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残疾人服装设计师杨萍成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 帮扶上百名心智障碍青年走出封闭世界
人物名片
杨 萍
年龄:62岁
身份:青岛市市北区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负责人
不丢下一个孩子,通过特长小组,发挥孩子们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快乐地活着!”
同沐阳光中心的孩子们在外教志愿者带领下上课。
她在6个月大时罹患小儿麻痹症,致使身体落下残疾,需要依靠轮椅行走;她是从业43年的服装设计师和服装结构师,服务青岛40多家外贸服装公司,被大家称为青岛“最牛”国际服装制版师;她也是全国首家具有公益性、庇护性、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等特点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机构——青岛市市北区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负责人,她就是杨萍。日前,在“讲好青岛故事 唱响时代赞歌”青岛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短剧、微电影、微视频展示暨颁奖仪式现场,杨萍登台分享了自己与48名心智障碍人士的故事。12月10日,记者走进同沐阳光中心,近距离了解“杨妈妈”和这群“星星的孩子”的故事。
/ 现场 /
“老园丁”们爱心助残
12月10日,在同沐阳光中心,青岛市老教育工作者协会市北区分会(以下简称市北区老教协分会)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挂牌成立。当天上午10时,同沐阳光中心和市北区老教协分会的爱心志愿者们齐聚一堂,举行了揭牌仪式,大家今后将心手相牵,共同开展助残活动。仪式上,杨萍分享了同沐阳光中心1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中心特殊的心智障碍青年现场带来了非洲手鼓、诗朗诵、手语表演等节目。市北区老教协分会向同沐阳光中心赠送了“同沐阳光,爱心家园”书画作品。
同沐阳光中心开设了绘画课。
“同沐阳光中心的40多名心智障碍者多为岛城特殊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在学龄阶段有学校庇护,毕业后又有幸遇上了‘杨妈妈’。杨萍以残助残,给了这群特殊的‘孩子’一个继续学习、历练生活技能的爱心家园,给他们撑起了一片天。”市北区老教协分会会长毕敏芳介绍,2017年,市北区老教协分会的爱心志愿者“老园丁”们了解到同沐阳光中心的情况后,积极投身助残之行。过去7年里,市北区老教协分会夕阳红支教团队志愿者们每周都会到同沐阳光中心开展助残活动,教授这里的心智障碍者朗诵、绘画、歌舞、健美操等,帮助他们学习各类知识和技能。“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经常一个抬腿、伸胳膊的动作就要教无数次,但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们成长得越来越好,我们看在眼里,心里特别开心。”毕敏芳表示,今后市北区老教协分会将继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好助残活动,助力同沐阳光爱心家园越来越好。
/ 探访 /
特殊的“孩子”最大50岁
同沐阳光中心目前集中安置了40多名有心智障碍的残疾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17岁。今年62岁的杨萍把他们统统看做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来到中心时间最短的仅有2个月,最长的已有10年。在初来时,他们大多都有着相同的性格特点,就是不愿与人交流,而在同沐阳光中心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逐渐打开心扉,变得活泼起来。由于说话、行动迟缓,他们被人们亲昵又心疼地称为“蜗牛”,而“杨妈妈”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蜗牛”妈妈。
12月10日记者走进同沐阳光中心时,中心的孩子们正整齐地围坐在桌前,专心致志地绘画。“蝴蝶的翅膀注意不要分开,头不要画得太大……”在志愿者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手拿画笔,一点点地学习修改、上色。
“老师,你看我画得好不好,需不需要再修改?”看到记者的到来,孩子们并没有感到陌生害怕,有的人还会主动询问交流互动,表现欲满满。“我们每周都会安排许多活动,周一绘画课、周二外教课,周三由退休老教师们来教朗诵和舞蹈,周四还有体育篮球课,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学习很多不同技能,丰富生活。每天接触不同的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社交技能,所以对于志愿者,很多孩子早已习惯,并不会怕生。”中心志愿者老师介绍道。
