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西社初小”旧址:百年老校延续悠远文脉

古建档案
  古建:西社初等小学校旧址
  地址: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
  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认领认养电话:0350-6028478




图片

西社初等小学校教学楼。

“山西文风数二定,数了定襄数平定。”这句流传一时的说法,显示了定襄文风之盛。追寻定襄文脉,西社初等小学校的功绩是绕不开的一座高山。这座由“华北革命巨子”续西峰1912年创建的学校,为当地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


续西峰是一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北方地区辛亥革命的先驱。1912年,民国元年,续西峰在他的老家定襄县宏道西社村,组织兴建了“西社初等小学校”和“女子学堂”(统称西社初小)。11月11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前往探访。


图片

西社初等小学校旧址大门。


“咱村要想大变样,变好样,必须要培养人才”


从忻州市忻府区出发,车沿忻台(忻州-五台)线走20公里到定襄县城,然后转宏忻(宏道-忻州)线走20公里到宏道镇,再沿乡村公路向西北方向走1公里即到西社村。西社初小旧址就坐落在村东北角。


西社初小坐北面南,校门顶呈“山”字形,显得高大巍峨。校门上面自左至右横书额题“初等小学校”5个大字,十分醒目。旁边有“续西峰将军纪念馆”“中国传统村落西社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牌匾和保护碑。


给山西晚报记者领路的西社村委委员续海英,看到学校门口有两位老人,热情地打起了招呼。两位老人,一位叫续五八,今年67岁,一位叫续树云,今年75岁。“我们村是‘一家村’,绝大部分是续家子孙。”续海英说,“续五八是续西峰的孙辈。”他们还介绍,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诗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续范亭将军也出生在西社村,比续西峰小13岁。


提起续西峰,续五八非常自豪。他的这位族爷爷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入“山西大学堂”西斋学习。1905年加入了同盟会。1906年,续西峰在宏道镇设立“自治局”,筹办地方自治,又创办“川路学堂”(高级小学),培养革命骨干。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授予续西峰“陆军少将”军衔。就在那年春天,续西峰回到定襄率众复开了“广济渠”,使忻县、定襄、崞县共二十八村灌溉面积达6万余亩,受益至今。同时,在西社村兴建了“西社初等小学校”和“西社女子学堂”。


为什么要建学校?当时续西峰对村民们说,“咱们的老祖宗修庙建佛堂,供奉了几千年的老佛爷,也没保佑咱改变了穷光景。咱村要想大变样,变好样,必须要培养人才。要培养人才,就得办学堂,建学校。”


续西峰出面,让富人出钱,养马车户出车拉运建筑材料,一般贫苦村民出劳力,利用拆除旧庙的材料,在一个小寺院旧址建起了“西社初等小学校”。因为当时刚刚推翻了封建王朝,“男女授受不亲”的旧观念在人们心中还相当牢固,他为了让女童也走出家门学习文化知识,便又在初等小学校的西边盖起一座“西社女子学堂”,让两座学校分别供全村男女青少年学生免费上学,并将村外功德寺出租土地的收入交由学校支配,由此建成了远近闻名的“西社初等小学校”和“女子学堂”,为村民子女上学念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设施。


学校建成后,续西峰亲自确定了西社学校“三育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的办学理念,高度概括了当时“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方针。


学校育人无数,校舍曾多次扩建增修


在续海英、续树云和续五八的叙述中,有关西社学校的故事渐渐丰满起来。

遵照当时的规定,西社初等小学规定学制为四年,秋季始业。课程设置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等。初期虽提倡新学,但尚无教材,只得暂时延用旧教材教学。“开蒙先读三百千,烂席盘坐口喃喃”,所谓“三百千”,就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后,陆续有了新教材,废止了文言文教科书,全部用白话文。课程设置也有了一定的调整,但书法教学却贯彻始终。


学校遵照“三育”宗旨,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老师们除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杨家将、岳家军、戚继光郑成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利用放学整队的时机,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进行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品格教育;讲校训“勤洁公毅”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还讲徐继畬的故事、续立人卖大堂的故事,用这些身边事、身边人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更贴切、更感人。


