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3日),
是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7年前,
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
一本日记被悄悄写下,
记录下日军的暴行。
这本日记的主人,
是湖北武汉人程瑞芳。
84个日夜写下3万多字
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重要铁证
程瑞芳(1875—1969年),1924年2月,受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聘用担任舍监一职。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前夕,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园成了难民的主要避难所之一,难民源源不断地涌入校园,时年62岁的程瑞芳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学校、救济难民。在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的84个日夜里,程瑞芳用3万多字记录下南京城这段凄风苦雨的岁月,
使之成为揭露这场暴行的重要铁证。
《程瑞芳日记》。
白天,作为难民收容所负责人,程瑞芳和同伴们撑起一顶千疮百孔的保护伞;晚上,她用和着泪水的墨水写下一篇篇日记。
程瑞芳(右)帮助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难的妇女纺线谋生。
此刻,我们重读她的日记,
见证祖辈和同胞
流过的血、亲历的痛,
铭记历史,捍卫真相。
1937年12月13日,“真是凄惨,不知明天还要闹出什么事来呢!”
1937年12月14日,“今日来的人更多,都是安全区内逃来的,因日兵白日跑到他们家里抄钱、强奸。街上刺死的人不少,安全区内都是如此,外边更不少,没有人敢去,刺死的多半是青年男子。”
1937年12月17日,“现在是十二点钟,坐此写日记不能睡,因今晚尝过亡国奴的味道。”
1937年12月18日,“真不得了,这些(日本兵)猖狂极了,无所不为,要杀人就杀人,要奸就奸,不管老少。有一家母女二人,母亲有六十多岁,一连三个兵用过,女儿四十多岁,两个兵用过,都是寡居,简直没有人道。”
1937年12月20日, “(日本)宪兵还是将姑娘拖在院子里奸,不是人,是畜牲,不管什么地方。”
1937年12月22日,“在路上睡的死尸他也不要人看,有的路上只见死尸不见路,简直把中国人不当人。”
1937年12月26日,“他们(日军)真是贼,什么东西都拿去,现在南京一个空城了。太平路房子只有八九家没有烧,夫子庙都烧了,府东街烧了一半,陈明记的店也烧了,快要成一片焦土。”
1937年12月29日,“现在日兵清理街道,把死人埋下土或是烧,街上死人太多。”
1938年1月3日, “有的军人和百姓,他们用绳子捆牵到沟边,枪毙一个倒在沟里一个,一排一排的死,真可怜。”
1938年1月18日,“(日兵进来)不是看姑娘就是想东西,他们都是大盗。换一次兵来,百姓就要受一次罪,每日提心吊胆,不死也要气死。”
……
首部以中国人视角
记录下南京大屠杀的日记重见天日
2001年,尘封半个多世纪后,这本泛黄的日记终于被发现。
这是谁的日记?根据日记记载的内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工作人员找来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职员录》。“其中只有这个程瑞芳,当时60多岁,符合日记中的描述,也符合有文化并且相对安全的前提。”2003年的夏天,经江苏省公安厅笔迹鉴定中心进行笔迹鉴定,日记内页的笔迹确实是程瑞芳的。
2015年10月,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7家单位申报的11组《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11组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中,就包括身处国际安全区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日记。
《程瑞芳日记》。
《程瑞芳日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本参加安全区难民收容所管理工作的中方人员写的日记,是第一部由中国人以亲历、亲见、亲闻记录下南京大屠杀的日记。
程瑞芳不仅逐日记录下大屠杀期间见闻,日记内容也与此前发现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和《东史郎日记》相互印证,构成受害者、加害者以及第三方证言的完整链条,成为不可撼动的铁证,填补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中的一个空白。
字字泣血,句句垂泪。
民族之痛,永不敢忘!
(统筹|张颖 视频创意/制作| 刘岩 配音|陈静茹 视频素材来源| 央视新闻 整合| 余梦菲 朱晨颖 综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编辑:符樱】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