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卫星互联网2025年投资展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图片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卫星互联网具备覆盖范围广、跨洲际通信时延低、支持大规模灵活通信、建设成本低、可用于应急等特殊场景的优点。
商业航天领域催化剂频出。政策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火箭发射端,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已经正式竣工,这标志着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形成发射能力过程中取得了关键进展;位于宁波象山的中国第五座航天发射场建设有序推进。企业端,国央企集团加速布局商业航天,卫星制造端与火箭发射端加速补齐短板,航天科技集团于今年9月分别成立了商业卫星公司与商业火箭公司。随着我国商业主体性确定,行业整体有望加速发展。同时,随着供应链的变革,由传统军工供应链体系转向商业与民营市场,成本与效率有望大幅提升。产品端,在刚结束的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上,嫦娥六号探测器、鹊桥二号卫星、重型运载火箭等重磅展出,可重复运载火箭、8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等与公众见面,展现了航天重大工程任务和可重复使用火箭领域取得的进展和突破。
展望2025年,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有哪些投资机遇?中信建投证券军工及新材料团队、通信团队推出【卫星互联网2025年投资展望】:
01 国防军工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报告:建体系+补短板,迈入结构性增长新周期
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军民市场空间广阔,产业建设亟待提速
卫星通信技术是利用人造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无线电波发射和接收的技术,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卫星互联网指的是基于卫星星座实现的全球无缝连接互联网。
图片
相比于地面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具备覆盖范围广、跨洲际通信时延低、支持大规模灵活通信、建设成本低、可用于应急等特殊场景的优点。但其系统容量较小,无法满足高人口密度区域的并发通信需求,而且在频谱效率、峰值速率、网络时延方面也不如5G,尚无法达到5G通信的性能要求。经过三次发展浪潮,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互补融合”的定位逐渐清晰。
图片
卫星互联网与5G融合发展,星地融合网络是未来6G网络的关键支柱。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提出了中继到站、小区回传、动中通、混合多播 4 种卫星互联网与 5G 融合应用场景,5G卫星主要面向eMBB-s(增强移动宽带)、mMTC-s(海量机器类通信)、HRC-s(高可靠通信)。根据IMT-2030(6G)推进组的《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6G将具备泛在互联、普惠智能、多维感知、全域覆盖、绿色低碳、内生安全等典型特征,星地融合是实现泛在互联和全域覆盖的关键。
图片
卫星互联网在军民用领域应用广泛,市场空间广阔。不同场景下的宽带服务是卫星互联网主要的应用方向之一,其还将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能够避免气候或者地面基础设施被摧毁等因素影响通信的质量,且自身抗毁伤能力强,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根据观知海内信息网,预计2023年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356.18亿元,2025年达到446.92亿元,2021-2025年CAGR达到11.18%。
图片
卫星频轨资源稀缺,我国建设卫星互联网刻不容缓
低轨卫星的频率和轨道资源日益稀缺,遵循“先登先占”原则,多个航天强国已经向ITU申报了巨大规模的星座计划。美国已占用低轨卫星通信的黄金频段 (Ku频段),我国申请的频段分布在 Ka 和 V 频段上,虽频率更高、可用频段更大,但雨衰更大,对信号接收器要求更高。地球GEO轨道只有一条,近地轨道共可容纳约 10 万颗卫星,2029 年预计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约 5.7 万颗卫星,同时低轨卫星主要采用的 Ku 及 Ka 通信频段资源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空间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将更加稀缺,轨道和频谱成为各国加紧布局以期获得先发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
图片
2024年美国SpaceX火箭发射端持续发力,星舰成功试飞、新一代猛禽3发动机面世。可重复使用、大推力火箭技术将成为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快速部署的关键。11月19日,SpaceX的星舰(Starship)重型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第六次试飞,显示了SpaceX在重型火箭技术领域的重要进展。这一成功不仅验证了星舰的轨道降轨点火能力,也为未来轨道飞行任务提供了关键技术验证。星舰与超级重型(Super Heavy)发射系统的组合是历史上最强大的火箭。星舰本身高约165英尺(约50米),直径约30英尺(约9米)。完全堆叠在超级重型助推器上时,星舰的高度达到397英尺(约120米);星舰的设计目标是在可重复使用的基础上,向低地球轨道(LEO)运送超过100公吨的有效载荷。利用轨道加油,星舰能够向地球、地月空间和行星际轨迹运送前所未有的有效载荷质量。
