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有个 “上岸站”, 被众多人设置成自己的屏保或头像。2024年,“上岸”和 “身体健康” 一同成为佳节里非常常见的祝福语。“上岸”仿佛是幸福乃至正常生活的开关,在此之前的阶段都像是临时性的、悬浮不定的,是仅仅作为过渡的预备役。
“上岸”和学者项飙提出的 “共同焦虑”(common worries)有着紧密的联系:年轻人集体感受到 “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 ,“游离于宏大和自我之间”, “过度自我标准化,不断把考学、绩效当作个人目的”。
如今,社交媒体上不乏有对“上岸”祛魅的声音,人们焦虑又茫然地发现,彼岸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上岸后依然要面对真实而确切的困境。然而,在社交媒体“不要卷、要旷野”的呼声中,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报名人数依旧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41.6万人。而他们艰难跋涉地上岸,往往只是依循此前应试的惯性,或者盲目地跟从主流道路,这让他们陷入了一种意义贫困。
传统意义上的上岸,是指考研、考公、考编的顺利通过。但从更广义上看,“岸” 代表的是能为人们提供托底保障、使人安身立命且赋予人安全感的东西,当前,这种岸普遍匮乏,“对岸的渴望”已然成为了一种时代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