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特色文化街区的昨天今天明天”系列报道之——

石狮八卦街:千年商贸街变身“活态街区博物馆”

一条八卦街,半部石狮史。

石狮中心老城区的八卦街,是这座侨乡城市历史文化的核心承载地。从隋唐起,八卦街由驿道聚集成市,由市聚居成村落,发展到近现代,成为坐拥“九街十一巷”的繁华商贸中心,见证了石狮千年的发展轨迹。它不仅是商业脉络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交融的承载体,穿越岁月,书写着石狮独特的历史篇章。

2017年以来,随着八卦街保护提升工程的实施,八卦街一改公共配套设施不足、道路狭窄混行、活力下降的面貌,以焕新的环境,以及承载延续传统商贸与老石狮生活的功能,成为彰显石狮城市脉络与侨乡记忆的街区博物馆、传统技艺与创意潮流碰撞的展示体验街区、品质生活与文旅休闲深度融合的城市会客厅。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 胡彦明 通讯员 林育超 余清威 文/图(部分图片由八卦街保护提升工程工作指挥部提供)

图片

昨天

·石狮地名从这里起源·

八卦街,实质上不是一条街,而是由“九街十一巷”组成的街区。它兴起于隋唐、形成于宋元、崛起于明清、繁荣于民国、完善于当代。八卦街见证和代表了石狮的发展史,它不仅是石狮发祥地,也是石狮历史建筑、传统商贸、古早民俗、地道小吃等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活态物质载体。

由驿道聚成市 “九街十一巷”商贸繁荣

在1400多年前的隋朝,今凤里庵(旧称观音庵、观音宫)前有一条古驿道,是沿海通往泉州的必经官路。隋大业三年(607),人们在路旁建了一座观音亭,亭前有石狮子。起初,仅有几户居民于此设摊贩售。后来人口迁入、人群日多,形成村落。

宋元时期,观音宫至馆顶“驿馆”间小店铺不断出现,形成“观音亭顶街”。后来,店铺又向观音亭东南方发展,形成另一段“观音亭下街”。这两条街是石狮最古老的街道,共有六七十家店铺,形成最初的商业格局。这一时期,街道周边形成了小街道、小圩场。

进入明清时期,石狮沿海居民两次人口迁移至此,推动商品经济繁荣,八卦街所在地发展成为有九街、五围、七社、八券和十一条巷的小集镇,逐渐取代原本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成为辐射永宁、蚶江、祥芝等地的商贸枢纽。

清末民初,因旅外华侨的崛起和交通的发达,侨汇增加,石狮集镇得到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后,石狮华侨均怀着实业救国的宏愿,纷纷回乡投资实业、新建道路、发展商贸,建起大量商业骑楼,八卦街和石狮的商贸产业不仅门类更加全面,数量也迅速增长,成为繁荣的市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卦街进一步发展。随着市政建设的推动,街道设施不断完善。特色美食、山货海鲜、婚丧民俗、日用百货、服装鞋帽、五金家电等经营种类齐全,老百姓生活所需各类商品均可在街区内“一站式购齐”。街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烟火气息浓郁,每天都演绎着生活的美学。

纵横交错有街巷,把街区分隔呈九宫格形状,外来客商走入其中犹如进入迷宫,常会迷路。1947年,石狮工商界人士筹资在老街区十字路口建起一座西式钟楼,方便掌握和校对时间。在街区绕来绕去的客商总能见到钟楼,调侃犹如闯进“八卦阵”,久而久之,有了“八卦街”的说法。

遍布古建地标 见证重大历史时刻

八卦街街区不仅是商贸中心,也像是一个宗教博物馆、建筑大观园,遍布石狮起源与兴起的地标建筑和文化根源。

凤里庵前憨态可掬的隋代石狮子,雕工古朴、讨人喜爱,被认为是“石狮”地名的起源。当时,这里是晋南沿海人们沿古驿道去泉州郡城时必经此地。民众常相约在庵前的石狮子前会合。大家说话算数、约定俗成,“石狮”这个地名就此传开了,并为石狮人植下诚信的根基,熔铸形成了重信用善经商的传统。

图片古时一句“去石狮吗”便立下约定,也让这座城市因诚实守信而有了名字—石狮。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江夏侯周德兴巡察海防路过此地,精通堪舆的他发现观音宫正好坐落在“凤穴”之上,与西边小山岗的“狮穴”遥相呼应,他断言此地“狮舞凤翔,日后必昌”,从此观音宫就改为凤里庵。到了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永宁,沿海百姓迁入石狮,乡民利用凤里庵石狮子作为炮架,击毙倭寇首领,从此石狮子被视为保护神。狮子的智慧、勇敢、奋发成为石狮的一种精神,不断激励石狮人爱拼敢赢、创新奋进。