我国低轨卫星通信起步相对较晚,发展卫星互联网面临国际频率轨道资源申报相对落后、业务开展需要统筹、产业生态有待优化等问题,与国际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占频保轨”任务艰巨。2020年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国家新基建的范畴,国家对于卫星互联网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统筹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投资价值逐渐凸显。我国集中国家力量,整合与统筹“低轨星座计划”,星网计划、垣信G60星链、鸿鹄三号等巨型星座有序推进,关键技术持续突破,正式组网进入倒计时。今年8月和10月,千帆极轨01组和02组卫星成功发射入轨道,“千帆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36颗,预计到2030年底,将完成超1.2万颗卫星的组网。
图片
国际形势倒逼,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有望全面提速。自2020年以来,全球火箭发射次数连续三年创下新高,全球航天活动显著增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在通信卫星领域,我国低轨卫星的建设相对滞后于高轨高通量卫星。天通一号卫星是我国成熟的GEO卫星星座,已被各行业广泛应用。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2023年超800亿元,或将持续保持高速扩展,预计2024-2029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5%,2029年我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左右。
图片
预计未来,我国卫星制造产业的需求集中在新型卫星互联网星座构建及对传统卫星的更新。卫星互联网产业上游制造是卫星应用产业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应用产业拓展市场的关键基础。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叠加传统导航、遥感等卫星应用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构成了核心增长力。
手机直连卫星服务为卫星互联网商业重要领域,华为、美国SpaceX等国内外巨头加速布局。华为应用卫星通信,手机直连卫星成标配。4月19日,华为Pura70上市开售,此次华为Pura 70系列共有4个版本,除基础版外,其他三版均带有卫星通信功能,采用北斗卫星+天通卫星通信方式。其中,北斗卫星消息支持发送或接收卫星消息,消息可自由编辑,更可发送图片消息。天通卫星通信可拨打和接听卫星电话还可自由编辑卫星消息。去年9月,华为首次推出具备手机直连卫星功能的mate60系列;同年10月,美国SpaceX在星链(Starlink)官网也推出了星链直连手机业务介绍。
从产业链分析,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端)率先发力,总装传统航天国央企为主力地位,部组件民企深度参与。产业链上游(火箭发射端)国有民营商业航天齐发力,一箭多星与可回收技术为重点,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需求迫切。产业链中游(卫星测运控)资本化程度较低,航天国央企领衔开展。产业链中游(地面设备)地面端市场需求多元化,国有民营各具竞争优势。产业链下游(卫星数据)卫星互联网应用大蓝海,1+N行业格局。
图片
卫星互联网发展趋势与投资逻辑:行业催化剂不断,风险与机遇并存
2024年以来,商业航天领域催化剂频出。政策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火箭发射端,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已经正式竣工,这标志着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形成发射能力过程中取得了关键进展;位于宁波象山的中国第五座航天发射场建设有序推进。企业端,国央企集团加速布局商业航天,卫星制造端与火箭发射端加速补齐短板,航天科技集团于今年9月分别成立了商业卫星公司与商业火箭公司。随着我国商业主体性确定,行业整体有望加速发展。同时,随着供应链的变革,由传统军工供应链体系转向商业与民营市场,成本与效率有望大幅提升。产品端,在刚结束的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上,嫦娥六号探测器、鹊桥二号卫星、重型运载火箭等重磅展出,可重复运载火箭、8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等与公众见面,展现了航天重大工程任务和可重复使用火箭领域取得的进展和突破。
1、卫星制造端产能,从传统工匠逻辑到量产逻辑的转变:占频保轨时间紧任务重,美国SpaceX星链先发优势明显,倒逼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量产逻辑提速。卫星的低成本制造和高产能是组建海量巨型星座的两大前提,我国与SpaceX仍存较大差距。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建成后有望解决我国卫星互联网制造端产能瓶颈。但量产逻辑下的低成本制造与其可靠性是亟待突破的关键点,有待进一步技术与时间验证。
2、卫星制造端成本控制,产业链上游收入规模扩大,利润率有所下滑或为未来趋势:卫星的低成本制造和高产能是组建海量巨型星座的两大前提,我国与SpaceX仍存较大差距。上游卫星制造端以量换价,营收规模增长、利润率有所下滑或为未来趋势。
3、量产趋势下卫星测试环节不可或缺,边际成本低,盈利弹性更大:近年来,随着通信、导航、气象观测等需求的不断增加,全球卫星数量迅速增长,带动了卫星制造端测试环节企业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小卫星和卫星星座的快速发展,如SpaceX的Starlink项目,从单星定制化到批量化生产卫星的行业大趋势下,更是需要频繁且精确的测试,为测试环节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4、产业链中下游随着卫星星座建设同步建设,应用端配套空间逐步扩大:卫星互联网应用端,航空、海洋等传统领域有望率先发力;我国高轨卫星互联网空间基础设施成熟度高于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并有望进一步完善。卫星互联网的价值链中,下游应用占据重要地位,地面接收终端及配套设施的市场空间将随着应用的成熟而逐步扩大。星网集团控股,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成立,统筹卫星领域数据服务。此外,与传统运营商、运营设备商的协同合作(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加速推进卫星互联网产业链进程,为下游应用、成本降低和商业化提供新的动力。
