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行军三万里 带领步兵“飞上天”

图片

  郭强平在模拟索降训练。

图片

  英雄连的战士们。

图片

图片

  郭强平在日常训练中。

  巍巍昆仑,这里寒风刺骨,氧气稀薄。但在这常年冰封雪裹的生命禁区里,他8年里6上高原,累计行军1.6万余公里。他就是郭强平,现任新疆军区某合成团英勇善战模范连连长。

  1991年出生的他,2009年12月入伍,15年从军路,从士兵到连长,他始终在戍边一线奋进作为,先后被陆军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学雷锋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所带连队被新疆军区表彰为“新时代卫国戍边标兵单位”“四铁”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二等功。2024年8月,郭强平被表彰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就在不久前,南都记者前往新疆,见到了这位模范连长。面对采访与闪光灯,郭强平十分谦虚。他告诉南都记者,“我更多的是感激,这不是证明我有多强,背后是组织给了我力量。”

  逆袭

  “后进生”每日“加餐”训练

  黝黑的脸上透露着刚毅与坚强,精干的身躯,浓密的剑眉,眼睛不大,神采奕奕,这是郭强平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在战士眼中,他是在高原上带领他们克服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的连长。在领导眼中,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能够在高原上完成艰巨任务。在搭档眼中,他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总能保持冷静,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黄金搭档”。

  但起初,刚入军营的他并不起眼。2009年,他受到阅兵的感召而入伍,身高1.75米,体重50多公斤,身体素质也并不太强。面对队列体能和从未接触过的单兵技能,郭强平曾是“后进生”。由于基础薄弱,第一次新兵摸底考核,他排名垫底。

  “努力奋斗、不懈拼搏,终将收获精彩!”这是郭强平最常说的话,在行动上,郭强平也每天都给自己“加餐”:2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50组单杠,睡前背记条令知识……别人练30分钟,他就练1个小时,凭着一股子狠劲,郭强平迅速在新兵连脱颖而出。

  第二年,郭强平被上级推选参加原兰州军区比武集训。面对各路云集的高手,郭强平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勤奋。“我相信我可以,别人练一遍我就练两遍。”日复一日的训练下,郭强平的专业能力提升进步很快。最终,郭强平因个人表现优秀,荣立个人三等功。

  郭强平下连后,在新疆军区组织的某型反坦克火箭集训中,他用坏3把工兵锹,练就了“一锹定水平”的过硬本领,完成射击准备时间比平均用时缩短12秒,被战友誉为“郭一锹”。  

  带兵

  手下39人荣立三等奖  

  好学、技术精湛、乐于传授、忠厚灵活、有上进心。新疆军区某合成团政治工作处主任张水平如是评价。张水平说,“在部队成长这么多年,郭强平有自己的一套带兵方法。他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为连长,也是因为他了解战士和部队,能够更好地适应部队,带领队伍时也能够虎虎生威,并且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了解大家的需求和想法,知道如何教育引导战士们。”

  刚任连长时,郭强平发现连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有许多尖子,但整体成绩并不理想。

  “我是从战士中走过来的,更能体会战士的不易。作为连长,更要把战士的冷暖时常记在心间。”本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想法,郭强平展开了“经常性思想工作”,找每个人谈心交心,  寻找每一个人的闪光点,为大家明确目标,指引正确的方向避免走弯路。

  他挖掘每个人的特长:有绘画特长的成为了板报制作人;有电焊修理特长的,成为了连队“四小工”;打算长期服役却没有一技之长的,有了机会培训学习;计划考学的也有了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并获得了“过来人”的指导授课……在郭强平的带领下,3人被南疆军区评为“首席教练员”,5人保送入学,4人考学提干,2人荣立二等功,39人荣立三等功。  

  挑战

  主动请缨机降训练  

  2022年初,郭强平主动请缨向团受领机降训练任务。战士邢昕说,当连长申请这个项目时,我们心里并没有具体的概念。我们不知道机降是什么,甚至以为就是从飞机上跳下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了解到,这是一项需要绳索从直升机上下降的任务。连长总是能够清晰地解释每一项任务,让我们对任务有了更深的理解。

  7月13日那天,是连队第一次在索降平台进行模拟索降训练,郭强平带领骨干“第一波”进行索降,他第一个跃出机降平台。郭强平回忆:“一开始我们没有任何训练经验,当站在‘机降平台’上时,我看出来很多战士有眉头紧锁,有恐高畏难情绪,作为连长,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带好头,于是我第一个接过绳索、第一个跃出‘机降平台’、第一个实装实降。有了我第一个跳下去的先例,战士们也不再害怕,克服了心中的恐惧,依次跳了下来,连队成为了军区第一个完成机降训练的轻步连。”

  此外,高原机降任务,不仅要面对风向不定、风力大、能见度低、降落点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还要应对各种特情处置。

  因为高原机降实战经验不足,郭强平便开始研究高原环境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高原环境存在下午和晚上风速较大、风向不定等特点,面对高原地貌以砂砾地形为主的复杂地貌,不便于着陆。为进一步适应高原机降,郭强平便带领着机降队员,不断转换位置,积累高原机降经验。

  “连长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总是能够保持冷静,他是我们心中的控盘手。连长的处理方式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安心,他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确保每个人的安全。”邢昕说。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通讯员 王全志 耿珩淞 樊金肖 宋相廷 发自新疆

  新疆军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