离凤里庵不远的石狮城隍庙被认为是石狮城兴起的标志。它建于清代康熙丁未年(1667),源自永宁城隍庙。清初,朝廷厉行迁界,以断绝沿海百姓对郑成功抗清活动的援助。永宁百姓内迁石狮时,城隍庙也随之迁来,族群信仰迁播促进了石狮城隍庙的振兴和街市的繁荣,还见证了“石狮分县”等重大历史事件。

图片片区内的城隍庙分香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菲律宾等,每逢城隍诞辰,许多华侨回乡参加城隍信俗活动,是侨台联系的重要纽带。

八卦街还有一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南邦寄重坊”,俗称“施琅坊”,是为纪念靖海侯施琅将军收复台湾而下旨于此处建造的。随着历史的变迁,这座牌坊与周围的民居相互融合,留存至今,牌坊正反面仍可看到“南邦寄重”“忠勇性成”等字样。

此外,八卦街片区镇中路西侧有一基督教石狮堂,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该教堂系当年英国长老会来石狮开荒布道、设教所建,是闽南一带较早的基督教堂,已有百余年历史。

1700米骑楼 满满家国情怀

八卦街街区的另一大特色,是其沿街有约500幢、总长约1700米的骑楼。这些骑楼建筑集中成片、规模较大,街长接近同时期建设、骑楼街长约2000米的泉州古城中山路。但两者的组织方式大有不同:泉州中山路的骑楼呈线性分布,贯通南北,而八卦街街区的骑楼呈网络状分布。

在清代,八卦街街道的宽度通常只有3米左右。1927至1933年,石狮华侨倡导投资拓宽旧街道,建新街道,至1949年前夕,石狮已初具商业街市规模。随着街道的拓宽,原沿街建筑拆除后建设了骑楼,西式材料与本土材料相结合,立面装饰大多有很强的南洋风格。华侨们还在街区集资或捐资兴建了迦南园、爱群小学、聚仁楼等,见证其宽厚仁德、热衷公益之心和满满的家国情怀。

今天

·保护提升 成就县域更新“省级样板”·

历史推移、岁月流转,八卦街尽管依然保持着繁荣的商业景象,但建筑危房增多、公共配套设施老化,内部道路狭窄、人车混行,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因为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不畅,街区的可进入性较差。居住与经商环境的退化导致了人口流失、业态低端化和活力衰退,片区改造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

直面一系列问题,2017年5月,石狮市委、市政府规划先行,启动八卦街保护提升规划。2018年3月,成立八卦街保护提升工程指挥部。2020年11月,召开征迁改造动员大会。2021年4月,编制完成《石狮市八卦街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策划生成了“一街四节点”和“一街五节点”的核心街区,形成八卦街核心区“一横一竖”主轴线。

图片城隍街保护提升前

图片城隍街保护提升后

遵循规划,八卦街保护提升逐步展开,渐进式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展现“见人、见物、见细节”的完整图景,使八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持为一个传统、理想的古早市集体验地。截至目前,一期“一街四节点”已进入尾声,良好的成效使得这里成为县域更新“省级样板”。

政府居民一起出资 实践“共同缔造”模式

政府出方案、搞施工、承担立面风貌改造费用,居民出资承担其余改造费用。八卦街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探索出了以居民和政府共同出资的“共同缔造”的实施模式。

“改造前,我们深入调查摸底,80%的居民和业主都希望保留产权,继续在八卦街经营与生活,而非被征收统一经营。”八卦街保护提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凤里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卢金宗介绍,根据民心所向,指挥部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探索政府与居民共同出资改造的“共同缔造”模式。

这一模式下,为确保街区风貌不走样,由政府负责方案设计与施工,明确主要建筑立面控制要求,并承担包括骑楼保护的修缮加固,骑楼等建筑拆掉后按规范建的立面装修费用。居民则按产权面积,承担除风貌保护外的建筑改造费用,结合住户需求制订个性化的修缮改造方案。这一模式,得到了居民业主的积极回应,实现了“皆大欢喜”。

单元划分按片改造 延续百年骑楼风貌

八卦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商业繁荣,其改造工程十分重视保护传承这些特色。为确保项目更为科学合理地实施,石狮市采取了“以街块为单元”整体整治的方式,“成熟一片、改造一片”。改造过程重点保护沿街连续的百年骑楼建筑风貌。后跨与街块内部的建筑,则主要保护传统风貌及传统风貌以上建筑,其他建筑结合沿街建筑进行统一设计、整体改造,使八卦街片区由现状线性街巷空间转变为“点、线、面”共存的网状空间。

改造分期进行。2020年起先行启动对城隍街、凤里庵入口广场和配套停车设施、城隍庙庙前广场及庙后空间、庄厝埕美食广场、马脚桥三角窗涉及沿街382间店面、195幢非沿街建筑的“一街四节点”进行改造,占地面积达66亩、建筑面积5.85万平方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造期间指挥部为商户寻找了市场过渡点,免租2年,改造后再一同回迁。

