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查费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前过高的检查费用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民众对此苦不堪言。
“体检为什么要收那么多费用?”“我们普通家庭怎么办?”大家抱怨的声音不绝于耳,很多人都觉得收费不太合理。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国家医保局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医院检查费用的新规,这些新规犹如一场及时雨,百姓终于从中看到了惠民政策。
不过在那之前,为何我国医院的检查费用一直那么贵呢?
检查费用昂贵的缘由
现代医疗检查设备极为昂贵,一台高端的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成本上千万元,每年还需要高额的维护费用,设备软件升级、部件更换等等。CT设备同样价格不菲,并且不断有新型号推出,旧设备也面临着技术更新的压力。
这些设备的成本需要在使用周期内通过大量的检查服务来分摊,给患者呈现出一种每次检查的费用较高的情况。有时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可靠,医院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员的培训费用和人工报酬也是检查费用的一部分。
许多检查项目依赖特定耗材,一些特殊的检验试剂研发成本高,生产规模相对有限,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影像检查中的造影剂等耗材,不仅本身价格贵,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要求,无形增加了检查的总成本。
医院为了提供高质量、精准的检查服务,需要建立严格质量控制体系。
从检查前的患者准备、样本采集,到检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再到检查后的结果审核与报告出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遵循严格规范。人力资源的耗费都需要资金支持,这些资金除国家部分补贴外,只能从检查费用中拿。
医院治疗是专业且复杂的事情,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患者通常不了解检查项目的成本和技术难度,而医院在定价上也缺乏足够透明的解释机制,这就容易让患者产生误解,误以为是医院故意抬高价格。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医院“宰人”。
在之前,还有极个别医护人员受利益诱惑,和医疗设备供应商勾结,推荐不必要的高价检查项目,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这种违背医德的行为虽然是少数,但一旦出现就会严重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这也成为患者误解医院的源头之一。
医疗检查费用改革动机
一些患者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做检查,几项检查下来费用动辄上千元,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整体成本虚高的问题层出不穷,高昂的检查费用影响着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一降再降。
推动量大价高的检查检验项目降价,是国家想要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一大举措。只有合理调整检查费用,才能让医保基金的使用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让患者就医更开心,更放心,更舒心。
之前我国已经推出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方案、取消加成的措施已经落地实施。
过去,部分地区和医院存在检查项目定价混乱的问题,存在“一地区一价”“一医院一价”“一方法一价” 市场缺乏统一规范。医疗检查费用改革出现十分必要,收费透明公正、医疗服务的公信力、行业健康发展都要靠改革来实现。
降低检查检验价格腾出的费用空间,也意味着为支持满足临床急需的高水平真创新留出空间,让更多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能够加快进入临床应用。这样一来,患者能接受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医护工作者能感受到工作得到相应报酬的满足,实现互利共赢。
医院检查费用的改革
新规对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范。每每患者前去体检,对放射科的诟病最为明显。以往,放射检查项目复杂众多,收费标准界定不明确,患者在缴费时一头雾水,不清楚各项费用的来源,引起公愤。
如今,国家出台政策把放射科整合为26项,同时也按照成像技术、部位难度、对比剂引入等等关键维度分门别类,不同的项目就这样产生,收费标准一目了然。
这一举措基本解决了大家对于放射科问题的抱怨。如果做胸部放射检查,新规明确规定了普通X光摄影、CT 扫描以及不同分辨率,不同扫描仪器的具体收费细则,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病情,了解价格差异下的体检差异。在保障医疗需求的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其二是大家最重视的价格问题,部分医疗检查检验的价格下调,让普通百姓得到更多的医疗红利。
目前下调政策里,国家首要选取了一批量大价高,同时经过调研发现患者就医成本高的检查项目进行治理。经过精准测算,单个项目平均降价幅度超过40元。
