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土耳其外长哈坎·费丹在新疆访问时的一句话再次引发争议。他将乌鲁木齐和喀什称为“古老的突厥和伊斯兰城市”,似乎试图以宗教和文化纽带强化土耳其对新疆问题的特殊关注。然而,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背后,却隐藏着土耳其对新疆由来已久的执念——一种源自历史误解、夹杂政治算计的复杂情结。
土耳其与新疆相隔万里,为何对这一地区总是格外“关心”?追溯这一纠葛,离不开19世纪中叶的历史背景,也绕不过泛突厥主义的意识形态影响。这不仅仅是一场认知的偏差,更是一场跨越历史与现实的博弈。
随着新疆地缘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土耳其的“关注”早已超越文化认同,成为国际政治角力的一部分。要真正看清新疆问题的本质,我们必须拨开历史迷雾,直面那些被曲解和利用的过去。
2024年,土耳其外长哈坎·费丹(Hakan Fidan)访问新疆喀什市。 历史回响:阿古柏的入侵与左宗棠的收复
19世纪中叶,清朝内忧外患,国家濒临分崩离析的边缘。鸦片战争的失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争相瓜分,而新疆这一清朝的西北边陲地带也难以独善其身。鸦片输入、边疆骚动和国内农民起义的多重压力,使新疆成为一个动荡不安的热点区域。在此背景下,阿古柏的崛起成为了影响新疆局势的重要转折点。
阿古柏(1820—1877)是一名中亚冒险家,曾在浩罕汗国任职。1864年,他乘新疆动乱之机进入天山南部,以喀什为中心建立了短暂的割据政权。尽管他的统治仅持续了13年,却对新疆的历史和外部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古柏之所以能成功扩张,与当时的大国博弈密切相关。沙俄、英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对中亚事务虎视眈眈,而阿古柏则利用这些外部势力为其统治提供支持。特别是奥斯曼帝国(今土耳其的前身),因其对伊斯兰世界的宗教号召力,成为阿古柏寻求国际支持的重要对象。
土耳其与阿古柏的联系,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外交支持上,更包含了泛突厥主义的雏形。奥斯曼帝国视自己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而新疆部分民族的伊斯兰信仰以及语言文化的相似性,使得土耳其将新疆视作“突厥大家庭”的一部分。这种观点虽然基于表面的文化关联,却忽视了新疆复杂的历史和中国主权的现实。
面对阿古柏割据和外部势力的干涉,清政府在最初的几年内表现得犹豫不决。一方面,太平天国的余波尚未平息,另一方面,沙俄在新疆北部的侵略步步紧逼。然而,随着光绪帝登基和左宗棠等一批重臣的力主出兵,清政府最终决定采取果断行动。
左宗棠以“养兵十年,用兵一时”为方针,筹措粮饷、积蓄兵力,于1876年正式出征新疆。他率领湘军一路西进,克服了复杂的地理条件和后勤难题,将阿古柏割据政权逐步击溃。在战役中,左宗棠不仅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也通过稳固民心和加强治理,为新疆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1884年,清朝正式设立新疆行省。这一举措标志着新疆在行政上正式纳入清朝版图,为后续的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过程中展现的决心与智慧,至今仍为中国历史所铭记。
血脉真相:回纥人、维吾尔族与突厥
在土耳其关于新疆历史的叙述中,“突厥大家庭”的概念占据了核心位置。然而,土耳其对新疆民族历史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尤其是对维吾尔族的起源和发展缺乏全面了解。
维吾尔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回纥人(又称回鹘),这是一个源于漠北地区的古老游牧民族。在唐朝时期,回纥与唐朝关系密切,其王朝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政治事件中扮演了积极角色。例如,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人应唐王朝之邀出兵平叛,显示了回纥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深厚联系。
回纥人在9世纪因内部动乱南迁至河西走廊和天山地区,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最终形成维吾尔族。值得注意的是,回纥与突厥虽然语言有一定渊源,但两者在政治、文化乃至宗教信仰上有显著差异。突厥人早期信仰萨满教,而回纥在南迁后逐渐接受了佛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并在唐朝的强力支持下建立了与突厥相对独立的文化与政权。
更重要的是,回纥人在历史发展中选择融入中华文明。与突厥不同,回纥不仅在政治上效忠中原王朝,还在文化上受到深远影响。特别是在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贸易中,回纥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纽带。这段历史清楚表明,回纥人及其后裔维吾尔族与中华文明的联系远比与突厥的关联更为深厚。
土耳其将维吾尔族视作“突厥大家庭”一员的观点,既忽略了回纥与突厥的历史断层,也低估了维吾尔族在中华文化中的融入程度。这种片面的历史叙述,正是土耳其对新疆问题产生误解的根本原因之一。
土耳其的谬误有多荒唐?
尽管阿古柏的割据政权早已覆灭,但土耳其国内对新疆的关注却并未随之消散。相反,这种关注在近现代泛突厥主义和国内政治氛围的推动下,进一步升温。
泛突厥主义是一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主张突厥语民族在文化、政治上实现联合。虽然这一思想未能在现实中全面落地,却对土耳其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冷战时期,土耳其将泛突厥主义与反共意识形态结合,对中亚地区的事务表现出强烈兴趣。
进入21世纪后,土耳其部分政客继续以“文化认同”为由,介入新疆事务。2015年,土耳其国内部分政客公开支持“东突”分裂势力,不仅对中国政府的治理政策横加指责,还试图利用新疆问题施加外交压力。今年,费丹外长的新疆言论,便是这一政治逻辑的延续。
对于中国而言,新疆的稳定不仅关乎边疆地区的安全,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战略布局。从地理上看,新疆是连接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的重要枢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疆在经济、能源和交通方面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面对土耳其及其他国家的干涉,中国政府始终秉持捍卫主权的立场。近年来,中国通过大力推动新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赢得了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广泛支持。尽管外部势力频频制造舆论干扰,但事实证明,稳定和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结语:历史与现实的警示
土耳其对新疆的“情结”,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误解与错位。无论是阿古柏的短暂割据,还是泛突厥主义的政治操作,都未能改变新疆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事实。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国际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发展。而对于中国而言,新疆的稳定与发展不仅是历史责任,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使命。
正如左宗棠所言,“不胜不归”。今天的新疆,早已从历史的硝烟中走出,迈向繁荣与希望的新时代。任何试图挑起争端的行为,都注定是徒劳无功的。