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区10座桥梁、5座隧道、3座天桥全面“强身健骨”

年终岁末,保障市民出行再加“安全阀”。记者昨日获悉,由烟台市住建局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建设、烟台市市政养护中心施工的2024年市区桥梁、隧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收官,10座桥梁、5座隧道、3座天桥逐一补短板、强筋骨,以更“精神焕发”的姿态,迎接冬季降雪季节的考验。
图片
图片
保障东西通勤,大桥有了“动态心电图”
作为幸福区片直通开发区的“咽喉要道”,自2018年建成通车以来,车流汹涌已是夹河大桥的日常。作为全市唯一一座自锚式悬索桥,大桥主要受力构件是主缆和吊杆,通过吊杆拉住上部结构主梁来承受荷载,两大关键部位“健康”与否,事关行车安全。
大桥最关键的受力点吃不吃力、安不安全?如今,夹河大桥上新加装的索力传感器,如“小黑板”一般安装在两侧的吊杆上,可以实时传输吊杆索力数据。44根吊杆“隔一设一”安装了20个智能传感器。
通过这些“智能眼”,桥梁健康监测平台上就可以看到吊杆索力值的变化。吊杆索力值设置了阈值区间,当吊杆内钢丝出现断裂等紧急情况,报警中心就会自动报警。“这就好比给桥梁安上了‘动态心电图’,可以实施24小时监测,精准捕捉桥梁的动态。”市政养护中心桥涵养护所副所长吴学华介绍,如今,监控人员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就能实时查看夹河大桥的运行情况,每一个细微变化都逃不过智能传感器的“火眼金睛”。
旧貌换新颜,桥梁“医美”既坚固又亮丽
“传感器”让大桥有了24小时值班的家庭医生,但桥梁行车安全“打铁还需自身硬”。
位于滨海中路的辛安河桥、鱼鸟河桥、沁水河桥3座桥梁,因受海洋环境、盐雾以及海水冻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墩柱出现多向开裂、空鼓、钢筋锈蚀等问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急需对3座沿海桥梁墩柱进行加固处置。针对大桥特殊的地理位置,沁水河大桥桥墩加固采用玻纤套筒加固方式,不仅革新了传统的桥墩加固工艺,其加固结构层还具有更高的耐久性,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技术无需围堰,操作简单,工期短,避免后续频繁维修与养护,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在桥梁加固施工中尝试新工艺,不少历经风吹雨淋的桥梁就此焕发新活力。在凤凰山桥,桥梁防撞护栏全面更换,并重新涂刷黑黄色反光漆。“我们在防撞墙上使用的是新型反光漆,属于水性材料,具有憎水特性,防水性能比之前所用的材料更好,不褪色、抗氧化的同时,耐酸耐碱耐候性能也比较优异,经得起日积月累的考验。此外,漆面在混凝土表面的附着力也更强,轻易不会出现‘起皮’等情况。”项目现场负责人任鑫介绍。此外,还对桥梁破损的混凝土进行了清除和修补,进一步提升桥梁承载能力。
打通断点补短板,市民出行更通畅更安全
桥梁、隧道、天桥“强身健体”,出发点和落脚点,仍是行人行车的安全、通畅和舒适。
作为观海路与竹林路步行出行的“断点”,2002年建成通车后的樗岚桥,人行道慢行系统长期缺位,市民步行至此处只能被迫“人车混行”,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隐患。项目部着力解决钢梁结构吊装、桥面板浇筑等关键节点技术难题,科学组织施工,减少对市民生活和交通的干扰。桥梁主体建设于11月底完工,12月3日完成护栏安装后,正式为过往行人提供通行服务。焕然一新的樗岚桥,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市民的通行难题,还有效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交通状况,提高了出行安全性。
而在南大街振华购物中心天桥、亚细亚天桥、文化宫天桥上,新增设的室外自动扶梯外侧增加玻璃防护挡板,也让天桥的安全系数再度上升。“以前乘坐扶梯时,行人常常会与靠在自己旁边的其他人发生擦肩而过的情况,如果没有防护挡板,行人可能会不小心伸出手臂去保护自己,导致手臂被夹住。或者是提着行李箱的人无意中碰到了旁边的行人,也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安装了防护挡板后,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
此外,5座隧道修缮也已全面收官。记者了解到,魁星楼隧道、黄金顶隧道中,原有的7套防火布工艺卷帘门全部更换为甲级钢制复合防火卷帘门,安全性再度得到提升;采取高压注浆堵漏方法对魁星楼隧道、璜山隧道、南山隧道内伸缩缝进行防水维修300米,完成防水维修后的隧道壁渗水将明显降低,有效降低大雪后冰凌的产生。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通讯员 刘广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