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分形关系探究文明溯源

人类文明的源起、育成与演进漫长复杂,山水地理格局在其中举足轻重。从轴心时代起,诸多哲学家就开始探讨自然山水系统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生态论等理论虽有一定解释力,却尚未形成定量定性结合的科学解释理论。

图片

12月7日,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樊志宏在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作《分形理论视角下的山水文脉与文明育成适应性关系》主旨演讲。

上世纪70年代诞生的分形理论为具自相似性、无限复杂性几何形状特征的自然、生态及人文社会系统现象,提供了科学化的研究解释框架。

文化生态系统中,山和水(江河湖海)是孕育发展人类文明的两大主体要素。山脉、河流是典型分形结构。山与水的分形形态是决定生态及人类文明孕育发展分形形态的基础性变量。其中,山主导水的分形形态,二者分形深化至特定阈值,就造就孕育生态圈及人类文明的理想时空区间,故而主要文明多诞生于大河支流的丘陵地带,中华文明起源的边缘发展现象也可据此解释。

中华文明是此理论的生动例证。昆仑山系向东区域是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的源头,形成了世界主要农耕文明源发地之一,构成了流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世界上最广阔的文明发生带。昆仑山系向北、向西区域是一系列内流河(母亲河)的源头,形成了世界主要的游牧文明源发地,以及欧亚大陆轴心区东西方文明交流陆上通道。昆仑山的分形结构与黄河、长江文化紧密相连,“黄河、长江 + 昆仑”构成中华文明摇篮。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