传统工艺保留风貌 “减法原则”做优景观

传统文化街区需要修旧如旧。八卦街改造中,石狮集聚老工匠,在修缮工艺、改造技术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着力灰塑、出砖入石等传统建造工艺的应用,凸显地方特色。在对各类老建筑的勘察和材料检测后,确保每一项修缮工作都具有科学依据,从而为后续的修缮工程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图片以“修旧如旧”原则堆灰塑恢复建筑风貌

改造前,街区内的主要地标建筑周边环境杂乱,无法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经过提升,石狮市重点保护了街巷格局肌理、道路空间尺度,采取“减法”策略,降低建筑密度与容积率,延续原“九街十一巷”的格局特色。这为地标建筑腾出了展示空间。在凤里庵入口广场节点,施琅坊恢复挪至凤里庵入口,作为街区迎宾大门,打造凤里庵入口广场和停车楼,恢复保留驿道走向及风貌特色,形成驿道文化景观带。同时,以凤里庵为视觉焦点展开,形成空间景观序列。在城隍庙节点,则将戏台后移,与城隍庙围合形成小广场,利用其空间形成文化休闲广场,打造传统文化展示+民俗活动+非遗传承+休闲服务+社区服务的综合文化展示节点。

图片凤里街保护提升前

图片凤里街保护提升后,诚信精神、闽南俗语等融入风貌展示,同时开展小吃节等活动聚集人气。

鲜有的增量是复建片区中心钟楼,形成八卦街文化标志,唤起片区历史记忆,为八卦街恢复了片区突出的地标性景观。

活力回归焕发新生 文旅商热力联动

经过数年的改造提升,八卦街迎来了全新面貌。今年9月底,八卦街举行亮灯仪式,同步举办第二届福狮文化节暨第三届八卦街文化节。焕新开放的街区,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保留完整的传统业态、洗去铅华的地标建筑,让大家惊喜连连。

图片见证石狮商贸繁荣的洪纯泰环球百货商场,是石狮人勇闯商海的缩影。

如今,由凤里庵入口走进八卦街,穿过施琅坊,两旁的骑楼风貌原汁原味,街区内外联系畅通便捷。穿行在整洁舒适的城隍街、糖房街、卖鱼街、人民路等街区道路,洪纯泰环球百货大楼一如当年刚落成的样貌矗立街头,凝固着奢华商场的记忆,也是石狮人勇闯商海的缩影;同心粿、缘顺发食品、丽枝蒜蓉枝、来旺良品堂、阿凸芋圆、牛肉羹……一家家老字号或回归或进驻,浓厚“烟火气”里,有石狮传承文化和非遗的努力,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串街走巷中寻找品味美食的乐趣。“冬吃菜头夏吃姜,免请医生免烧香”“讲诚信守契约”“一诺重千金”……沿街的招牌标识等,更彰显石狮城市精神与街区文化底蕴。

“入宽仁三日,即为宽仁人。”卢金宗介绍,八卦街主要传统街道所在的宽仁社区拥有82个姓氏,包容性极强。如今,保护提升后的八卦街,也以这种海纳百川的气象,招引业态进驻,欢迎游客体验。

2023年,以八卦街保护提升工程为核心的石狮市老城中心区城市更新,成为省级县域更新建设样板。

明天

·守护城市根脉 打造石狮名片·

传统街区的保护提升“要快又不能急”。继一期“一街四节点”接近圆满收官,当前,八卦街二期“一街五节点”的改造提升正在持续推进。

据悉,二期占地面积83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和平路保护提升、八卦街宋元海丝宴沉浸式体验馆、后花街片区提升改造和宝岛路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新华路保护提升等,涉及沿街店面269间、非沿街建筑70幢。

“一期主要彰显传统风貌和业态,二期将突出国潮现代。”卢金宗如此描述未来的改造蓝图,届时将利用片区内大量的南洋风格建筑和闽南古大厝,布置开设宋元海丝体验馆、石狮侨批馆、石狮商贸馆、石狮院士风采展示馆等,传承石狮的商业文化,释放新时代的创意与活力。

在此基础上,石狮市还将持续落实老字号和传统业态扶持政策,聚拢更多老字号,丰富和活化业态,让古街、古厝成为石狮老百姓留住记忆、留住乡愁的地方,也成为石狮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效载体。

图片改造提升后,八卦街片区围绕发展历史创作展出独具特色的街头雕塑小品。

以古早商贸市集传承地、城市文化休闲会客厅作为发展定位,改造提升后的八卦街街区,将分为八卦街传统市集文化体验区、后花都市文旅休闲片区等板块。在城隍街、糖房街、马脚桥等主要街道,人们可以深度体验八卦街传统市集文化;在和平路—后花街文化展示片区,将进行旅游、休闲、创意孵化;而宽仁社区,将成为体验石狮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感受居民自发性发展旅游服务和创意展示的好去处。

图片经过改造提升,八卦街日渐成为石狮新的文旅目的地。

未来的八卦街,既是城市的根,作为古早商贸市集传承地,传承并延续街区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也是城市品牌,作为城市文化休闲会客厅成为石狮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