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仲裁风波,月之暗面还有啥烦恼?

深度 客观 穿透


图片

时不我待又如烹小鲜





作者:乔治

编辑:李莉

风品:陈晨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因Kimi声名鹊起的月之暗面又火了,不过这次是基友“递刀”。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作为一家大模型创业公司,因年初阿里的大笔投资,月之暗面一跃成为200亿身价的明星赛道独角兽。拳头产品Kimi在C端炙手可热,二级市场甚至掀起了Kimi概念股投资潮。不过与此同时,围绕其资本争议也开始变多。


据科创板日报,一个月前的11月11日,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被前投资方在香港发起仲裁。原因是两者获得上一家公司循环智能的股东同意豁免书前,就已启动融资并创立月之暗面。相关知情人士表示,仲裁发起方要求的补偿额将近一亿美元。


12月7日,处于风口的杨植麟终于公开回应,称自己在离开前公司创业时,已获所有董事签字同意和必要手续。同时,张予彤是月之暗面联合创始人,其股份按照多年贡献逐步兑现(vesting),条件是持续为公司提供服务和业绩支持。


曾经的好基友,如今撕破脸皮站在了对立面,多少令人唏嘘。此番仲裁对月之暗面意味着什么?后续还有无猛料?被资本高高抛起的同时,又何避反噬性呢?



1

估值暴涨10倍

泡沫质疑、仲裁罗生门


能够确定的是,这家公司资本热度确实撩人。


2023年3月正值大模型风起,月之暗面横空出世,致力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当年6月即获超2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真格基金、红杉中国,估值3亿美元;同年7月又获美团龙珠、蓝驰创投等A轮融资。


乘着ChatGPT热度,进入2024年月之暗面估值开启狂飙模式,2月获超10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小红书、阿里巴巴,老股东跟投。据每日经济新闻,这笔融资是自ChatGPT出现至今,中国大模型初创公司拿到的最大单轮融资,月之暗面估值跃至25亿美元。2024年5月又获超3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腾讯、高榕创投等参与,估值达到约30亿美元。即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估值暴涨了10倍。


至此,月之暗面领跑“AI六小强”。不过估值的一路飙升,也引发外界质疑,个中泡沫多少、价可配位?而自证的关键时刻,金沙江创投等循环智能老股东也与月之暗面间矛盾激化。一些投资人认为当初拿到的股权过少,需要追加,且金额庞大。进而同意豁免书迟迟未签,最终双方撕破脸皮、对薄公堂。


据科创板日报,本次仲裁的申请方,来自循环智能以及循环智能7家投资方中的5家: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博裕资本、华山资本和万物资本。被仲裁的是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循环智能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杨植麟、张宇韬此前的创业项目,为面向企业营销客服的AI软件提供商,定位企业服务赛道。在循环智能时,杨植麟并非CEO,主要负责AI和产品等业务,张宇韬则是CTO。


对于仲裁一事,月之暗面代理律师表示,“我们认为该事项既缺乏法律依据,也不具备事实基础,本所将依法提出抗辩”。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按照正常发展逻辑,月之暗面与循环智能是前合作伙伴关系,二者最好结局是齐头并进、资源互补、进而个自利益最大化。闹上公堂无疑是企业发展的一颗绊脚石。


放眼AI大模型行业,月之暗面这样的创业公司自我造血尚未稳定,产品虽火却处初级阶段、护城河并不多深,面对市场的一日千里、竞品咄咄追击,唯有继续全力以赴做好技术、产品,进而找到“下一笔融资”。估值自证的关键时刻,陷入仲裁罗生门着实是大忌。



2

朱啸虎的指责

“关键先生”张宇彤


复盘此次纷争,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是代表性人物。


12月5日,朱啸虎在社交媒体上接连发声,爆料月之暗面本是循环智能内部已开发2年的项目,分拆到今天依然没得到循环智能股东决议的签字,根本不只是豁免问题,董事决议一直拖到分拆大半年后今年1月才签字,但因董事张予桐(彤,每经记者注)隐瞒自己重大的利益冲突也可被认为无效。


朱啸虎称,张予彤向基金合伙人、其他循环智能投资人/股东故意隐瞒并欺骗自己在新拆分的公司有巨大的免费股份,该部分股份约900万股,相当于初始股份14%,远超孵化月之暗面两年的母公司循环智能拿到的9.5%,违反了基金合伙人对LP的受托责任,也违反了公司董事对股东的受托责任,而被金沙江解雇。


