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意”“技术+科技”“产业+效益”……技工院校科技发明与创新大赛能有多硬核?12月12日,第二届广东省技工院校科技发明与创新大赛决赛落幕。一场历时8个月的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盛会落下帷幕。在决赛现场,参赛作品创意满满,来自全省44所技工院校的183个项目参与角逐,展现技工院校师生技能+科创的新发展。
打造技能人才科创盛会
全省60所技工院校参赛初赛项目达到568个
“我们突破了传统的葵扇染色定型工艺,改善了葵叶颜色,丰富了葵艺表现语言。结合多种新的技术技能,让葵艺也能‘潮’起来……”
“我们自行研发了橡胶压轮毛刺去除设备,将橡胶轮良品率由86%提高到99%,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为企业降低了三分之二的生产成本……”
“科技筑梦,创享未来”。在广州市技师学院、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决赛现场,一个又一个兼具实用与科技创新的项目展示让人应接不暇。评委们对着一个个来自技工院校的原创项目不住点头。
以科创赋能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第二届科创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面向全省技工院校师生,设置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文化创意三大赛道,各赛道分教师组和学生组。
大赛启动以来,各技工院校积极踊跃参与,规模远超往届。全省60所技工院校参赛,初赛项目达到568个。经过层层筛选,共有183个项目进入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决出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24个、优胜奖48个,分别给予一、二、三等奖项目奖金2万元、1万元和5千元。
文化创意类评审组组长、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杜鹤民教授介绍:“我们在评选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技能的创新性和科技性,还看到了实用性及社会效益。不少项目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正在落地。”
记者注意到,获奖项目涵盖领域广泛、创意设计多元,既有围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广东智造”增添动力的科技创新;又有聚焦企业发展所需、体现生产突破的技术改造;还有通过文旅创意融合,为“百千万工程”赋能的创意设计。
共融共享 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158个项目与企业有不同形式的合作
大赛不仅为技校师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还搭建起集经验分享与深度对话于一体的校企合作互动平台。决赛期间,除了三大赛道的比拼外,组委会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校企观摩对接活动及成果转化签约仪式。
“我们与广州市南部水网流域事务中心开展合作,成功部署在广州南部水域的多个重要管控片区。”来自广州市技师学院《水天先锋—水空联动应急救援系统》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创新融合水面机器人与无人机技术,显著提升救援效率与成功率。
同样已与企业达成合作的还有来自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扎染新潮—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项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融合扎染非遗与现代服装设计、创新扎染技艺和工艺标准体系,目前与佛山西木服装有限公司、一秒服饰有限公司等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定制化的智能扎染服装市场。”
据统计,本届参赛项目中共105个项目持有专利或专利已被受理,占比57.3%;共158个项目已与企业有不同形式的合作,占86.3%。超过一半项目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6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校企合作进入深水区
为智能装备领域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
“为产业发展服务,为当地发展服务”的理念深植于广东技工教育的精神内核。近期,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广东省科技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技研’合作助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着力培育一批既拥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高超实践技能的“大国工匠”,为科技创新强省建设贡献技能力量。
“我们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探索共建低空飞行器中试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协同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赵常均介绍,双方将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等产教融合载体,共同培训学生、学徒,共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智能装备领域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
据了解,下一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聚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大力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促进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文、图 | 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