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太相信这种100%放养的言论,因为学生和导师的交互本来就是相互的,100%放养等同于你们压根没有任何的交流,不是很可信。
我自己国内读硕的时候几乎等于放养,因为导师在校外,到了硕士毕业,跟导师线下见面次数也不超过10次。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并不是没有联系,因为通讯手段很多,只要有心,就不太可能出现断联的情况。如果真的彻底断联了,你应该考虑的不是为什么他放养你,而是你导师有可能被“关”了。你觉得放养大概是导师没有主动约你开会讨论之类的事情,这个倒是挺常见的,有些老师是因为极度地忙,有些纯粹就是指导风格,你不找我,我也懒得找你。这两个都很容易解决,我有时候会遇到这种类似问题的学生,我的建议很简单,主动沟通。先发邮件给导师,邮件不回就发微信,微信没加就发短信,短信不回就去办公室门口等着。你要是把上述这一套都走完,还不奏效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拥有了100%的自由度。100%放养这种事情,反过来想,其实就是彻底的自由。这种自由意味着你的研究方向,你的课题,你想要看的做的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导师就是一个签字和同意工具而已。这个时候其实你只是失去了一个可能水平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导师,而获得了更多的其他导师指导你的机会。读博士本质上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势必要借力,你要做的其实很简单,自己去找自己喜欢的方向,然后去找可以帮自己忙的导师,这个导师可以不拘泥于自己学院的导师,可以是其他学院的,可以是其他学校的,甚至是一些高年级博士生也未尝不可。但是话说回来,有些人就是需要被指挥,如果属于天生的被动属性,那你得尽快换导师,及时止损,别怀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