几个小时后朱啸虎再发文,称“虽然我们对大模型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愿意豁免Kimi、张宇韬以及月之暗面公司,支持年轻人追求AGI梦想,在张宇韬全职加入月之暗面的补偿上没有分歧。但这个支持不代表可以容忍违背商业伦理道德甚至法律。我们完全不理解Kimi为什么一定要绑定张予彤,一个有严重利益冲突,且违背受托责任还一直不承认加入月之暗面的人。”


图片


总结来看,朱啸虎密集发言主要表达三个要点:第一,杨植麟与张宇韬出走创业月之暗面,循环智能老股东们知情,但协议条款并未走完,流程上存在瑕疵;第二,循环智能老股东们与月之暗面达成和解;第三,双方矛盾主要集中在金沙江创投前合伙人张予彤在月之暗面获得的股份比循环智能老股东多,且张主观上故意隐瞒了该事实。


玩味的是,作为循环智能老股东的红杉中国、真格基金选择了继续跟投,而金沙江创投、博裕资本等由于不看好通用大模型而没跟进。


12月6日,杨植麟回应称2022年底,AGI技术几个重要因素同时被满足,因此决定创办月之暗面,希望探究有效的智能产生方法。在创办新公司过程中,循环智能的股东对新公司的看法并不一致,其中就包括朱啸虎所在的金沙江创投。


杨植麟称,2023年2月他与循环智能的CEO陈麒聪达成一致,月之暗面单独成立公司,循环无偿获得月之暗面一定比例股份。同时,他还以0元的价格放弃在循环一半股份,以帮助循环缓解现金流危机。杨植麟强调,这一过程中循环每一位董事都知情,并签字同意新公司的成立安排。


针对朱啸虎提出的“切割”要求,杨植麟表达了坚定立场:大模型创业不仅需技术能力,还需业务、战略和融资能力。这些方面张予彤是最合适人选,她不仅具备深刻的业务洞察和丰富的投融资经验,更重要的是愿走出舒适区,选择冒险和支持月之暗面。因此,杨植麟邀请张予彤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并授予其股份,以作为对公司后续多年持续工作的对价。


之后,舆论传出多项月之暗面与张予彤的关联信息。据科创板日报、商学院杂志,张予彤存在对金沙江创投合伙人及LP的投资信息隐瞒行为,但并未公布具体的持股份额。同时因公司赠送免费股份的缘故,账面也存在不易发现情况。


公开信息显示,张予彤2011年加入金沙江创投,投出小红书、深鉴科技等项目。2022年2月升为主管合伙人。因与杨植麟清华校友的关系,张予彤在阿里投资月之暗面一事中扮演重要角色。2024年4月张予彤从金沙江离职,有消息称其顺势加入月之暗面,但随后被月暗官方否认。


据经济观察报,朱啸虎声称已经知道月之暗面其他股东要求杨植麟等,在12月15日前拿到循环智能的免责声明(即所谓“豁免”),否则就要降低10%的估值。


而梳理杨植麟的公开声明,不失几分真情流露,虽表示支持张予彤,却仅认可其没有白拿月之暗面好处,无法说明张予彤有无辜负金沙江创投。


公开工商数据显示,张予彤丈夫汪某确实是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仅持股0.075%。不过张予彤自己既不是股东,也非董事高管,这个联合创始人当得相当“幕后”。


放眼风险投资领域,投资方与创业团队间的合作模式、合同条款往往复杂繁琐。如何确保双方权益的平衡和保障,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朱啸虎批评月之暗面分拆中的手续问题,似乎杀伤力有限。毕竟法律上重要性不如分立,不一定要股东会通过,要看企业自身章程而定。至少目前双方不涉及盗用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敏感问题。但对张予彤个人的指责就较严重,不是说其工作不力,而是直指不忠诚、吃里扒外。按照朱啸虎说法,张予彤离职时拒绝签字确认自己在月之暗面无利益,以至被迫放弃在金沙江创投的其他利益,这显然对张予彤不是有利证据。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来做答。往期看,朱啸虎是一个理性且现实的人,如此出击一方面是有较大把握和证据,一方面又给出江湖义气,有风度表示不追究月之暗面走其他发展道路,只要补偿即可,还规避了金沙江创投错失独角兽、管理不善的责难。继而在投资圈舆论场中获得喝彩,可谓占据主动。


朱啸虎预测,香港仲裁案件要一两年才会出结果。这对月之暗面这种新兴公司的商誉与前景并非好事,早点让步和解,或是良方。


放眼创业圈可谓风起云涌,资方合伙人分道扬镳、股份争夺大战太常见了,很难说谁对谁错、非黑即白。抛开瑜亮情结,好聚好散是最好结局。若因一时疏忽,闹得公司鸡飞狗跳,对后续经营的不利性恐怕Kimi也不好做答。