虽然40元在面对巨大医疗开销同时看似杯水车薪,但对于长期患病需要频繁检查的患者和全国大部分的普通家庭来说,却能在日积月累中节省可观的医疗费用。
以一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例,在一个治疗周期内可能需要多次进行血栓弹力图试验等等相关检查。新规颁布后会减少相当一部分的检查资金。
当然,这一措施不仅是在保障患者的权益,让更多人看得起病,同时对于国家而言,也能减轻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减轻国库的经济压力。
医疗检查中还有一个方面让人吐槽多时,那就是依照检查设备排数来收费。众所周知,医疗设备费用通常很贵,但在每个要体检的群众身上都以设备价格作为收费标准十分不妥。
于是,新规颁布收费标准按照检查效果来定价,彻底改变了过去以设备因素确定收费标准的不合理局面。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国家要求医疗机构必须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根据诊断需求合理选择检查设备以及体检项目。
此种规定下,国家强迫让医疗机构不能再单纯为了追求高收费而过度使用高端设备进行没用的检查。
实际需要什么就检查什么,这正是群众想要的效果。这样一来,医疗资源不会被浪费,患者也不会觉得医院“没用”,实现医院患者双赢的效果。
“我之前检查过那么多次,为什么还要检查?医院是故意赚黑钱吧!”时常,我们能听到患者这样的抱怨。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转院类似的情况,医生对于之前检查过的项目一无所知,只能让患者再次检查,无形中加重患者就医的经济压力。
基于这个弊端,新规出台检查结果的互认共享的规定,充分运用网络数字媒体,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
作为初步施行,这样的数字档案不会立刻完善,但也让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有了流通共享的可能。
减轻医疗负担是一方面,这样也让患者少些放射检查次数,少些放射带来的危害。减少患者就医时间、提升医疗效率显而易见,同时这也让分级诊疗不再是纸上谈兵,有了后盾作为基础。
人工智能自研发以来就逐渐在各个领域渗透,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也是日新月异。新规自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成为放射科的辅助项目。它们执行着与主项目相同的价格水平,并且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
这一规定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大规模应用打开了政策之门。
试用智能器械的人都发现,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胸部CT影像进行详细分析,标记出可疑的结节等病变区域,“喂”进去的数据经过多次智能融合成为医生的好帮手。患者可以花更少的钱得到更为准确的检查结果。
新规对实体胶片的管理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出来,由患者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主选购,并且实行零差价销售,严禁捆绑收费。
在过去,实体胶片费用通常被捆绑在检查项目中,无论患者是否需要,都必须支付这笔费用。
可实际在电子病历和数字影像时代,很多患者并不需要实体胶片,或者只需要少量的胶片用于留存转诊,这样一来,实体胶片费用就成为“冤枉钱”。
这样的医疗改革让大家对医疗检查又有了新的希望,一些需要频繁检查的患者虽然很高兴,但是还有新的问题:未来我国医疗检查还会继续降低价格吗?
未来医疗检查,会继续降价吗?
国家要保障民生,医疗是一大重点,在近几年的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疗水平上升和医疗费用降低成为我国改革的主旋律,所以说未来医疗检查费用主要是呈下降趋势。
除了国家保障外,医疗机构技术水平不断上升,成本也随之降低,加之各个多个医疗机构存在竞争关系,优质优价的检查项目成为百姓的首选,多个检查项目降低成为不可转变的趋势。
对于很多传统的医疗检查项目,尤其是我国技术成熟的检查设备,完全自主的检查技术,都能在将来以更低的价格面向百姓。还有一些不可避免进行多次检查的项目 国家也会想尽办法做到百姓希望的低价。
但这里也有例外,并非所有的检查项目都会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新型检查项目。新型检查项目刚刚出台,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处在成本最高的时候,对于设备定期维护费用自然较高。
与此同时,医生对于新型检查项目的了解有限,检查方式难以在短时间达到炉火纯青。所以短时间降价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
其次对于体现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一般不会下降。
国家想要保证医疗为民,就不能一味的压低所有医疗检查的项目。过低的费用看起来为民着想,但这样会降低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损害医护人员的利益的同时也没办法保障人民医疗检查的准确。
而把有关劳务的项目保持在某个价格区间,可以平衡政策导向,不至于让政策的天平倾斜一边,也能促进医患关系的稳定,维持社会和谐。
结语
各种医疗政策的出台纷至沓来,医疗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普通家庭就医会更加便捷高效。对此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