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镇暖棚西红柿即将进入集中收获期,一个棚年收入可达8万元左右

图片

大场镇暖棚西红柿陆续成熟。

图片

大场镇暖棚里种植的面柿子口感沙甜。

图片

智能监测设备可实时显示棚内温湿度等数据。

棚外天寒地冻,棚内温暖如春。日前,记者走进大场镇小楼子村的冬暖式大棚,一阵暖意扑面而来,满棚的西红柿长势旺盛,甚是喜人。种植户耿来苹与妻子正在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大场镇冬暖式大棚里的西红柿陆续成熟,即将进入采摘黄金时期。“我经营了3个西红柿大棚,共4.5亩地,品种以铁皮草莓西红柿和面柿子为主,其中铁皮草莓西红柿亩产高达7千斤。现在西红柿价格好,一斤铁皮草莓西红柿可以卖到14元,面柿子一斤也能卖到1.5元,一个棚的年收入可达8万元左右。”耿来苹高兴地说道。

耿来苹是小楼子自然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当地有名的西红柿种植大户,从事这个行业已经30多年。这些年,他依托当地水土光热资源优势,不断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坚持有机无公害种植,所种植的西红柿口感极佳、品质上乘。

“元旦前后,暖棚西红柿将进入集中收获时期,最近来预定采摘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西红柿口感好,在市场上小有名气,一到成熟期,订货电话便响个不停,不少游客也纷纷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说起自家的西红柿,耿来苹满脸自豪,“咱这儿土质疏松透气,有利于西红柿生长。同时,我们还用熟豆子发酵作肥料,有效提升了西红柿的甜度,并且全程不打农药,种出的西红柿十分美味和健康。”

在耿来苹的大棚里,一块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显示着各种数据。面对记者的疑惑,耿来苹介绍:“这是镇政府为我们安装的物联设备,它能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湿度等数据,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镇上的智慧果蔬驾驶舱。我们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随时查看棚内数据,这些数据为大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让种植更精准、更高效。”通过物联网设备和大数据分析,种植户们能够精准调控大棚内的环境参数,确保作物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除了科技赋能农业外,大场镇还积极打造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场好品”,通过一个Logo、一个IP形象、一组表情包、一张宣传册、一组宣传片、一支团队、一揽子配套的“场好品”服务矩阵,实现“场好品”一体化运营、管理。作为“场好品”品牌中主打农产品之一的西红柿,也在品牌化的加持下走向更远的市场、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此外,大场镇还依托“两河”流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优势,规划建设了面积为12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内,从种苗培育、种植管理到采摘销售、农产品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不仅促进了大场镇农产品规模化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园区还注重发展农业旅游,推出采摘体验、农家乐等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充分拓展了农业产业多样性,促进了农文旅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了新活力。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