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
时代所趋 青年所需
12月8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第三届青年论坛暨十周年青年日于清华大学举办,论坛紧扣时代所趋,锚定青年所需,以AI应用、医工交叉、健康科普、课题申报等前沿热点为核心,五大板块11个主题相辅相成,为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专家学者、青年医师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多方面助力青年人才成长。
王克霞主持
肖博主持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黄天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执行长柳玉倩及相关院系专家出席论坛。论坛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克霞,党委青年工作部部长肖博主持。
黄天荫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医学经重组,现多学院融入清华医学体系,缔造了多学科相互碰撞、多领域彼此交叉、多方向深度融合的发展契机,为交叉学科发展提供了土壤。着眼当下格局,各学院需积极开展交流协作,凝聚合力。清华医学高度重视支持青年发展,全力构筑多元成长平台,致力于拓宽青年人的学术视野,助力其在医学领域的创新探索与成长。黄天荫感谢各方对青年人才的悉心培育与大力支持,同时,呼吁青年人踊跃交流,融合创新,共同推动清华医学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分享中,黄天荫以《Best Advice from my Mentors》为题,通过其医学成长历程和导师的建议,鼓励青年医师汲取导师智慧,在医学道路上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与担当,志存高远,积极融入多元环境,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抓住机遇,勇于突破舒适区,追求卓越。保持平和心态,面对困难坚持不懈,为医学事业发展奋力前行。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关心青年发展,发来视频致辞,代表医院对论坛的召开致以祝贺,并向青年专家们致以问候。医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始终为青年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品牌的塑造注入动力。青年人才作为推动医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医院未来十年的发展中肩负重任。董家鸿欣慰地指出,在清华大学各学院及同侪医院的协助下,医院青年学者成果渐丰。此次,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基础医学院的专家以及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杰出青年专家的大力支持,必将助力医院青年专家的成长,期待青年人才突破学科界限,融通创新,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健康医疗服务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周月红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对与会专家表示诚挚欢迎。周月红强调,医院党委一直以来将青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置于关键地位。自2021年青年工作部成立后,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展示青年风采、引导青年向上向善。
2024年,清华医学重组架构后,清华大学将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工程技术为驱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赋能为特色的“清华医学体系”,发展道路也进一步明确,将“创新、引领、国际、融合” 作为核心特色全力推进。
周月红还提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已成功完成清华大学交付的第一个十年发展任务,构建起综合性学科发展体系。进入新的十年征程,清华医学发展迎来关键时期,将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涵盖医数融合、医质融合以及医工交叉等多个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积极探索相结合,形成有组织、有体系的发展模式,迅速打造凝聚、团结、协作、深度交叉融合的发展路径。本次青年论坛首次在医学院举办,吸引众多青年人才汇聚一堂分享交流。
周月红希望借此契机,将交叉融合交流常态化,鼓励青年积极搭建平台、结成对子,强化彼此关联,形成独特优势。她期待青年工作部持续发挥平台纽带作用,开展更多交叉融合交流活动,凝聚青年力量,为清华医学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清华大学药学院创始副院长、中药研究院院长尹航做《泌外体的基础科研和应用转化》主题报告。介绍了目前外泌体研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并通过亲身研究体会给大家阐述了当今外泌体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学数据科学中心主任李栋教授做《AI在医学论文中的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训练大语言模型让其辅助科研论文写作,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大语言模型在科研论文协作中的相关应用,并做技巧方法和场景示例。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鹏副教授介绍了团队在肿瘤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成功构建多种肿瘤类器官,研发的超疏水微孔阵列芯片技术,实现纳升量级细胞培养与高通量操作,应用于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与临床药效高度一致。还搭建基于InSMARchip的ChIP-seq系统,开展单细胞多组学分析,构建免疫模型解析肿瘤免疫机制,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宋小磊做《借力先验和AI的CEST代谢磁共振及临床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发多项技术,利用机器学习分析CEST频率重要性,推动了磁共振分子代谢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马恺做《新型硅氧体生物材料在分子影像和药物递送技术中的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团队取得的相关成果。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可可做《神经免疫互作》主题报告,介绍了团队在神经免疫互作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为神经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善于利用新媒体,赋能健康知识传播,塑造个人品牌,是新时代青年医师的必修课。抖音健康-视频中心内容负责人李阔做《健康科普新媒体理论与实践分享》,医疗科普内容需求增长,用户规模庞大,日活用户众多。李阔分享了医疗科普新媒体运营的关键要点,包括账号定位、选题策划、脚本撰写、发布运营及数据复盘等方面,为与会医师的新媒体创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闵力做《科研项目申报经验分享》,深入分析了国自然基金申请竞争态势,强调医学科学部竞争激烈,青年/面上/地区立项资助率下降。他详细阐述了申报框架,包括工作基础准备、立项依据撰写、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案设计、创新点与摘要提炼等关键环节,并分享了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为参会者提供了全面且实用的申报指导,助力提升申报成功率。
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楠指出,科研选题应避免“速溶”式课题,基础研究要注重深度,如从临床工作找灵感、合理设计方案、把控过程、正确分析统计等。她分享了个人科研经历与成果,并提出多听、多写、多讲等科研建议,还介绍了国自然申请要点。
唐宇哲在报告中深入阐释了生存分析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讲解了 Kaplan-Meier 曲线绘制与计算,以及累积发病率和发病率的计算方法与特点。
陆洋介绍了团队在脊髓损伤后痉挛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神经调控联合康复治疗成为新方向。团队通过多模态个性化脊髓调控治疗,包括经皮脊髓刺激(tSCS)、个性化康复及精准植入等方法,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未来团队还将深入研究相关机制。
本次论坛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主办,党委青年工作部承办,党办、青年骨干先锋工作室、院团委、教学部协办。四十余位青年医师担纲报告及主持任务,深度聚焦五大板块共计 11 个核心主题,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交流,内容异彩纷呈、亮点频现。论坛现场研讨氛围炽热浓烈,与会青年积极主动地就相关内容与讲者展开互动交流,皆纷纷表示在此次论坛中受益匪浅。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作为清华大学新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历史使命。全院青年将在院党委领导下,笃行不怠,拾阶而上。
沐光而行正青春!论坛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来源 | 青年工作部
文章 | 王甲瑶
责任编辑 美编排版 | 于悦超
审核 | 韩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