5、受益于卫星星座建设加速,我国航天发射量有望新高:根据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4年的中国航天更加值得期待,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其中商业航天方面,实施长征六号丙、长征十二号、天龙三号、引力一号等新型运载火箭首飞;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迎来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海南发射工位竣工。发射效率提升。
6、民营商业航天已进入第二代产品研发的关键时期:研发周期与资本长期陪伴的冲突。航天产业具有“长周期、高投入、颠覆性”的特点,产品商业化周期长,技术研发投入高,这两点对于公司存续是巨大考验。历史上美国多家商业航天发射公司竞争,最终只有SpaceX脱颖而出实现盈利,并占据全球近一半发射市场份额。我国商业火箭公司与我国星座建设进度紧密相关,技术路线同质化,主要集中在大推力、大液体、可回收领域,或出现赢者通吃的市场格局。
7、国企民企齐发力,合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起步晚,面对稀缺且不可再生的轨道资源,正在加快产业布局。1)国家积极整合优势资源,2021年在雄安注册成立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星网集团),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庞大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2)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民营企业成为商业航天重要参与者。我国商业航天参与者主要分为民营企业、中国科学院系企业和航天系企业。形成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航天国央企引领,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卫星互联网产业格局。
风险提示:1、国防预算增长不及预期:近年来国防预算维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军工政策向好,但存在国家政策及国家战略的改变而减少国防预算的支出的可能性。2、市场需求波动:军工产品涉及国防安全的特殊性,国家对军品采购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军品采购具有高度的计划性,若型号装备采购计划不及预期,产业链中相关企业业绩将受到影响。3、相关改革进展不及预期:国家对未来形势的判断和指导思想决定了行业的发展前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对军工企业战略方向确定、产业选择及投资并购方向均有重大影响。4、原材料成本压力:武器装备结构件和元器件的原材料易受国际形势、宏观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若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会对企业利润产生挤压。5、竞争加剧风险:近年来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品供应链,新入者会挤占行业中原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对其业绩产生不利影响。6、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在军队低成本采购的指引下,可能会出现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企业业绩不及预期。
报告来源
图片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国防军工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报告:建体系+补短板,迈入结构性增长新周期》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4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黎韬扬 SAC 编号:S1440516090001
任宏道 SAC 编号:S1440523050002
王春阳 SAC 编号:S1440520090001
郭枫 SAC 编号:S1440524060006
02 通信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报告:通信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科技自强,先进发展
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我国星座建设有序推进。政策层面,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卫星互联网作为通信基础设施,属于国家新基建的范畴,也体现出国家对卫星互联网的战略重视。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具体进展层面,2021年4月底,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23年7月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随后在11月23日和12月6日,我国又完成两次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的发射。2024年5月,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24年8月6日和10月15日,千帆极轨01组和02组卫星成功发射入轨道,“千帆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36颗。2024年11月6日,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在雄安新区成立,由中国星网联合多家电信运营商、央企、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民企共同发起。2024年11月20日,上海垣信卫星与巴西国有通信企业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垣信卫星将在2026年为巴西地区提供正式的商用服务。
图片
