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咬文嚼字》编辑部上周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小孩哥/小孩姐”上榜,指的是在某方面具有过人才能的孩子。
2021年的十大流行语之一“鸡娃”已流行多年。“鸡娃”成功,能培养出小孩哥、小孩姐;“鸡娃”失败呢?正反面例子古代都有,今起说一说古人“鸡娃”那些事儿。
看见鸡娃这个词,银发族都不陌生,小鸡崽子嘛。
虽然字典里鸡娃只有这一个意思,但现实生活已赋予它新的含义,指父母“给孩子打鸡血”的教育方式: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迫孩子大量补习,“努力拼搏”。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没少花心思鸡娃。历史上,有人鸡娃很成功!
三千多年前,太任鸡娃
最超前的鸡娃,从娘胎里开始。
早在西周初期,也就是三千多年前,中国人就知道胎教了。
据西汉刘向在《列女传》中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端庄有德,她怀孕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胎教做得比较好,“文王生而明圣”,接着“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最终,周文王成了西周的奠基者。
又据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期间“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跛在古代有这种意思,指站立时重心偏于某一只脚上,古人认为这是一种不恭敬的举止。这句话的大意是,周成王的母亲讲究胎教,孕期谨言慎行,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开心也不会笑太大声,生气也不会开口骂脏话。
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父周公姬旦摄政七年,建设东都成周,“宅兹中国”,迁都洛邑。他亲政后,能成长为杰出青年,开创中国最早的盛世,少不了叔父周公的言传身教,自然也有当初母亲胎教的功劳。
那时的人也许不懂什么科学,但他们的理念丝毫不差,也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在娘胎里就先人一步!
两千多年前,孟母鸡娃
小孩子背《三字经》,都知道这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孟母鸡娃的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刘向在《列女传》中讲了其中的来龙去脉。
小孩子爱玩过家家,有抱着娃娃“打针”的,有和泥巴捣树叶“做饭”的,大人一般不管。孟子的母亲却很关注儿子游戏的内容。她发现儿子老玩哭拜祭奠、挖坑埋人的游戏,心想不好,离家不远就是墓地,儿子铁定是在那儿学的,看来这地方不能住了。
搬家后不久,孟子不玩哭丧游戏了,他开始支摊儿叫卖,市场上那些摊贩咋吆喝的,他记得门儿清,比摊贩吆喝得还来劲。孟母听得皱起眉头,看来集市旁也住不得,又得筹钱搬家。
经过一番折腾,这回搬到了学校旁边,再看儿子过家家都玩儿啥?模仿祭祀祖先、宾主揖让等各种礼仪活动,孟母这下心里踏实了。
到了上学的年纪,孟母把儿子送进学堂。一天,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麻布,问他:“学习咋样了?”孟子答:“就那样儿。”这漫不经心的态度激怒了孟母,她起身抄刀斩断了刚织好的布。
孟子吓了一跳:“母亲这是干吗?”孟母说:“你荒废学业,跟我斩断这布其实是一回事。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免不了干杂事劳役,也没能力远离祸患。就像一个女人以织布为生,假如她半途而废,靠什么让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穿、有饭吃?女人荒废生产,男人荒废学业,那这一家人如果不去偷盗,就只能受人奴役了!”
孟子深受震撼,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成为天下名儒。
曹操鸡娃,带十岁曹丕上战场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亦称“曹魏”。
曹丕成才,离不开他爹曹操的努力鸡娃。曹丕当魏太子时,写过一部《典论》,讲到这段往事——
曹丕五岁时,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儿子有必要早日习武,于是教曹丕射箭。曹丕这个小孩哥还不赖,第二年就学会了射箭。
曹丕六岁时,射箭已不在话下,曹操开始教他骑马。到了八岁,这个小孩哥就能一边骑马一边射箭了。
曹操不光让儿子学技术,还安排他参与社会实践,连打仗这么危险的事儿,也要带着儿子。
公元197年,曹操讨伐割据宛城的张绣,张绣降而复叛。曹操遭到伏击,坐骑绝影被杀,长子曹昂为救父亲让出自己的战马,结果曹操骑马逃脱,曹昂遇害。当时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得脱”——看这段历史,真让人替这小子捏一把汗。
对父亲如此冒险鸡娃,曹丕非但没有怨言,反而颇感受益,自称在军中长大,年少就爱弓马,长大依旧喜欢,追逐猎物,一追就是十里,骑马射箭,往往百步穿杨,日积月累,身强体健,从不厌倦。
不过,曹丕写这文章,明显有讨好曹操的嫌疑,所以他是不是真的没有怨言,还真不好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