西社学校后经历了长时期的战火摧残。日寇入侵这里后,炮楼就设在学校东楼上,伪军住在对面的南房教室里。这时的校长是续月三,他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和师生的安全,在敌人眼皮底下采用明暗两样教学手法,巧妙地对付敌人,基本上没有中断学业。


学校把文体活动也放在了“三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学校购置了比较齐全的文体器材,很早就有了“洋鼓洋号”,令周边学校十分羡慕。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因地制宜、因村施教,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组织了童子军,全部配备童子军制服,结腰带,佩领巾,十分整齐威武。1922年,五台河边举行川至中学五周年校庆并举办运动会,西社童子军应邀前往表演,使观众大开眼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又组织儿童团,协助八路军、游击队站岗放哨、盘查坏人,参加土地改革,斗争地主恶霸。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两校区合并为“川区西社初等小学校”。1950年至1952年,宏道、西社等七个行政村划归崞县管辖。1952年设立了高小,称“川区西社初等小学校”。1954年,崞县宏道、西社等七个行政村重新划归定襄县管辖,西社村“川区西社初等小学校”又改成“西社村高等小学”。1968年,学校进行过一次大型扩建,先改为农业中学,后设立初中改为七年制(小学、初中)学校,在原基础上进行了维修,在学校以北的空场陆续增建了12间瓦房,开创平整了大型操场,使学校占地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拥有房屋四十余间,并有二层楼一栋。1992年,因学校房屋年久变形,危房逐渐增多,在上级和村委会支持下,在村南新建了学校。


这时,续树云插话说,他是“西社村高等小学”六年级的毕业生,续海英和续五八称二人是“西社村七年制学校”毕业的。今年59岁的续海英回忆起在这所学校上学的时候,每天上课学习,唱歌跳舞,经常参加文体比赛,屡屡获得奖励,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把先辈苦心建设的学校,建成瞻仰他们的纪念馆


跟着3位村民深入西社学校,来到第三进院,院子当中竖着续西峰将军的汉白玉雕像。雕像威严慈和,目光炯炯有神。这里,现在已辟建为“续西峰将军纪念馆”。


图片

续西峰汉白玉像。


2011年10月,在定襄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在定襄县续西峰、续范亭研究会的倡导下,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决定利用西社女子学校旧址、初等小学校旧址,分别设立续范亭纪念馆和续西峰将军纪念馆。两馆选址在西社初等小学校、女子学校,是因为西社人特别重视教育事业,而且这两所学校均系辛亥革命先驱续西峰1912年亲手创办,是与辛亥革命同期的教育设施。现在,把先辈们苦心建设的学校,改建为瞻仰他们丰功伟业的纪念馆,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两座纪念馆从筹备到建成历时3年,西社的干部和群众,北上原平、北京,南下太原、西安,积极从事建设资金筹备、实物照片搜集、书信资料整理等工作,历经规划选址、图纸设计、房屋修缮、旧貌恢复、资料搜集、文字撰写、展厅布置、文物陈设等一系列工作。先后投资90多万元,新建房屋31间,修缮房屋27间,恢复了损毁严重的女子学校和川区初等小学。


图片


续西峰纪念馆建于原西社初等小学校旧址,总占地2596平方米,建有房屋33间,总建筑面积410平方米。设五个展室和一间书画展室,收集到图片175件,纪念物品120多件。


在“西社初等小学校”西边紧邻“女子学堂”旧址,学堂大门为三角形尖顶式,门头匾额题“续范亭将军纪念馆”。院为二进,总占地631平方米,建有房屋25间,总建筑面积304平方米。设有纪念堂和两个展室,陈列有图片233件,书籍实物146件。


离开西社村前,续海英对记者说,西社学校诞生于1912年,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人才辈出的百年老校,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社会各界前来参观,并从各方面支持这所老校的维护和发展,使之成为教育人民、鼓舞志气的红色教育基地。


来源: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小强

通讯员 田雷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曹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