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众新闻客户端重磅推出“行动派·院士访谈”大型融媒报道栏目,邀请院士紧扣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山东实践,深度解析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从而汇聚各方智慧力量,一起来做“行动派”。本期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讲席教授蒋昌俊。
【院士档案】
蒋昌俊,1962年5月生于安徽安庆,1986年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于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获控制理论与工程博士学位。曾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东华大学校长。长期致力于网络金融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在网络金融安全领域成为国际“领跑者”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也为金融等行业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如何保障网络金融安全、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在山东省科协和济宁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大众新闻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讲席教授蒋昌俊。
大众新闻:您在大会上作了《智能三脑》的主旨报告,提到电脑智能、数脑智能和人脑智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会被取代吗?
蒋昌俊院士:人类的一些工作可能被替代,但我认为人类从根本性上不可能被机器替代。在过去,人走路靠步行,后来人们发明了汽车,汽车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智能机器,它跑得比人快、装得比人重,可以延伸人类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当然,机器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要做好早期预防,安全管理要早期布局,防止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发生。人工智能被好人用可以造福人类,被坏人用可能危害人类。
大众新闻:您提到了人脑智能,马斯克的脑机接口Neuralink和这个有关系?这是不是需要和医学结合?
蒋昌俊院士:当然有关系。它的原理是这样的:脑电极是采集人的脑电信号的设备。在国内,我们实验室在 2005 年的时候就建了这一套东西。我们那时候最多只有 256 个电极,马斯克的Neuralink有3000 多个电极,而且是植入式的,它可以把电极植入到人的脑皮层里,所以当脑出问题的时候,它的电极在激活脑功能的方面做得比较到位。这一技术可以用在残疾人身上。例如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发出第一球的人就是一位残疾人。以后,残疾人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说的很对,这是一个学科深度交叉的问题。比如我刚才说的脑科学,这是医学范畴;电极、机器人这些动作,是传统的信息科技思想。当然,这里还有数学、物理学等知识,它是综合知识的交叉所迸发的效果,所以学科交叉非常重要。
大众新闻:您今年 4 月份曾到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调研,山东很重视算力的发展,为什么算力这么重要?
蒋昌俊院士:算力就相当于工业时代的电力。在工业时代,电非常重要,一停电,机器就不转了。今后,算力、算法和数据三位一体,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动能,没有它,在数字时代,你运转不起来,所以必须要把算力建好。
大众新闻:您提出了方舱计算系统,这是什么原理?它有什么应用?
蒋昌俊院士:这个很有意思。现在的算力网络,都是在固定节点连起来一张网,算力基地固定在一个地区范围内。但是我们所需要的场景,未来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例如修建港珠澳大桥过程中,海里经常出现一些洋流等突发性事件,你把这些数据捕捉到了以后,传到阿里云、腾讯云,计算完了再回来,时效性可能跟不上。
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到工地旁边开个舱,这个舱不一定有很大的计算能力、有很全面的数据,我们就把要害数据、必需的算力配置好,让它跟那张网形成舱网互动,把不着急的事情、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的事情放在网上,而高密度、高规格的事情放在前面的舱上,舱网融合,提高算力利用率和效率,推动算网高效运营,形成完美的解决方案。
大众新闻:您平时在网上购物吗?中国工程院评价您是中国网络金融安全领域的带头人,您是怎么切入这个领域,当时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蒋昌俊院士:我自己不是太懂操作,基本上家里买什么都是我夫人管。2000年的时候,大家在网上购物,安全是没有保障的。过去都是按规则来,发现一起案件,总结几条规则,这个规则的适用面只限于一个事件、两个事件,它不是万能的。平台希望我们搞一套能够普适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把它抽象化、离散化,变成一种人类的行为模型。
为此,我们在实验室里做了很多研究,抽取出它的行为模型,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模型和算法。例如,“双11”的流量每年都是翻倍增长,从开始的每秒 5 万多笔,再到十几万笔,2020 年,每秒58.3万笔业务,就像洪峰到来一样,但是洪峰里面绝大部分是正常的交易行为,只有极少数是恶意的诈骗行为,该怎么在这种高速流量里把极少数的恶意诈骗行为挑出来?这个就考验我们的水平。如果在骗子诈骗成功之前就把它阻断掉,这不是更好吗?2020年的一起网络重大金融诈骗案中,我们得到了一次充分的检验,其他都塌下来了,就是我们做的这套系统把它阻断了。
大众新闻:您曾提到一个原理“以不变应万变”,这该怎么理解?
蒋昌俊院士:如果盯着骗子,骗子害怕被人发现,他的花招是经常变的,跟着骗子变就处在了被动的位置。我不跟着骗子跑,因为好人是不变的,从整体上看,好人有自己的购物规则。比如说你一个月拿1万块钱,平时消费也就五六千块钱,你该买什么菜、买什么东西,都是有规律的,这个是不变的。所以我要以侦查员不变的逻辑来对付骗子经常变的逻辑。
骗子最终是要把钱搞走,所以他要模拟正常人。他骗了 100 万,也不能一次取出来,他会分成 100 张卡,在全世界各地把它取出来。这种平均行为和每个人的个体行为之间是有差异性的。所以这个叫以正常人“不变”的行为逻辑去知道诈骗人“变”的行为逻辑,最后以不变应万变,把它摁下来。
大众新闻:您一直奋战在网络金融安全前沿,网络安全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蒋昌俊院士:网络安全总归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什么呢?有黑客在攻击网络,也有专门的卫士在防守,这是攻防。我把攻击比喻成强攻,所谓强攻就是它硬要突破你的防线,把黑客的代码嵌入进来,嵌入以后就会爆发网络安全事件。有时候它不是直接攻击你,而是在伪装模仿你,因此我们需要解剖,撕开这种面纱,这是我们的责任。
大众新闻:山东正加力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在您看来,如何能更好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助力作用?
蒋昌俊院士:我认为需要把山东的优势在哪儿、山东的需求在哪儿梳理出来,这就是“因地制宜”,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一样的基础,因此要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量身打造、量体裁衣,把每个地方的特点需求和发展目标摸清楚,然后回过头来梳理我所拥有的资源。
比如说农村需要的普惠金融,这代表人民群众的需求,它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再到产业层面,几个代表性的产业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支持?在这个过程里,如何有效配置资源?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需求的分布地图,资源不一定能全部满足,但可以联动其它省份,甚至联动国外。大家协同起来抱团取暖,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众新闻:您曾在山东求学、工作,这里给您留下了什么回忆?
蒋昌俊院士:山东确实是我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我上大学来到山东,当时山东矿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在泰安,这是我人生真正起步的阶段。山东的乡情人情都非常淳朴厚道,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我和我的大学老师都处得非常好,这些老师都是非常有水平的,很多是原来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名牌学校的老师。他们既有水平又比较厚道,因为山东本身就是一个礼仪之乡、情感之乡,所以在世界观形成方面对我影响很大。我的硕士生导师吴哲辉教授,虽然他是广东人,但他一直在山东工作,后来我到北京去念博士,他也很支持。
我刚到山东的时候吃的是窝窝头,那个时候一餐就一个菜。我们每人一个盆儿,拿着三个馒头,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吃着咸菜疙瘩,我很喜欢吃咸菜疙瘩,早餐里面也有这个,很下饭。那个时候是青春的岁月,今年9月份我曾到泰安重走校园的道路,感触很深,山东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
(大众新闻记者 刘玉凡 修从涛 吕乐 王嘉一 杨成 设计 杨雅晴 策划 娄和军 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