当天正逢周二,中午12点半,孩子们吃过午饭后,外教志愿者那文丽老师准时来到中心,开启每周一堂的英文课。“孩子们,首先让我们通过一首歌曲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在那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有序地排成几排,跟随着音乐互动起来。随后,那文丽现场向孩子们发起提问:“‘十三’和‘三十’的英文发音有什么不同?”在那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准确地发音回答,获得现场鼓励和掌声。在英文课堂上,既有中英文歌曲转换,也有各类不同形式的互动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英文名,无论是回答问题或者上前互动,孩子们都非常开心地积极参与。“孩子们最喜欢上英文课了,每次上课一个人都不缺,那老师总是会一遍遍教孩子们发音,大家都特别喜欢她。”中心的一位志愿者老师说道,“教完这堂课,那老师会回国休息一段时间,等到元旦后再回来,所以对这堂课孩子们特别珍惜。”
除了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外,中心还会安排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做手提包、剪线毛等简单手工活,锻炼他们眼与手的协调能力。“中心的孩子们多患有孤独症等心智障碍问题,在协调动手动脑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虽然没有健全的心智,但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技艺,通过劳动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杨萍介绍。
/ 人物 /
轮椅上的“时装女王”
每天看到同沐阳光中心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杨萍内心感触颇多,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她觉得能够给孩子们创造欢乐的成长环境,自己所做的一切就有意义。杨萍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尽管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却因身体原因未能实现“大学梦”。后来源于对服装设计的热爱,杨萍开始自学绘画和服装设计课程,踏上了服装设计之路,这一做就是43年。“从什么都不懂开始学,过程虽然辛苦,但我从没想过放弃。”杨萍说道。就这样,她一步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设计水准,逐渐赢得了业内认可。
后来,结婚生子后,杨萍继续钻研设计,并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杨萍服装店”,正式开启了创业之旅。然而就在她凭借手中的“金剪刀”让服装店生意逐渐红火起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她再次陷入了无助。2002年,杨萍的丈夫意外遭遇车祸,经过两天手术后在医院躺了3年,家里因治疗费用欠下30多万元债务。于是,要强的杨萍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那几年她从未在凌晨2点前睡过觉。“当时很多订单资料全是英文的,我就硬着头皮从头学,反正只要有订单,我就接。”杨萍说。
就这样,杨萍凭借着高度的专业能力获得了国外客户认可,因为设计打版经常一次性通过,在圈内被人称为“杨一过”。2003年,杨萍设计的套装在青岛国际时装周上获时尚类银奖,成为获奖者中唯一一名残疾人设计师。后来,杨萍创建了集产、销、研于一体的外贸服装公司,拥有了自己的雅时依服装样品技术中心,为青岛40多家外贸服装公司提供服务。
/ 讲述 /
成为48个孩子的“妈妈”
在企业一步步做大的同时,杨萍看到很多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尤其是残疾人士不能靠双手养活自己,这让她有了想要帮助残疾人群体的使命感。“我年轻时因为腿部残疾没能上大学、就业受阻,后来我就许下了一个心愿——当自己有能力有机会时,一定会毫无门槛地接纳残疾人就业。”2014年,在服装事业发展得蒸蒸日上时,她成立了青岛市第一家以安置智力、精神残疾人为主,具有公益性、庇护性、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等特点的社会服务机构——青岛市市北区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
“以前没有接触过孤独症群体,没想到他们的到来彻底打乱了我的工作节奏。”回忆起就业中心刚刚成立时的样子,杨萍仍历历在目,“记得第一天把这群孩子接过来的时候,他们在工厂里到处乱跑,乱扔剪刀和锥子,我没办法,只好让全体员工停工来看着他们。”杨萍说道,“由于无法及时完成订单,我失去了好多客户。最后花了半年时间,终于让孩子们能够安静下来。”
患有孤独症和智力低下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很难适应社会,先天能力不足成为他们就业路上的绊脚石。但如果常年待在家里,很多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会逐渐丧失。“当时我就想让这群孩子来我这里继续学习康复,甚至可以给他们在服装厂找份工作。”杨萍说道,同沐阳光中心从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学习技能、社交技能等方面全面地培训孩子们,小到学习系鞋带、擦桌子等日常琐事,她都会一遍遍地教给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她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中心有个女孩在妈妈去世后跑到我跟前说:杨妈妈,我以后没有妈妈了,我可不可以叫你‘妈妈’?听到这句话,我的眼泪当时就流下来了。从那以后,我多了一个女儿,并慢慢地成为48个孩子共同信任和依赖的‘杨妈妈’。”
/ 转变 /
带着残疾孩子“触碰”世界
