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观察|海陆空立体发展 加快打造“电动深圳”

深圳已具备打造海陆空全方位“电动深圳”产业军团的基础。未来,深圳可以着重从夯实绿色本底、强化技术创新、打造产业军团、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应用场景、实施国际化战略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打造“电动深圳”,形成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图片

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推动交通工具电动化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472万辆,根据交通运输部今年10月发布的数据,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5.2%。深圳较早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具备了打造海陆空全方位“电动深圳”产业军团的基础。未来,深圳要加快打造“电动深圳”,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01

打造“电动深圳”的基础扎实

打造“电动深圳”具有产业基础。从2009年布局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2年深圳提出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从新能源产业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低空经济和海洋经济产业集群,无不彰显着深圳“电动军团”的实力。深圳已经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的产业生态圈。深圳不断结合产业优势培育新的应用场景,拓展和延伸电动化交通赛道,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在电动化领域的竞争优势。

“三电三智”技术领先。深圳是最早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城市之一,2017年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全面电动化,2018年成功实现出租车全面电动化。深圳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关键技术和“三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部分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约178.6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不断开辟电动交通新蓝海。深圳充分利用产业优势,结合低空经济和海洋经济需求,在无人机、电动船舶制造及应用领域发力,开辟电动交通领域的新蓝海。目前,深圳集聚了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2023年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20%。在新能源船舶领域,深圳利用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优势,积极探索新能源船舶,推动船用动力电池、电机、箱式电源、电池管理系统、充换电设备以及岸电储能一体化设施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发展。

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培育应用场景。深圳积极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超充之城”和“天空之城”。目前,深圳的充电桩已经超过37万个,超充站已经建设了500座,超过加油站、加油枪数量。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建成低空起降点249个,覆盖载客运输、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及公共治理服务四大领域。力争到2025年,全市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同时,深圳持续通过开放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发展,“电动深圳”产业军团的版图不断拓展延伸,纯电动物流配送车、泥头车等赛道的应用和产业正在崛起。

02

全方位打造“电动深圳”的策略

深圳已具备打造海陆空全方位“电动深圳”产业军团的基础。未来,深圳可以着重从夯实绿色本底、强化技术创新、打造产业军团、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应用场景、实施国际化战略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打造“电动深圳”,形成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夯实“电动深圳”绿色本底。持续完善绿色电力体系,实现电动交通工具使用绿电。积极打造“源网荷储多元互动体系”,进一步探索虚拟电厂、车网互动、光储充放一体化等模式,构建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分布式能源电力设施资源全量接入,提高绿色电力占比,从源头夯实“电动深圳”的绿色本底。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电动船舶等产业领域率先开展低碳、零碳园区和工厂建设,逐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生产环节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强化“电动深圳”创新支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的深度融合,集中攻关突破eVTOL、无人驾驶和电动船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以自主技术筑牢产业“护城河”,掌握发展主动权。加快相关产业的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相关产业的标准建设,制定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依托产业领先优势,集中力量开展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编制工作。

三是打造“电动深圳”产业军团。围绕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电动船舶、纯电货车等领域,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打造“电动深圳”的海陆空立体化产业军团。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强化设计、品牌和知识产权建设,推动“电动深圳”产业军团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四是完善“电动深圳”基础设施。结合未来交通电动化、智能化的配套需求,以及电动交通工具的发展规模,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充电网络的覆盖面和便利性。依托“车路云”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智慧路端和云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交通枢纽、城市道路、快速路、高速公路等典型示范应用场景。编制低空起降设施建设标准和设施布局规划,构建层次合理、便捷高效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五是培育“电动深圳”应用场景。坚持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围绕“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在陆地、海上、空中打造立体化的电动交通工具未来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提供应用场景条件。

六是推动“电动深圳”产业军团出海。依托技术优势,从以输出产品为主逐步拓展到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通过收购品牌、企业等方式深度嵌入本土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韧性。通过国际产业链合作,推动“电动深圳”产业军团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实现从贸易大市向贸易强市转变。

//本文为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栏目特约稿件

图片

本文作者

韦福雷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