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以“小体量”激发“大能量”

深中通道已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也迎来通车的日子,深江高铁在稳步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乘着“三通道”的东风,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的空间距离进一步拉近,两岸城市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联动协调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图片

黄茅海跨海通道。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摄


风起湾区,潮涌锦江。奋进中的江门恩平,正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扬长补短强基、守正高标发展”的工作思路,持续抓好“四项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产业、生态、土地等优势,积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推进“融湾建设”、优化提升“五城共建”,以“小体量”激发“大能量”、彰显“大担当”,努力在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战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打好“优势牌”
抢占先机推进“融湾发展”


黄茅海跨海通道东接港珠澳大桥,西连西部沿海高速,将刺激带动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融合发展,强化资源要素流动配置,为江门恩平带来重要的经济发展机遇。

百舸争流下,要想在这一波发展大潮中得到更多湾区的优质资源,就必须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才能被看到、被认可、被选择,抢占发展先机。

江门恩平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南端,地处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是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是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向西拓展发展空间的纵深腹地。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江门恩平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提升,更好融入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经济生活圈”。

土地资源紧缺,是珠江口东岸“年年难念的经”。江门恩平恰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目前,深圳、东莞、中山等地的土地开发强度分别达到55%、50%、40%,而江门恩平土地开发强度只有8.27%,此外,工业用地均价远远低于深圳、东莞、中山等珠三角核心城市,土地使用成本低。水、电、人工等生产成本也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经过多年深耕,江门恩平产业门类完备,国家41个工业大类中,规上和规下工业共有34个门类;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2024年有5家企业入围“广东制造业500强”;坐拥“中国演艺装备产业基地”“中国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等品牌。

作为江门恩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的江门恩平产业园区,是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省五星级服务园区,目前已有落户产业项目274个,总投资417亿元。2023年,经江门市批准成功扩园后,江门恩平产业园区面积由约414.93公顷(6224亩)扩展到2047.8公顷(30717亩),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图片

近年来,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江门恩平,推动当地制造业蓬勃发展。



土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深厚等独特后发优势,让江门恩平逐渐成为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11月11日,在东莞市松山湖畔,恩平(松山湖)产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围绕恩平智能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依托东莞市创新资源优势,打造含总部、研发、展销、招智、招资、招商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开启“反向飞地”运作模式,助推产业升级。


该中心成立当天便成功签约3个智能装备产业上下游企业项目。半个月过后,11月26日,该中心又成功签约钜汇鑫科技、双合五金、特纳多装备3个产业项目,为恩平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是江门恩平积极抢抓“三通道”发展机遇,主动招引承接大湾区优质项目的典型写照,也是城市吸引力不断提升,日益成为大湾区投资高地的实例证明。据统计,今年1-10月,江门恩平引进产业项目47个,总投资216亿元,超额完成恩平市委、市政府定下200亿元年度目标。


可以预见,乘着“三通道”的东风,江门恩平这些优势的“含金量”将进一步提升,将有越来越多优质企业和项目看向这里、选择这里,集聚成势,带动产业壮大升级。


B
打好“服务牌”
推动珠西智造之城拔节生长

10月30日,中国红牌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牌集团”)旗下的红牌(江门)产业园项目奠基仪式在恩平市举行,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

11月18日,南粤学院(暂定名)项目动工仪式在江门恩平举行,该项目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约233公顷(3500亩),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规划在校生规模3.6万人。


图片

南粤学院(暂定名)项目在江门恩平动工。



……


近期,一个个大体量的优质项目纷纷落户江门恩平。


在谈到为何选择江门恩平时,这些项目的负责人总会提到优质的营商环境,“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妈妈式”服务。


“恩平招商团队多次来到红牌集团开展洽谈对接,深入项目一线谋划、推动、协调项目落地事宜,恩平产业园区等部门及时提供全方位专业优质的服务,为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让我们备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投资的信心和决心。”红牌集团董事会主席叶志中说。


近年来,江门恩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深化“金牌店小二”“首席服务官”制度,先后出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恩平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方案》等,着力打造“恩为您”妈妈式服务品牌,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活力和提升市场吸引力。推动“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常态化,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设立“政企早餐会”“市长面对面”“企业服务日”等沟通机制,各职能部门落实“牵头、会商、一线”工作机制。实施工业振兴领航计划,着力培养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创二代”。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是江门恩平吸引优质项目落地的“引流器”,也是助力企业成长、为珠西智造之城拔节生长提供养分的“沃土”。


自2018年广东艾普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从东莞市来到江门恩平,短短5年多时间,目前江门恩平已集聚120家智能装备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了升泰昌智造加速器和数控机床配套的“中央厨房”。2023年,江门恩平智能装备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1.3亿元,4年增长100倍。据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普查,江门恩平智能装备产业总产值超50亿元,预计2025年可超百亿元。


C
打好“航空牌”
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当前全国各大城市争相竞逐的热点万亿赛道。心怀新时代“飞天梦”的江门恩平,要想在低空经济这条万亿赛道上勇立潮头,寻找靠谱的伙伴抱团发展、取长补短,是最现实有效的办法。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和体量优势的“中国无人机之都”深圳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图片

