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驰特别认同小米创始人雷军(顺为资本投资了 XREAL)关于“节奏感”的观点。“在这种事情上你跑出你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快了、慢了都不好。”他认为,创业者要能够把握住正确的节奏,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你要确保的,就是怎么样能够跑对节奏。”
对于现阶段的 AR 行业,徐驰表示:“节奏感,可能是这两年大家会更关注的一个点,就是我不一定是冲冲冲,而是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那个结构。我在最对的时候去使劲儿,然后把劲儿用在节点上,我觉得可能这是更关键的。”
但正是这种困难,让徐驰和他的团队看到了差异化的机会。“任何一个新的行业,一定会有机会诞生出一些新的公司,尤其在一些大的赛道。”他说,“如果从概率上来讲,在这么难的赛道上,假设你是投资人,如果你只看概率的话,你是不会投的。但我们这个团队能从头坚持到今天,能突破这个小概率事件,一定是有我们对这个赛道极强的热情和更理性的判断。”
谈到行业竞争,徐驰特别提到了最近备受关注的 Meta 与雷朋合作的智能眼镜。“我认为今天的 AI 眼镜,都不是真正的 AI 智能眼镜,包括 Ray-Ban Meta 在内,在 AI 的体验上,它仍然是不够好的,它仍然是弱智的。”徐驰直言不讳地表示,“它本质上是一个带着科技属性的时尚单品,而不是一个真正改变使用场景的产品。”
AI 浪潮下的 AR 未来
在 ChatGPT 掀起全球 AI 热潮的背景下,AR 眼镜如何整合 AI 技术,也被寄予了新的期待。对此,徐驰保持着理性的判断。“我们也认为,AI 对我们的整个生活带来的,会是个巨大的机会点。你会无法想象,它可能在未来这几年的变化有多大。”
但与此同时,他也强调 AI 与 AR 的结合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硬件基础之上。“如果你仅仅是把大模型放到眼镜里是不够的。你真正要让眼镜的体验是比手机的体验更好的。”徐驰举例说,如果眼镜的 camera(照相机)识别能力还不如手机清晰,用户最终还是会选择用手机,那么 AI 眼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对于 AI 眼镜的发展路径,徐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认为一个聪明的 AI 眼镜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70%的工作在大模型,这块是持续突破,在多模态不断有性能的提升。30%的工作,是大模型如何高效的在眼镜上打磨体验。”
他期待在未来一两年内,AI 眼镜能够实现真正的突破。“我希望的是,我的眼镜里住着一个智商和普通人差不多的 AI 助手,是你的闺蜜,你已经可以和 TA 通过简单的交流,能开起玩笑,能像真的是我脑中住了另外的一个人一样,然后 TA 能帮你做一些事情,真的是很聪明的做一些事情。而不像今天我们说 Siri,原来手机上的 Siri 就是一个弱智的助手,它不是个智能助手。”
在应对 AI 浪潮的策略上,XREAL 选择了谨慎而务实的态度。XREAL One 虽然没有直接集成 AI 功能,但通过配件方式预留了扩展空间。“我们在这事上一定是慎重的。我们希望等到什么呢?硬件永远是 ready 的。我什么时候等到硬件和软件的整合最 ready 了,我们才会把这些功能推向市场。”
徐驰认为,AR 眼镜和 AI 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要真正解决用户痛点。
“未来这个 AI 和数字化的世界,你不戴这个眼镜你同样看不清楚,且那个时候你都没法做近视眼手术。你可能未来做手术是什么?也许是加了个脑机接口,里面加了芯片,又能让你大脑能看清那个数字世界了。但是在那个技术成熟之前,AR 眼镜可能是你唯一的能够变得看清那个数字和混合那个更复杂的信息世界的唯一载体。”
商业化的突围
徐驰给自己和团队定下了一个重要节点——2025 年实现正向现金流。“今天的市场已经过了可以靠讲故事、拼命烧钱去融资的阶段。我们要确保在 25 年打平,否则确实得重新思考这件事情是否合理。”
在产品定价策略上,XREAL 始终坚持“AR for all”的理念。XREAL One 定价 3299 元,虽然较上一代略有提升,但仍保持在大众能接受的范围内。“我们永远要打造一个相对来说更大众化的产品。”徐驰说。
目前,XREAL 的整体产品出货量已接近 50 万台,其中海外营收占比达到三分之二。徐驰期待在未来 2-3 年内实现年出货量突破 100 万台的目标。“如果这个东西一年能卖 100 万,大概率说明这个赛道还有机会卖更多。它不是一个仅仅尝鲜型的小众玩意儿。”
创业者的忧思与坚持
采访中,这位创业七年的 80 后创始人坦言最近一年胖了 20 斤。当被问及是否焦虑时,他承认:“确实会有焦虑,因为公司跑得越来越大了,你是会有惯性的。当你有了这个惯性之后,你一定是难调头的。所以你就越要保证你的方向是对的,且我们的节奏是对的。”
但与此同时,徐驰对未来依然保持着强烈的信心。“我们今天非常乐观地觉得我们第一个能看到未来,第二个能看到 XREAL 在这个未来中的样子。”他说,
“如果你觉得人生的宽度是你衡量人生的一个方式的话,那我觉得确实在创业的这个路上,你感受到人生最宽的一些不同的体验。”采访结束,徐驰要忙着下一场,晚上他要飞美国,他说飞机上要再体验 XREAL One。
眼前这位 84 年出生的创业者,正处在他人生的“不惑”之年。当被问及是否真的“不惑”时,徐驰笑着摇头:“不知道。这可能是阶段性的,你会有些东西想清楚,阶段性有些东西你就会搞得很糊涂,所以人就不断地在迭代,去提升自己认知的一个过程。”
在某种程度上,徐驰的经历是中国科技创业浪潮的一个缩影。他们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有着顶尖学府的教育背景,经历过硅谷的技术熏陶,却最终选择回到中国创业。他们既要面对全球科技巨头的竞争,又要在风起云涌的国内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七年前,当徐驰放弃英伟达的 offer 选择创业时,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位创业者因为焦虑而增重 20 斤时,或许更能理解创业路上的艰辛。但正是这种持续的焦虑与思考,才造就了一个创业者对行业、对技术、对未来的深刻洞察。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像徐驰这样的创业者们正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创业史诗。他们可能不是最显眼的主角,但他们的坚持和探索,正在悄悄改变着这个世界。正如徐驰所说:“如果有一天这事你成了,你怎么讲都行。如果这事儿你没成,也没有人愿意去听。”
也许多年之后,当我们回望 2024 年的这个时间节点,会发现这些执着的创业者们,在当时被认为是“地狱难度”的赛道上,正在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谱写着新的篇章。他们的故事,终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注脚。
备注:本文首发新闻晨报周到上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