企业管理的艺术,并不比IT研发简单。做人留一线,江湖好见面。曾经的好基友是握手言和还是口水战加剧,考验当事人的智慧、胆略、格局。



3

停止出海探索 竞品不等人


说千道万只是利益纷争,仲裁仅是一个小波澜。毕竟对背负众多资本期许的月之暗面而言,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大事。相比之下,如何尽快做大做强、培育出核心盈利能力才是更重要且急迫的事。


全球化大潮中,大模型公司纷纷开启海外布局以缓解盈利焦虑。2024年初,月之暗面在海外推出Ohai产品。在这款情感陪伴类AI产品上,用户可自由选择自己想对话的角色,进行文字及语音对话。同时,还推出了AI生成视频工具Noisee。


然而不久,公司却停止了出海投入。据科创板日报,知情人士表示,月之暗面因为意识到出海并没有如预期那样盈利丰厚,选择了停止投入。随着业务进入调整期,管理团队也发生变动。几位出海产品负责人近期离职创业的消息成为焦点。如前Noisee产品负责人明超平,正以5000万美元估值为其新创业项目融资;前Ohai产品负责人也于近期离职创业。


聚焦Kimi产品开发,知情人士表示公司当前也招募了不少人,“微软亚洲研究院前首席研究经理谭旭就在8月加入了月之暗面,主要负责研发端到端语音模型,打造类似GPT-4o的产品,目的还是为了加强Kimi的功能。人员的流动总体还是跟随业务调整变化。”


确实,海外市场看上去很香,实际做好并不容易,月之暗面首先面临的是语言和文化障碍。要求其具备强大的本地化能力。对一家初创公司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以确保本地化程度和用户体验。此外,还需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以确保业务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问题在于,竞品没有闲着。以同为头部大模型创业企业的MiniMax,其出海产品Talkie10月月活达到2062万,增速超过聊天机器人领域的霸主Character.AI。而月之暗面的上述Ohai产品,对标的正是Character.AI。一超一停,有无错付误判、产品核心竞争力咋样?值得月之暗面审视深思。


正如杨植麟所言,公司及自身深陷仲裁漩涡的同时,大洋彼岸的团队(OpenAI)正在发布新AI产品。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和团队继续全力以赴把技术和产品做好。今天Kimi作为一个AI产品,受到很多用户的喜欢,但还处于AGI(通用人工智能)之路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智能提升空间......



4

困境中的希望之光 贵在长跑明星


身处强化学习时代,技术范式的变化,模型的迭代可谓一日千里,一个转身就是一个时代。背负百亿身价、身披独角兽光环,月之暗面、杨植麟、张宇韬的价值自证一点也不轻松,必须夜以继日地战斗。


客观而言,回归基础模型开发也不错,毕竟AI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打牢基础才能走得更远。不久前,Kimi语音功能上有了新进展,已开启语音通话功能的灰度测试。同时有市场消息显示,目前公司有十人左右的团队在研发视频模型。但为了产品差异性,对外发布仍在推迟。


尽管面临仲裁风波、全球化挑战的双重困境,但月之暗面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方面的先发优势不容小觑。


首先,得益于不断投入研发资源和人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公司已积累一批可观用户。据第三方机构统计,Kimi的10月月活突破千万,仅次于豆包、文小言。月活增速达36.54%。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Kimi月活跃用户数为50.83万、112.85万和298.46万人,正在高速发展期。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从创始人的技术、工程背景等方面看,月之暗面虽还没有出现核心的技术创新,但确实是国内为数不多踏踏实实做大模型的企业。在大模型上确实有一些独到东西,比如模型训练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向,而非其他大模型普遍采用的套壳等方向,后者在训练方面的精度也通常差强人意。


公开信息显示,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拥有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苹果公司前AI负责人,曾在Facebook AI Research、Google Brain工作,是中国35岁以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引用最高的研究者。


赛道正处爆发前夜,自身又有专业、先发优势积累,长坡加厚雪,月之暗面的发展前景可期可待。只是这场仲裁风波,让原本光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叠加出海不利、竞品咄咄追势升势、市场高迭代竞争日烈,月之暗面的诸多挑战、烦恼肉眼可见,远不能掉以轻心。


攘外必先安内,仲裁案如何收场依然是悬念。往期看,新兴赛道从不缺一时新星,却鲜有长跑明星。如何把好牌持续打好、不昙花一现,月之暗面、杨植麟、张宇韬时不我待又如烹小鲜。







本文为首财原创

凤凰新闻/网易财经/搜狐财经/腾讯财经/今日头条/蓝鲸财经/百度百家/新浪微博/天天快报/中金在线/东方财富/雪球

等22家媒体入驻账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