因哈特认为,南京大屠杀的惨剧以及拉贝所留下的人道主义遗产并未受到西方社会应有重视。“与奥斯威辛集中营不同,南京的那段历史在欧洲从未成为舆论的焦点,拉贝在这里也不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说。
而在南京,情况截然不同。几十年来,约翰·拉贝这个名字代表着仁爱与勇气,在南京几乎无人不晓。
赖因哈特回想起自己2017年首次到访南京时的情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赖因哈特碰到一些家庭,他们带着出生不久的婴儿,在拉贝的巨大画像前合影。“他们的举动真切地反映出中国人民至今对拉贝依然怀着深厚而持久的爱与尊敬。”赖因哈特说。
同时,他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保存历史方面做出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无可比拟的。在这里,我真正理解了为何一个故事的伟大之处在于保持其原貌与真实性。”
赖因哈特说,在德国柏林,拉贝夫妇的安息之地,墓地的石匠曾向他透露有来自中国的游客不远万里专程前往凭吊。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说,“来看望我们的‘父亲’!”
赖因哈特说,这份跨越时空的情谊,不仅是对拉贝的怀念,更是对那段历史的铭记与尊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