近年来,江门恩平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发展航空研学。梁晓敏摄

早在2022年,江门恩平便前往深圳成功举办“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无人机产业对接会,实现两地的牵手合作。会上,恩平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江门恩平无人机产业发展搭建了对接企业、技术、人才的优质平台,夯实了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深中通道开通后不久,受恩平市政府的邀请,深圳市福田区考察团驱车经深中通道,来到江门恩平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投资考察,优势互补的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一系列新的合作意向。


如今,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江门恩平和深圳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将更加紧密。


11月6日,恩平市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正式动工建设,标志着江门恩平迈出了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奋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一步。据悉,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总面积超400公顷(6000亩),其中一期占地约31公顷(458亩),投资5.83亿元,将配建1200米试飞跑道等基础设施,最大可满足24米翼展无人机试飞,聚焦低空经济科技成果转化、试飞试验、试航审定、装配制造、检验检测、示范应用等领域,计划以“深圳总部、深圳研发+恩平制造、恩平应用”模式,打造深江低空经济产业园。


图片

对于江门恩平和深圳的携手合作,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许东松非常看好:“恩平应用场景丰富,空域环境、区位优势、工业条件较好,发展低空经济大有可为;尤其是充分发挥大湾区创新、人才等资源优势,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协同,将促进低空经济联动发展、集群式发展。”

近三年来,江门恩平聚力打造“全国低空文旅研学新高地、湾区无人机全场景测试区、湾区低空制造重要基地”,举办了2022深圳—冯如故里无人机产业对接会、2023冯如航空嘉年华、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积极向部委、广东省争取支持,对接各专业机构、学会、协会,前往北京、深圳等市招商引智,举全市之力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打下了扎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在政策方面,江门恩平加快出台《恩平市低空经济发展扶持政策》《恩平低空经济产业链投资指南》《低空经济产业链招商图谱》《恩平市无人机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等政策规划,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无人机应用服务方面,江门恩平率先建成5个试飞基地及4个临时空域,泉林飞行主题馆成为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无人机科学素质等级考务中心、省航空科普基地。此外,积极强化产业链招商,着力构建无人机全产业链。一方面,江门恩平依托驻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招商服务中心,对照低空经济产业招商图谱,瞄准亿航智能、御风未来、纬航科技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全力招大引强。另一方面,依托深圳无人机协会等平台,通过消费市场招引更多产业链企业。

面向未来,江门恩平在低空经济领域也有了新的布局。恩平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和产业配套服务机制,加快申报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立低空经济军地民协同管理机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D
打好“生态牌”
利用丰厚“家底”实现绿色崛起

11月20日,一场在深圳交易集团举办的拍卖会吸引了全国的目光,被十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当天,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成功以336元/吨的价格拍出,并以超198万元的成交总金额创下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单次拍卖总价新高。这不仅是江门蓝碳“第一拍”,也是蓝碳“深圳模式”全国推广第一单。

通过这次拍卖,恩平市政府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携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珠江口东西两岸跨区域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绿色崛起之路。

生态,是江门恩平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资源。江门恩平森林覆盖率高达53.7%,拥有珠三角最大水库锦江水库、珠三角唯一保护完好的原始次生林——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年均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192个,手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两大“国字号”生态名片,还是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中国温泉之乡”“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近年来,江门恩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一库一贷一中心N转化”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即建立生态资源库、引入绿色金融、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新N种转化模式,将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进行集约化、产业化整合,为山水林田湖矿产等自然资源“赋值”,不断探索出越来越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据统计,目前,恩平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已存入整合集体经营性用地538公顷、林地54311公顷;摸清全市可转化设施农用地8347公顷、水库200多个、可整合开发的水电站14个。这些碎片化的生态资源存入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后,转化为可计价、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产品,交由市场开发运营,最终实现生态价值“变现”。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存款”为未来经济发展积攒了丰厚的“生态家底”。

优质的生态资源,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恩平美景”“恩平优品”。

图片在“三通道”东风吹拂下,江门恩平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郑君文摄



近年来,江门恩平充分整合自身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美食等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尤其是近三年来,江门恩平通过承办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车挑战赛等品牌赛事,精心组织那吉大田腊鸭菜心节、横陂蚝美食节、良西四薯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推动旅游人气与消费“双提升”。2023年,江门恩平接待游客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4亿元。


江门恩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现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包括恩平簕菜、恩平大米、恩平濑粉、江门(恩平)牛大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1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1个,“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3个,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省“菜篮子”生产基地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3个、专用品牌4个,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市级农业产业园5个。


乘着“三通道”的东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和游客的出行成本将降低,进一步激发江门恩平文旅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活力。将有更多的游客通过“三通道”来到这里欣赏“恩平美景”,更多“恩平优品”通过“三通道”走向湾区。



源:江门日报(胡伟杰)

责任编辑:何梓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