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ITU)申请低轨卫星数量总数已超5万颗,其中数量超过万颗的星座计划有三个。中国星网GW星座:共计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预计在2030年之前完成10%卫星的发射,到2030年之后,平均每年发射量将达1800颗。千帆星座:由上海市松江区牵头,上海垣信为实施主体,已经完成5颗试验星、36颗组网星的发射,目标今年完成108颗卫星发射;2025年底完成648颗发射,提供区域网络覆盖;2027年底完成共1296颗的一期建设,提供全球网络覆盖;到2030年底,完成超1.5万颗低轨卫星的互联网组网。鸿鹄星座:由2017年成立的蓝箭航天旗下的鸿擎科技主导,2024年5月24日,鸿擎科技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了频轨申请,将在160个轨道平面上总共发射10000颗卫星。
卫星通信是地面网络的重要补充手段,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地面网络而言,地面基站大多数用光纤来连接,偏远地区的基站由于地理、网络条件原因无法实现,或者投资性价比低,卫星网络以提供回程服务、基站拉远等方式与地面网络进行融合,可实现基站间连接,满足基站应用需求,同时卫星互联网设施受物理攻击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小,使其可提供更高性能及高可靠的卫星链路服务。对低空经济而言,低空通信由于低空飞行器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高带宽对更广泛的飞行数据提供支持,低空感知也需要利用通信基站或卫星等设施来提高感知定位的精度。
卫星互联网应用空间广阔,有望加速向各行业渗透。据中国移动,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交叉赋能的阶段,分别为无缝通信、泛在连接、泛在智能。
无缝通信阶段:卫星互联网将融合地面网络为用户提供覆盖全球的无缝通信服务。应用场景包括应急通信、偏远地区通信、航空机载通信及远洋海事通信等。以偏远地区通信为例,截至2020年底,我国4G网络覆盖率为98%,假设2030年我国仍有1%人口仍未实现4G网络覆盖,则到2030年基于偏远地区低轨卫星网络覆盖将带来约6.7亿元的收入。
泛在连接阶段:卫星互联网在提供天地一体无缝通信服务基础上,将拓宽卫星互联网应用场景,由小众专用向大众应用延伸,带动个人场景下的消费级服务应用,并加速推动卫星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形成泛在连接。应用场景包括移动终端直连卫星、无人作业、企业远程资产管理、农业精准作业、飞行汽车等。以终端直连卫星为例,目前多家厂商已推出支持卫星通信的手机,包括华为Mate 60以及即将发布、预订超250万的Mate 70等,运营商也已推出卫星通信业务,包括中国移动的北斗短信业务、中国电信的手机直连卫星业务等。
泛在智能阶段:卫星互联网将能够支撑更大数据体量、更高速度、更加智能的融合应用服务,逐步与地面网络一起构建“通导遥”深度融合、“云网算智”一体的泛在智能服务体系。应用场景包括自然灾害仿真模拟、全域智慧监管、元宇宙文旅等等。
图片
卫星互联网的投资节奏可以参考5G,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一是5G与卫星互联网都是新基建的重点,对国家均有战略意义,例如拉动投资、推进技术进步、全球竞争等;二是投资主体明确,政策易于发力与指挥;三是已经有一定的需求基础,4G让民众对网速的关注度提升,目前也有更多的手机推出卫星通信功能。因此,我们建议参考5G的投资节奏来投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
我国卫星互联网已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产业化全面加速,因此当下既要重视卫星制造产业链相关公司,也要重视卫星终端产业链相关公司,尤其是特殊市场的终端应用确定性相对更高,前景可能更为广阔。
风险提示:AI热点应用及变现能力不及预期可能导致AI算力投资快速回落,进而导致算力板块利润率、业绩预期明显下修;红利资产在估值修复后,可能因业绩增速下降、预期股息率下降或者筹码结构交易因素等导致估值、股价回落;国际环境变化对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产生影响,对相关公司向海外拓展的进度产生影响;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影响云计算产业链相关公司的需求;低空经济行业发展进度不及预期;5G-A基站建设规模低于预期;低轨卫星星座建设成本居高不下,商业化落地进程受阻;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快速下滑;汇率波动影响外向型企业的汇兑收益与毛利率,包括ICT设备、光模块/光器件等板块的企业;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发展不及预期等;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业务发展不及预期;运营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云厂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通信模组、智能控制器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等。
报告来源
图片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通信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报告:通信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科技自强,先进发展》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5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刘永旭 SAC 编号:S1440520070014
SFC 编号:BVF090
阎贵成 SAC 编号:S1440518040002
SFC 编号:BNS315
武超则 SAC 编号:S1440513090003
SFC 编号:BEM208
杨伟松 SAC 编号:S1440522120003
汪洁 SAC 编号:S1440523050003
曹添雨 SAC 编号:S1440522080001
尹天杰 SAC 编号:S144052407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