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梓潼:非遗节目进校园 文化惠民暖人心

非遗节目进校园,文化惠民暖人心。12月11日,绵阳梓潼县文化馆组织文艺志愿者走进双板镇小学校,现场演奏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的文昌洞经古乐,让该校师生近距离享受到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图片

演奏现场,文艺志愿者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各种乐器,以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念、颂、唱”等形式,演奏了《文昌鼓乐》《敬亚子》《小开门》《汉东山》《阴骘文》等曲目,让师生大饱耳福。“我们非常喜欢文昌洞经古乐,听起来十分舒服,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从小学习非遗技艺,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双板镇小学校学生吴东晏说。

图片

文昌洞经古乐又称“洞经音乐”,是祭祀文昌帝君时演奏的一种民间音乐,它最早起源于南宋乾道年间。初时名为“檀炽钧音”,后因弹演《文昌大洞仙经》而改称“洞经古乐”,被联合国所属的教科文组织列为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和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昌洞经古乐,梓潼县专门成立了文昌洞经古乐乐团,并在文昌第一小学校组建了“国家级文昌洞经古乐少儿传习所”,定期邀请文昌洞经古乐乐团老师前来为学生授课。“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旨在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够断代,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与创造,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获取更多的知识。”梓潼县文化馆非遗部主任杨小玉说。

图片

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涵养民族精神,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艺术传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梓潼县从丰富传承形式、拓展传承阵地、强化传承保障三方面着手,深入实施非遗进校园工程,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各校通过建立非遗传习所,开设非遗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传授非遗知识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学生艺术才能,全力打造文化艺术特色学校。

目前,梓潼县挖掘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个,拥有非遗传承人49名。在学校建立“洞经古乐传习所”“马鸣阳戏传习所”“大新花灯传习所”等非遗传承基地5个。

图/文:林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