起初,很多孩子来到中心,总是无法安静地坐下来。后来,杨萍想到可以带孩子们出门游玩学习,增长他们的见识,让他们在亲近自然中放松自我。“第一次出去游玩后,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表现得非常好,不再乱窜乱跑,甚至能回答我的问题。慢慢地,我们每周都会组织外出游玩,帮助孩子们成长。”2017年,在杨萍和多个公益组织的共同努力下,20多名残疾青年到北京旅游。“那次北京之旅我们前期筹备了3年,只因为一句不经意的‘去北京看升国旗’的承诺,被孩子们深深地记在了心里。”杨萍说,“去之前我考虑了很多,因为许多孩子说自己从没坐过动车,所以最终选择带孩子坐动车出游,还让一些没有去过北京的家长一同前去。虽然跟旅行团费用低些,但我还是决定不跟团,想让孩子们在这次北京之行中充分地获得知识,留下一辈子的记忆。”
“当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到国旗升起时,现场所有孩子变得非常安静,他们虽然不会表达,但一定把那一刻的情景记在了心里。”杨萍感慨道,这次北京之行让她感触极深,5天的行程中,孩子们成长了很多。“从北京回来的路上大家已经很累了,我以为孩子们会在车上睡觉,结果他们一路上高兴得又唱又说。回到青岛时已经是夜里10点了,他们仍旧非常兴奋。他们太渴望出去玩了,就像小鸟一样,想要伸手触碰这个世界,这次经历让他们终生难忘。”
坐动车去北京看故宫、爬长城、参观清华园,去内蒙古看大草原、骑马,去大学里参加一日军训,手拉手参加健步行……在杨萍的带领下,就业中心的孩子们完成了400多次人生中的“第一次”,这些经历也让孩子们的人生越来越丰富多彩。“每次带着他们出门游玩,总让我想起我年轻时也是这样,想要冲破阻碍去看更广阔的世界,所以更加理解他们的心情。只要有机会,我就经常带他们外出,通过游玩疗愈他们的内心,让他们看到不同的世界。”杨萍说道。
/ 亮点 /
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在同沐阳光中心,孩子们初来时大多有着相同的性格特点,就是不愿与人交流,而在中心生活一段时间,他们会逐渐打开心扉,变得活泼起来。
“他们也有想要努力实现的愿望,只是他们的愿望我们可能不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地去理解和包容他们。我觉得我能做的就是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才能,让他们的闪光点无限放大。”杨萍告诉记者,“我接手孩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长做心理疏导:上天给了你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并不比别人差,他的才能甚至超过了普通人,只是没被人们发现。我们需要去挖掘他的这种才能,让他更好地生存。”同沐阳光中心会根据孩子们的特长进行个案培养,目前有音乐小组、美术小组、配送小组、缝制小组、烘焙小组、掐丝珐琅工坊等。
杨萍介绍,同沐阳光中心的孩子中有位“数字天才”叫姜博文,能轻轻松松把圆周率背到200多位,随便告诉他一个日期,他就能准确地说出那天是星期几。中心引进艺术疗愈,经过特长培训,有3个孩子学会了弹钢琴,其中“钢琴小王子”刘畅从最初弹奏简单的小曲目,到现在能够弹奏十几首大段的钢琴曲,还会用英语流利地作自我介绍,多次受邀去上海参加慈善论坛。22个孩子组成的阳光艺术团已经能够演出两个多小时的节目,经常到养老院和社区用音乐给大家带来快乐,反哺社会。26个孩子学会画画,已经连续3年在青岛市图书馆举办画展。此外,中心还开设了空中英语课堂,有12个孩子可以用英语交流。
“不丢下一个孩子,通过特长小组,发挥孩子们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快乐地活着!”生活中,杨萍还会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养老院、去社区参加各种演出和义卖,锻炼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让他们用学到的技能反哺社会,让更多的人关心关注这个群体。
/ 未来 /
帮更多孤独症孩子“走出来”
因为有爱,所以阳光。一个微笑、一次拥抱、一句赞扬、一时牵手、一会陪伴、一起游戏、一堂讲座、一场义卖……这些都是给予心智障碍者最好的礼物。目前同沐阳光在册志愿者超过500人,年龄从8岁到80多岁,由来自国际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的各界爱心人士构成,每年6000多人次参加志愿服务,中心80%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先后帮助上百名心智障碍青年走出家门,帮扶引导辅助性就业。
“现在中心的孩子们除了每天做些简单的手工活外,还可以独自出门接送货。”杨萍自豪地说,只要告诉他们地址,他们会自己用手机进行定位导航。“我们的初心就是要打破就业壁垒,为这个群体提供平等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确保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得到公正对待,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杨萍说,“我的朋友们经常说我们中心把孩子们培养成了琴棋书画、多才多艺的阳光青年。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把我们的实践进行理论提升,成为可复制的模式,从而帮扶和引导更多孤独症孩子走出封闭的环境,以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融入社会。”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吴冰冰 摄影 江彩雯 视频拍摄/剪辑 记者 吴冰冰 江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