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四川(1):宽窄巷子

图片

10月8日,星期二,晴


四位好同学相约,带上爱人去四川九寨沟来一次浪漫旅游。成都朋友小王代为联系旅游社。小王是成都当地人,给我们推荐一档“六天五夜”的私人定制旅行计划,一辆专车,一位驾驶员兼导游,不受时间限制,吃、游自由。我欣然答应。

我们在龙湾国际机场乘坐四川航空3U6902航班,11点40分起飞,开始四川九寨之旅。

小王在成都天府机场B2国内到达出口接机。见面后小王安排我们入住酒店(成都市青羊区红庙子街65号荻木酒店),然后利用下午不多的时间,打卡成都市区著名景点宽窄巷子。

图片


图片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是成都历史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年羹尧在战国时期秦张仪修建的少城遗址上修筑了满城,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此间的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

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灭亡,八旗兵解散,少城被拆除。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于右任,田颂尧、李家钰等先后定居在这里,蒋介石也曾经来过,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测,当时的工作人员在度量之后,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那条标注为“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条标为“井巷子”。

新中国成立后,将房子分配给了附近的国营单位用来安置职工,文革时期又对房屋进行了重新分配。

20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在保护老成都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

图片


‌宽巷子并不宽,宽度约为4米。巷口各样店铺林立,有少城别院客栈、民族服写真馆、锦官城网红打卡地、益民菜市等,五花八门。行人如织,吆喝声此起彼伏。右侧竖着一蓝色的牌子,写着“宽巷子”三个字。我们沿着牌子的箭头往里走,到了宽巷子3号,只见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门框上悬挂一个棕黄色的牌匾,写着“宽巷子”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往里看,只见灯火不见人影,给人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

再过去到了6号别院“听香”,本色木门庭,大厅是一个圆的花环,中间紫色的蝴蝶花,环境非常雅致。“听香”一天不同时间扮演不同角色,就餐时段是地道的川菜馆,下午休闲时段是茶楼和咖啡馆,到了晚上则摇身一变成了酒吧。我一脚跨进,则发现别有洞天,西式洋楼、沙发、小桌、精致藤椅,如同置身于地中海的室外花园。我想这里消费肯定不低,就怯怯地退了出来,避免尴尬。

图片


图片


宽巷子11号别院是拱形宅门,特制的青砖呈变化图案,上方嵌入中式传统石匾,匾上采用大篆阳刻“恺庐”,意思是“快乐自在的居住地”。左侧墙壁有金色大字中华老字号“赖汤圆”,边上放着绿色的恺庐茶园广告牌,说明里面是汤圆店和茶室。我们也无心喝茶吃汤圆,看一眼就继续往前走了。

图片


走着走着来到一家没有开店经商的别院,门框上“宽居”两字,门口一对石狮,威武雄壮。门口的铭牌写着“私宅勿近”。也不知道主人是谁,估计能住在这地方,肯定非富即贵。

经过宽巷子39号成都钓鱼台精品酒店后,转入窄巷子。巷口刘备关羽张飞三尊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双手抱拳迎接四方客人。

窄巷子两侧同样都是店铺,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比较耀眼的店铺有:卖针织包的五福临门店、藤蔓爬满墙壁的采耳店、眉州东坡酒楼晚餐、小龙翻大江餐厅等。

图片


图片


窄巷子23号门边有一位男歌手低着头敲着鼓, 随心所欲地唱写给宽窄巷子的歌——《你好,宽窄巷》,歌声低沉浑厚,给人一种稳重、沉着的感觉。隔一扇门地是卖小吃的摊点,桌上摆放各色点心,如豆腐脑儿、凉粉、汤圆等,制作精美,色彩丰富,香味氤氲,惹人喜欢。

图片


图片


窄巷子壹号院“三块砖”店是有故事的。1981年修建窄巷子壹号院,充分考究到历史与人文的结合,从清末商人砖的商经和民国时期商人后代为国捐躯的精神,就用清末、民国和现代三个不同时期的砖来作为墻基,对这个院子进行修复和保护,象征着历史的发展和砖文化的延续。而今,窄巷子壹号院的商家为了继承和发扬砖的商经和砖的人文活性,不但保留了该院子门前的两堵旧砖墻,同时将店命名为“三块砖”。这是古今结合,是传承和发扬,更是历史的升华和继续。

井巷子在窄巷子以南,是一条折弯状的小巷,大致呈东西走向,它是成都市的一处历史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据说康熙年间,大批的清军驻扎在少城内,人口的密集使得水资源紧张,于是就在巷子西口凿井取水,为驻防清军提供水源,井巷子也因此得名。时过境迁,井巷子一侧满人居住的房屋被拆除,现在井巷子就只有半条街了。

图片


图片


走进井巷子,在路牌的一侧,就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装置,一个名叫《砖》的历史文化景观墙。是当年在重建宽窄巷子时,从全城都征集到了4万多块古砖,有羊子山土坯砖、秦砖、汉砖、唐砖、宋砖、明砖、清砖、火砖、七孔砖、民国砖、水泥砖、瓷砖,工人用这些古砖按照年份分别砌筑成不同的样式,赋予了不同的故事。在这里,你就像走进了成都历史的画卷。

小巷静谧而雅致,青石板路铺陈着岁月的痕迹,绿墙红瓦间透露出古朴的气息。

一路过来,欣赏“砖”的同时寻找那口清兵取水的“井”。终于在一家诊所前找到一墙面雕塑,一位男子挑水,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孩子在井旁洗衣服,前面有一口盖着盖子的井。边上有一块成都市西城区政府立的石碑,注明:“ 此井乃康熙年间,满蒙八旗军驻防成都时饮水而凿……”此井是否那井,我不得而知,但此井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印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晚饭小王提前预订在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成都太古里8栋“柴门饭儿”,是整个太古里最有人气的一家餐厅。他点了成都的名菜肴老妈兔头、宫保鸡丁、赖汤圆、糯米丸子等款待我们。

两个小时的游走,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青砖黛瓦的四合院落、宅院门前两侧的石狮子、清灰墙壁上的浮雕、拴马石和呼吸瓦墙,给人以时空穿梭回到清朝街巷的感受;沿街商铺或私家宅院的名字也很有味道,如小龙翻大江、三只耳、静苑和宽云窄雨、可居等,让人自然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还有四川名小吃、传统手工业品,既精美又精致,深受顾客喜爱。

匆匆的过来,满意地离开。感谢天府之国成都留下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感谢朋友小王的一路讲解和热情接待。
关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