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五脏六腑的根基,肾气虚实变化,主宰人一生的生长发育,如果人体出现肾虚,就会引起身体各部分不适,如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失眠、早衰等。因此,一说到补肾大家是不是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六味地黄丸、金水宝片、地黄、何首乌、枸杞等,但实际上这些药并不是可以随意选用,如果服用不对症适得其反。
肾为先天之本,具有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四大功能。肾主藏精对精气具有闭藏作用。故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所藏之精气,来源有二:一者为“先天之精”;一者为:“后天之精”。主水液:肾中的气化功能对人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代谢平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主纳气:即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故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肾虚”一般分为肾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四种类型。其成因无外乎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或因久病耗损或后天失养,四者虽同属肾虚,表现却各有侧重。
肾虚患者常见面色发黑、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头发早白等症状,常被认为与肾的功能失调有关,主要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其共同的特征,均可表现出腰膝酸软或疼痛、耳鸣、夜尿增多等。不同的类型调理和治疗都不一样,一定要仔细辨别。
肾阴虚:以“热”为主,潮热盗汗、颧红潮热、心烦易怒、咽干、手足心热,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尿短黄赤等症。潮热就像潮水一样,一阵一阵地发热;盗汗则是躺卧下且睡着了以后出汗,汗湿枕头、被褥等,体内的津液就像被小偷偷走一样,有些人甚至不等睡着,一躺下去就开始出现盗汗的情况。
常见误区:人群常出现“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尿频尿急”“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自汗盗汗”等疑似肾虚的症状,也不一定是肾虚,可能是腰背肌劳损和相关腰椎疾病、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生理所致、尿路感染的情况,我们应注意辨别,具体见表1。
肾虚宜补,然补肾却大有讲究,不仅要弄清肾虚之类别,更要考虑肾脏之特性。从实际应用看,历代补肾差异迥然。
肾阳虚指肾阳气不足,阳气不足,阴寒盛于下,水液推动无力,故下肢水肿尤甚;阳气布达肌表减少,故四肢发冷,畏寒,以温补肾阳为主要治法,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桂附地黄丸、七味都气丸等中成药,
肾阴虚指肾阴不足,要补肾之阴精,养肝益脾,使肾精有补充和来源。在五行中,肾主水,心主火,肾水少了,就不能浇灭心火,心火过于旺盛,让人心烦睡不着觉;应以滋阴降火为主要治法,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二至丸、大补阴丸等中成药。应注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不宜服用大补阴丸。脾胃虚寒患者,不宜服用杞菊地黄丸。具体见表2。
从病因来看,中医认为肾病的成因较为复杂。可能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即遗传因素导致肾中精气亏虚;也可能因后天的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损伤脾胃,进而影响肾的功能;劳倦过度,包括体力劳动过度、用脑过度、房劳过度等,都会耗伤肾中精气;情志失调,如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外感六淫之邪,如风、寒、暑、湿、燥、火,侵袭人体,也可能伤及肾脏。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肾病的不同证型,如肾阳虚、肾阴虚、肾气不固、肾精不足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艾灸等。
此外,中医非常注重肾病的预防和调养。提倡合理饮食,保持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增强体质;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节制房事,避免过度损耗肾精等。
总之,中医对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其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以达到恢复肾的正常功能,维护人体健康的目的。
本文总结了日常用于治疗肾病的中草药目录与功效,以期为药学科普提供可鉴参考。如金钱草常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治疗,具有利尿排石、抗炎、利胆和免疫调节等现代药理作用,能促进尿液和结石排出,抑制炎症,促进胆汁分泌排泄,调节免疫,在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见表3。
肾病成因复杂,包括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外感六淫之邪等。应用中医药治疗应严格基于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医药对肾病的认识、治疗及预防调养。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大致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不同证型应正确选用不同的中成药,还收纳总结了对肾脏、泌尿系具有药理活性金钱草等中草药用药经验。可见中医对肾病的认识和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应注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调节情志、节制房事等,在平时大家也要多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肾虚的人可以多加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和代谢功能,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除此之外多了解一些专业知识,不要盲目进补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